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博物院的最新特展「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臺灣諸城」中,觀眾將有機會深入探索台灣豐富的築城歷史。這次展覽將於12月14日開幕,透過精選的文獻圖檔、善本古籍和府城舊瓦等珍貴館藏,展現台灣自17世紀以來,經歷荷蘭、西班牙及清朝等不同時期的築城故事,讓我們重新認識那些熟悉的地名如「東門」、「南門」、「西門」、「北門」,以及它們背後的歷史軌跡。
展覽的第一單元「這裡的『城』不一樣」帶領觀眾了解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班牙帝國在台灣各地建立的西式堡壘,包括台南的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以及基隆和淡水的聖薩爾瓦多城與聖多明哥城。這些城池不僅是防禦工事,更是權力象徵,展現了當時殖民者的影響力。
接下來的單元「擺盪與猶疑之行」與「城牆的加固改造」聚焦於清朝在台灣築城政策的演變。從最初的消極防禦,到林爽文事件後的積極加固,乾隆皇帝的政策轉變標誌著築城策略的重大變革。展出的府城小西門殘瓦,見證了這段歷史的重要時刻。
「外力刺激下的變貌」單元則展示了晚清時期因應外來挑戰而進行的新城池建設,特別是恆春、台北與省城(今台中)的發展。這些新城池的興建,不僅是防禦的需要,更是台灣城市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最後一個單元「基層之力」呈現了民間自發建造的「土城」,這些城池雖然規模較小,卻展現了台灣社會的多樣性和自主性。策展人書畫文獻處蔡承豪副研究員指出,這些城池的名字至今仍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印記,例如台北捷運的站名「土城」、「西門」等。
2024年適逢台南建城400年與台北建城140年,這次展覽正值紀念意義的時刻,讓觀眾能夠透過故宮的檔案文獻和圖畫,重新審視台灣的築城歷史,並首次公開展示未曾展出的府城小西門城瓦,為這場文化之旅增添獨特的歷史視角。
The post 文獻中的城與牆!故宮「築城風雲」特展 看台灣獨特築城故事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