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硬的,也要搭配軟的
「剛柔並濟」是社交高招之一,它可以讓激烈的爭論停下來,也可以改善氣氛、拉攏彼此的關係和感情。
東漢初年,馮異治理關中甚見成就,有人向劉秀打他的小報告說:「馮異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劉秀雖然並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但也沒有就此不 理,而是將這份報告轉給了馮異。馮異大為驚恐,連忙上書申辯,劉秀便撫慰他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果然,剛柔並濟的效果顯然比單獨施恩或施威要好得多,馮異從此忠心耿耿。
某次,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的部屬後藤犯了一個大錯。松下怒火沖天,一面用鐵棒敲著地板,一面嚴厲責駡後藤。罵完之後,松下看著鐵棒說:「你看,我罵得這麼激動,居然把鐵棒都敲彎了,你能不能幫我把它弄直?」 這是一句多麼絕妙的請求!
後藤接過鐵棒,兩三下就把它弄直了,鐵棒恢復原狀。松下說:「咦?你的手可真巧啊!」之後,松下臉上立刻出現了親切可人的微笑,高高興興地讚美著後藤。這時,後藤一肚子的不滿情緒,立刻煙消雲散。
而更令後藤吃驚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看到太太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等他。
「這是怎麼回事?」後藤問。「哦,松下先生剛剛打電話來說:『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時候,心情應該非常惡劣,你最好準備些好吃的,讓他解解悶吧。』」
此後,後藤的工作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效率也大大提升。當年,劉備奪取四川後,諸葛亮在協助劉備治理四川時,立法「頗尚嚴峻,人多怨歎者」,當地的官員法正提醒諸葛亮,對於初平定的地區,大亂之後應「緩刑弛禁以慰其望」。
諸葛亮認為自己的做法並沒有錯,他對法正說:「四川的情況,與一般不同。自從劉焉、劉璋父子守蜀以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奉承,德政不舉,威刑不
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現在,如果我用在他們心目中『已失去價值的官位』來拉攏他們,以他們已經視若無睹的『恩義』來讓他們心懷感激,是不會有實際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嚴法來讓他們知道禮義之恩、加爵之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
曾國藩認為,人不可無剛,無剛則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強,不能自強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業。「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因為有了剛,那些先賢們才能獨立不懼、堅韌不拔。
而人也不可無柔,柔是一種魅力,一種收斂,無柔則不親和,不和就會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閉,拒人於千里之外。若是以剛克剛,則兩敗俱傷,若能以柔克 剛,則馬到成功。 剛烈的人情緒大多激動,情緒激動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僅憑一股衝動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這便是剛烈人的優點,但也恰恰是致命的弱點。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剛烈的人容易被柔和的人馴服與利用,所以學習以柔克剛之道,對自己的助益頗大。 但是,柔也要有一定的尺度,當你想施恩於對方,打算作出讓步之前,要先考慮你的讓步在對方眼裡有無價值。若是別人不看重的東西,沒必要送給他。如果一開 始,你就作出許多微小的讓步,對方也許不僅不領情,反而會加強對你的攻勢,因為他知道你作出這些小讓步是有企圖的,而且他們並不看重這些讓步。
子路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剛強,孔子說:「你問的是南方人的剛強,北方人的剛強,還是你這樣的剛強呢?用寬厚溫和的態度教育別人,不報復別人的蠻橫無理,這是南 方人的剛強,君子屬於這一類。頂盔貫甲,枕著戈戟睡覺,在戰場上拼殺至死而不悔,這是北方人的剛強,強悍的人屬於這一類。所以,君子溫和而不隨波逐流,這
才是剛強啊!君子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剛強啊!國家太平,政治清明時,君子不改變貧困時的操守,這才是剛強啊!國家混亂,政治黑暗時,君子一直到死不改變操守,這才是剛強啊!」。
---本文摘自大喜文化《3分鐘贏得人心的做人智慧:戳破性格盲點,讓你變身人氣王》一書
精采試閱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 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
■作者簡介
若谷
專業財商經理人,具有多年商場歷練,從「人生失敗組」到「人生勝利組」,讓他得以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檢討改進,學習如何扎實的立穩腳跟,踏出無畏的腳步,再次讓自己重新站起來。
三十多年來,他為了鼓勵周遭的朋友,不藏私,將自己所領悟的心得,全盤托出、傾囊相授,為的就是了自己一個心願,希望其他人不要像他一樣走冤枉路,都能輕鬆學會「如何說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早日享受成功的豐盛滋味。
更多介紹:請按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