孩子的依附關係
教育知識學園 作者 湯梓辰
相信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狀況,當孩子觀察一個場景時,眼神是充滿期盼的想要去玩,但是非要父母陪著一起去,否則就不願意去自己行動。或者,當父母一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就會感覺到害怕,因此而大哭。
而孩子黏人是釋放著甚麼樣的訊息呢?
依附關係
當孩子進入約在六、七個月時會開始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會讓孩子怕生,害怕進入一個人的陌生環境。
兒童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在人際關係發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什麼是依附關係?依附關係是當孩子試圖去尋求並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聯繫的一種傾向。通常,另一個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但也可以是其他互動密切的家庭成員或是褓母。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Bowlby於1950年代提出依附關係理論(Attachment Theory),對「依附關係」的定義是說:「孩子依附於某人,是指他對某個特定人物或在某個情境有強烈尋求親密和接觸的傾向,特別是在孩子害怕、疲累或生病的時候。這是孩子們會有的行為特質,這個特質改變不易也少受當下情境的影響」。
孩子的安全堡壘
也由於依附關係的狀況,孩子通常會選擇一個大人為安全堡壘為中心,而這樣他們才敢去主動探索陌生環境。當感受到威脅害怕或受挫就會退回到安全堡壘身邊;當安全堡壘離開時,有些孩子就會焦慮哀傷,這也是有些孩子會產生分離焦慮。這樣的「依附關係」一歲時會達到高峰,一直維持到1.5~2歲左右。
當父母越是要訓練孩子的獨立性,強迫跟孩子的安全堡壘分開,越是刻意訓練,孩子體內的緊張焦慮的激素會升高,被安撫下來的時間也會變長。另一個,有趣的研究則發現,如果刻意減少白天抱孩子的次數,晚上孩子哭鬧,來討媽媽安撫的頻率,會明顯升高。而這些孩子的心理狀況來告訴我們,孩子就是要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有辦法去發展其他的能力,這則是孩子必經的歷程。
心裡學研究指出,依附關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社交及情緒發展,因此從小孩子擁有「安全型依附關係」長大後通常會比較開心、合作、也容易相信別人。
孩子的成長
三歲之後隨著孩子獨立意識的逐漸發展,孩子會逐漸的更喜歡獨立的去探索世界,也就相應的降低了對依附關係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