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修復,從療癒個人開始(張老師月刊441期)

家庭修復,從療癒個人開始(張老師月刊441期)

張老師文化 2014-08-26 16:57

文=謝文宜 口述整理=陳怡璇 攝影=李昌元

 

當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裡受到一些傷害,或者孩子感覺不到被愛時,往往會讓他們產生被忽略或不被瞭解的感受,疏離也因此產生。

 

家庭的成長經驗對一個人影響甚鉅,幾乎可以含括到生命當中的各個面向。曾經有一位個案,覺得自己在工作、生涯方面總是無法抉擇,感到非常辛苦。不僅於此,我發現,只要碰到「選擇」的議題,他的困擾程度就會超越一般人,甚至痛苦萬分。

後來回溯到原生家庭的狀況才知道,這位個案的父母從他小時便感情不睦,經常吵架、鬧離婚,每次爭執時,都要求他選擇「跟爸爸或媽媽」,這讓他無所適從、十分痛苦。雖然父母離婚後他選擇和阿嬤同住,但是,他仍然很愛他的父母,只是很難面對他們。

 

「我」不被愛,最隱微又巨大的傷害

脈絡家族治療的觀點裡,認為孩子對父母天生就具有一種「忠誠度」,有時父母並非離婚,而是不斷地在爭吵中要求孩子選邊站;當孩子把忠誠度給了其中一方,對另一方便會產生積欠債務般的「虧欠感」,潛藏在潛意識裡。

當孩子在父母的爭吵過程或關係裡,感到太痛苦、無法抉擇;或者有的孩子因為「怕麻煩」,不想總是夾在父母中間、扮演和事佬,都會選擇遠離。

此外,當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裡受到一些傷害,或者父母由於自己的情緒或親密關係等問題,變得沒有辦法,也沒有把心放在孩子身上;徒有基本照顧,卻沒有讓孩子感到被愛時,也會讓孩子產生被忽略或不被瞭解的感受,疏離也可能因此產生。

疏離,其實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甚至是出自「恐懼」。當自己這麼依賴、需要父母,卻遭逢父母的忽略或突然出走……,這樣的孩子,在親密關係裡頭就會變得容易害怕,於是想「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如果自己先疏離,就不會在靠近對方後,反而被對方傷害。

家庭的傷害,有時是非常隱微的,好比「情緒勒索」,父母經常會說:「我這麼愛你,你應該要…」、「要不是因為你,我就可以…」等話語,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壓力,心裡也會產生一種虧欠感。這樣的情況,會讓孩子開始懷疑:你是真的愛我嗎?萬一我的表現沒有符合你的期待,我是不是就不被愛了?……,從中衍生出一種「不安全感」。

此外,有些父母喜歡控制孩子,孩子小時可能會認為這是種保護,但長大後,若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孩子便會開始感到:你為什麼不能信任我、接受我?不能讓我成為「我」?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與生俱來的,上述情況都會讓原本單純愛的本質變得是「有條件的」,產生我必須要變成什麼樣子,你才會愛我的感受;其中,最隱微又巨大的傷害就在於:你愛的並不是「我」。

 

突然的改變,是疏離的徵兆

孩子都是很依賴父母的,以為父母會無條件愛我、接受我、保護我,倘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便會感到心碎,心裡被愛的那一塊,也就空了。

人的情況很難一分為二,但以我的觀察,很多在家庭或與父母關係裡受到傷害的孩子,大多會發展出兩種現象:第一種情況是,當孩子被愛的感受空掉時,因為太過痛苦,於是他覺得,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切斷這部分的需求:我沒那麼需要「愛」,我不需要任何一個人,我可以獨立自主,甚至走向「孤立」。

這樣孤立自己的人,和他人也會有種疏離感,因為害怕再被傷害,當他人靠近到某種程度時,便無法讓對方再進一步貼近;即使在親密關係裡,剛開始伴侶會以為彼此關係很好,但相處到某個階段,還是會發現他們的防衛心很強,把伴侶杜絕在外,孤立自己。

而另一種情況的人,則是會變得非常沒有自信,彷彿很多需要,而且變得過度「討好」。心碎的經驗讓他們害怕,因此更想依賴或捉住別人,到處討愛、索愛,變得沒有界線,只要能感受到一點點愛,即使在關係裡一直被傷害也沒關係,他們內心對愛的渴求,似乎怎麼填也填不滿……。

所以,家庭的疏離和傷害造成了,其實是可以透過一些行為改變的徵兆去觀察。若傷害較大,孩子的改變可能也會較大,比如在校功課一落千丈,或者從活潑外向變得沉默寡言等;倘若傷害是隱微的,孩子也可能從原本的正常狀況,變得突然很害怕父母生氣、需要父母的注意,或者變得疏離,把父母推遠等。

當孩子從調皮搗蛋突然變乖,其實不見得是好事,只要孩子有任何突然的改變,身旁的人都必須試著去觀察和瞭解,為什麼他會變成這樣?發生了什麼事,導致這孩子必須做改變?當然,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有些疏離與排斥是自然現象,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除了成長階段帶來些許改變的情況外,孩子的「突然」改變。

 

理解、接納、改變,找到心關係

家庭的疏離與傷害,會塑造出人內心的某種「信念」,譬如經歷被遺棄創傷的人,在其他的關係裡也容易覺得會被拋棄而感到恐懼;這就好比是戴上了墨鏡,看到的世界只剩灰黑,把其他的可能性都過濾掉了。

因此,我們必須願意去認清是哪些過去的經驗在影響著我們?如何影響?並導致對關係的不信任。

家庭所帶來的痛苦狀態或疏離關係是可能修復的,提供以下建議:

1. 運用治療關係:治療室裡,治療師和個案在某個層面上是相當親密的。成長經驗裡依附關係不夠好的個案,通常都會先測試這個治療師是否能夠信任;而當無論個案如何對待,治療師都能保持不改變的、支持的、關心的回應,就能讓個案經歷一個「矯正性」的經驗:原來關係還可以這樣,還可以換上其他顏色的鏡片去看待人與人的關係。獲致不同以往的經驗本身,就具有療癒效果。

2.為自己負起療癒的責任:我認為,無論是與家人的關係疏離,或者父母發現孩子的問題,都要回到自己身上找答案。很多事情其實在於自己的「選擇」,老是怨懟父母或者那段不夠好的關係,等於是把自身的力量交給了別人。

要知道,即便父母對自己造成傷害,一味地責怪也改變不了現況,所以我常說:「我們可以成為自己最理想的父母」,好好找出自己內在受傷的部分,並且思考,如果現在我們是這受傷孩子的父母,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保護、安慰,還是……?通常也會有一兩句對自己很重要的話,比如:「我絕對不會離開你」等。當我們懂得這內在孩子的需要,並時常給予安慰和鼓勵,就可以讓自己經驗一個不一樣的關係。

我們必須清楚,自己和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倘若自己有個總是疏離,不懂得給愛的父親,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去認識父親的成長歷程,通常在裡頭,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些「原因」,或許能理解到若是自己和父親經歷相同的事情,大概也很難懂得怎麼愛人。

其實,很多的原因在家族都是代代相傳的,也會成為一種「限制」,無形中傷害了下一代。好比愛,有的父母並非不願意給,而是因為自己也沒有經驗過,所以沒有能力給、不知道該怎麼給。當我們能清楚中間的原由,便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回頭給予父母所不曾擁有的「愛」。

有趣的是,當我們能夠試著給愛,一次、兩次⋯⋯,對方接受到後,過去從來不知道該如何愛的他們,也可能在無形中學習到,甚至有所回饋。有時候,關係的修復與改變,就是這樣發生了!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熱門文章
放任黃子佼? 許聖梅揭內幕:他曾得罪一票人都是張小燕幫收爛攤
放任黃子佼? 許聖梅揭內幕:他曾得罪一票人都是張小燕幫收爛攤

CTWANT

下週雨強襲「連下一禮拜」 半個台灣紫爆!4/23雨勢最猛
下週雨強襲「連下一禮拜」 半個台灣紫爆!4/23雨勢最猛

中天新聞

漁村長大串蚵殼補貼家用!「金鐘視帝」李程彬:一串兩毛錢覺得滿足
漁村長大串蚵殼補貼家用!「金鐘視帝」李程彬:一串兩毛錢覺得滿足

LIFE生活網小編

拿香油錢簽賭!麻豆代天府廟務私吞百萬 坦承買運彩「全賠光」
拿香油錢簽賭!麻豆代天府廟務私吞百萬 坦承買運彩「全賠光」

中天新聞

跟黃子佼交情20多年 林依晨發聲:當然無法接受
跟黃子佼交情20多年 林依晨發聲:當然無法接受

CTWANT

澎湖演出歌仔戲遇颱風!茵聲曝過程「戲臺被吹到要塌了」 仍堅持演出
澎湖演出歌仔戲遇颱風!茵聲曝過程「戲臺被吹到要塌了」 仍堅持演出

公共電視

影/當庭卸責互撕!虐死剴剴保母姊妹出庭 妹翻供推說「是姊姊幹的我沒做」
影/當庭卸責互撕!虐死剴剴保母姊妹出庭 妹翻供推說「是姊姊幹的我沒做」

中天新聞

柯震東被姐姐許瑋甯摸小手「表情藏不住」 她卻與賀軍翔舊情復燃!?
柯震東被姐姐許瑋甯摸小手「表情藏不住」 她卻與賀軍翔舊情復燃!?

LIFE生活網小編

劉書宏上節目遭炎上網友狠酸!鄭茵聲曝分手原因、分合過程 至今仍是朋友
劉書宏上節目遭炎上網友狠酸!鄭茵聲曝分手原因、分合過程 至今仍是朋友

LIFE生活網記者-郭懿慧

97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