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國安會議專欄】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

【民間國安會議專欄】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

民報 2015-04-18 00:00

摘要:
2008年馬英九總統執政以來,推動「維持現狀」下的三不政策,並與中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下,透過兩岸兩會協商談判,開啓兩岸大三通大交流的時代,也因此啓動台灣的國家安全漏洞。主要在於國民黨堅持所謂「憲法一中」的架構,以兩岸關係優於外交與國防政策的位階考量,進而提出自我「外交休兵」,求取參與國際社會與組織的機會,反而衝擊我邦交國信心與動向;在國防方面,為避免激化兩岸關係,減少國防支出,實質上卻弱化台灣的防衛意志,在兩岸關係方面,全方位以中國為主要投資與出口市場,形成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影響台灣的外交、國防與兩岸安全。本文從複合式安全概念角度切入,分析台灣的戰略環境對於國家安全的先天限制,次則解析兩岸關係發展如何聯動影響國家安全的各層面,最後提出整合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思考與政策建議,亦即因應崛起中國下兩岸關係國際化、維持主權「自主現狀」,並創造兩岸「安全互賴」,追求國家最終安全之道。
 
一、前言:兩岸關係是否牽動國家安全?
 
1. 美國軍機降落台南與M503事件
從後冷戰時代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始終呈現一種「政經分離、軍事對峙」的雙重困境。一方面,兩岸互不承認主權,始終處於敵對狀態,台灣的國防優先考量,還是因對中國的武力威脅。另一方面,全球化驅動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兩岸加強經貿往來成為現實主義國家利益的考量,企圖以新功能主義思維,透過經濟互賴效果,擴散至政治層面,也是台灣執政者的思維邏輯。但是,隨者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外「北京共識」的建立,讓此種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伴隨一黨獨大威權統治,可以存在於全球後反恐時代,也是國際社會展的獨特例子。同樣的,頗具成效的中國展模式,也牽動傳統現實與自由主義理論途徑下的的政經分離,兩岸關係也出現結構性變化,整體影響台灣的國家安全走向。
2015年4月1日,美國兩架F-18戰機因為機件因素異常,向民航局申請於下午1時19分緊急降落台南基地。 美國解放軍研究專家費學禮(Richard Fischer)認為,或許F-18戰機迫降是單純意外,但是可以選擇迫降在臺灣東方近200公里處的日本下地島空軍基地,卻下令戰機迫降在台南,可能是美國對中方釋出政治訊號,表達對解放軍空軍於3月30日舉行了在西太平洋的首次遠海訓練的不滿。美軍兩架F-18迫降的時間,正值2001年中美軍機擦撞14周年。 中國對此表示憤怒,4月2日其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強調:「已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美國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及美中3個聯合公報,「慎重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另外,3月29日中國正式啟用M503航線,第一天就有33航班次通過,陸委會表達該航線沒有飛安問題,也不涉及國家主權問題? 本來航線訂於3月5日啟航,後經兩岸協商,中國又向海峽中線向西偏移6浬(原本距離海峽中線7.8公里),並延至29日才通航,中國也承諾軍機不會進入海峽中線以西10.2浬空域,若解放軍戰機一旦偏離進入海峽中線,陸委會將不排除暫停兩岸高層會談。 在野台聯黨團表示,針對「M503航線爭議」要求立院朝野協商作出具體結論建議案,表達北京於台灣海峽劃設M503航線,並逕自公告於3月29日起實施,形同向國際宣告中國領空東擴,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2. 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辯證思考
從上述近期發生的兩項事件,顯示出涉及兩岸關係的發展事件,牽動國防與外交的大戰略層次問題,美國如何因應一個崛起的中國?美國如何看待兩岸事務性的協商,以及東亞各國如何看待兩岸政府的相關協商,是否會衝擊各方利益共享者?或是改變台海與東亞格局的「現狀」?
本文認為2008年至今根據英九主政時期國家安全戰略主軸:在「維持現狀」下的「三不」,透過國家安全鐵三角:第一、「兩岸關係和解的制度化」,「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恢復兩岸協商後,已經簽訂21個協議與兩項共識,第二、「以活路外交來增加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一方面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促進台海和平,另一方面提供許多人道援助,幫助遭到災害的國家救難與重建。第三、依賴「國防與外交」,維繫22邦交國關係,享有131個國家和地區的免簽或落地簽待遇。同時,儘管兩岸關係和解,但建軍備戰不能鬆懈,國家安全最後仰仗的力量,還是堅強的國防。 以及「和中、友日、親美」的國際安全戰略思考,企圖扮演一個亞太地區和平製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
但是,根據邱垂正、童振源研究認為,相對於陳水扁主政時期的中國戰略主軸為「主權清晰、政經平衡」,馬英九政府的兩岸關係與中國戰略則可用「主權模糊、經濟優先」來形容。其次,現階段兩岸關係有三項發展趨勢:1.兩岸關係將趨向緩和;2.兩岸互動節奏由中國主導;3.台灣對中國將快速開放;以及兩項風險:1.台灣主體性弱化,2.潛藏的兩岸主權衝突。 所以,馬英九總統對於國家安全的三大柱石:兩岸、外交與國防,並非等量齊觀,而是以兩岸交往為優先思考,在犧牲主權獨立情況下,卻反而衝擊其他兩個層面的安全問題。
 
3. 本文分析問題的假設與途徑方法
是以,本文的主要命題為: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辯證關係為何!首先,兩岸關係的「和緩」與否會牽動國家安全?哪些國家安全問題會被影響?或是已經被衝擊?如何證明此「聯結性」?其次,兩岸關係的「良莠」與國家安全發展應無聯繫關係?兩者是平行線的發展趨勢?再者,如果在「有」與「無」的情勢下,台灣應該如何因應此一議題?如何既能一方面強化國防安全,再者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走向?也能在國際上充分發展?最後,未來如何在戰略與政策上,推動何種兩岸關係以確保國家安全?
 
二、複合式安全理論的適用:兩岸與國家安全互動
1. 國家安全的意義與內容
「安全」(security)是一個複雜而模糊的概念,因為「安全」的內涵涉及主體、客體,生理與心理的問題。「安全」還牽扯到何者為威脅對象與來源的問題,以及如何維護安全主體的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至於國家安全從冷戰、後冷戰到後911國際反恐時期,都面臨不同型態威脅的挑戰。從傳統的純粹軍事威脅,到非傳統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層面,甚至「恐怖主義」加上網路運用,讓人類面臨多重安全威脅。從布贊(Barry Buzan)等人的分析,「安全」就是一種「生存」(survival)問題的探討。同時,安全係指某一種針對一定行為體的生存產生立即性的威脅,以致於行為體必須採取特別方式來因應之,包括武力的合法行使過程。
 
2. 安全化與去安全化釐清
至於「安全化」(securitization)是哥本哈根學派安全研究的主軸,「安全」是一個被高度政治化的議題,可以超越一般性的政治規則限制,安全化就是一種更加嚴格概念的「政治化」(ploiticization)。 任何事物都可以從非政治性、到政治性到「被安全化」,意味存在立即的威脅,需要緊急處理與合理化相關行動,超越既有的政治過程。 換言之,每一個國家具備的實力與其戰略環境,以及因應安全威脅的能力不同,因此,判斷安全威脅是否屬於「安全化」的程度不一致。例如,國、民兩黨對於兩岸交流與互動所衍生的問題,保持不同程度的安全化考量,執政黨推動陸客自由行以擴大觀光人數,在野黨則認為牽涉到中國人員的滲透與破壞工作。
布贊等人的專書提出一個擴大化的安全研究架構,包括:軍事、政治、經濟、環境與社會等安全的面向,表達安全是一種政治的特別型式,包含多元層面的事件,發生相互影響作用。同時,提供一種建構主義研究的操作途徑,來分辨「政治化」與「安全化」的過程:理解誰可以安全化何種事物,以及在何種條件下!
 
3. 複合式安全概念與架構
從兩岸關係角度切入分析國家安全的影響,似必要解析何種「國家利益」被衝擊,本文依據國關理論的一般分類,區隔「國家利益」內涵為: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經濟財富與集體自尊等四項,基本上與國防、外交與兩岸層面相互輝映。因此,回歸到本文的命題: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辯證關係為何?表達兩岸推動相關政策與實際交往關係的走向,不僅是具有國防、外交、經濟等面向,社會、政治與環境的面向,也是研究國家安全的必要項目。一言之,研究兩岸關係的過程中,哪些交流互動會被上升至政治性,以致於成為安全化議題,成為國家安全的實質威脅,就成為本文欲探討的主要課題。
 
三、台灣的戰略環境與國家安全:內外威脅與挑戰
1. 美中戰略競逐下的亞太安全環境:雙強對抗態勢
從2009年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提出重返亞洲戰略之後,華盛頓的一連串作為,顯現出對於「中國崛起」的擔心。 2015年4月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出席會議時發表講話,對中國經濟日益強大及向全球各地發展表示歡迎,但他同時警告中國不要作出過激行為。有關南海島嶼主權糾紛,奧巴馬表示:「我們最關注的,是中國未必遵守國際準則和規例,而是恃強凌弱,強迫其他國家就範。在海洋方面所產生的問題,都是我們關心的。」他說:「即使菲律賓或越南不夠中國那麼大,也不表示中國可以排擠它們。」 日前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ton Carter)訪日時談及「繼續堅決反對通過單方面威嚇行動來威脅日本在釣魚島施政的任何行為」,以及美日確認釣魚島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意志決不允許有任何的懷疑,中方將會繼續堅定地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
事實上,自習近平上台之後,提出各種夢,包括:中國夢、強軍夢,在全球層面,交往各個區域集團,組建金磚五國,推動歐亞一帶一路戰略,戮力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以取代以往兩國之間透過國防、外交與經濟方面的不同階層的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顯示出北京已經改變1990年代以來「韜光養晦」的對外政策,而是積極「有所作為」的大國政治。
在此種全方位國家安全大戰略的佈局下,「兩岸關係」的穩定成為一個必要的條件,雖然祖國統一不必然是北京的優先政策考量,但不能容許兩岸的變化,由於第三方因素,影響北京走向大國的過程,必要的時候,亦可以斷然處置,以免引發中國內部西藏與新疆走向獨立的連鎖效應。
 
2. 從美中共管台海到北京主導兩岸:台灣議題設定
美中兩國不僅在全球與亞太區域包括外交、軍事與經濟層面的戰略競逐過程,在台海兩岸的互動角色也有變化。2008年以前,至少在李登輝主政時期,台灣採取「經美制中」的策略思考,強化與美國國會與智庫遊說,及至民進黨主政的2000-2008年其間,推動台海「改變現狀」的策略,激發起美中的共同關切,北京也順水推舟,適時採取「經美制台」策略,間接影響台灣內部政局的走向,當時中國胡錦濤主政時期,甚至某種程度提出美中「共管台海」的戰略默契,美方則不置可否。
到了2008年馬英九主政,採取「兩岸優先」政策,美方則是鼓勵兩岸各項接觸與談判協商,至少穩住台海兩岸關係,不再成為美國的麻煩製造者。
不過,由於中國勢力的崛起,2009年美國紐約華爾街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基於北京擁有的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美國與歐盟國家都希望中國扮演救火隊,甚至有所謂形成G-2國家的概念,當時也被中國所拒絕,因為北京尚未作好準備,還是堅持守住「發展中的大國」底線。
美國方面,從「防衛台灣」到「放棄台灣」學界與智庫也有進行辯論,美國學者Charles Glaser 認為由於台灣問題未來有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核武戰爭,所以,美國應該放棄支持台灣,以營造美中和平關係。 其他美國學者確認為美國不應該放棄台灣,雖然北京認為美國利用台灣問題來牽制中國的崛起,華盛頓更認為兩岸關係應該和平穩定發展,也沒有特定的最終對台政策考量。 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多元化,美國希望台灣穩定、和平與民主化,主要在於台灣為東亞的典範,華盛頓應該不能放棄對於「自由選擇」的尊重,而是更應該強化。
事實上,美國前駐中國大使芮效儉指出,美國與中國之間有穩定的架構處理兩岸議題,過去幾年海峽兩岸情勢穩定,台灣並非美中關係焦點,但短期來看,雙方都會關注2016年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及選後情勢,但即使是過去民進黨主政期間的8年,兩岸也不是美中間顯著的雙邊議題,他不認為接下來美中之間處理兩岸議題會改變現有作法。
其次,在中國方面,前總書記胡錦濤的「一中框架」下的「胡六點」,清楚點明兩岸處於尚未統一的階段,兩岸需要從經濟整合,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之後,演變到習近平承繼胡錦濤的理念,面對2016年的臺灣可能變局,再度強調:「一國兩制」。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會見台灣統派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的再造」,同時,「『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2015年3月4日,習近平探望參加中國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民革、台盟、台聯委員,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習近平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5年4月3日,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立場,是與中國交往的根本障礙,只有放棄台獨分裂主張,才能真正做到維護兩岸和平發展。
 
3. 台灣內部對中國與兩岸政策分歧:九二共識迷思
2008年以來,馬英九總統的兩岸定位,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到「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航線是國內航線」、「一國兩區」以及憲法「一中架構」。中國學者陳先才分析國民黨的兩岸與大陸政策的主軸在於,首先,國民黨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行積極的兩岸開放政策,先後與大陸在兩岸三通、ECFA等議題上達成了重要協定,有力地推進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其次,在兩岸政策方面基本上採取了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思路和策略。第三、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具有兩面性的特性,一方面,要求積極發展兩岸關係,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又有某種與民進黨趨同的跡象,從臺灣選舉政治出發,視選舉為最大政治考量來對待兩岸關係。 事實上,馬英九強調兩岸關係制度化為其大陸政策的優先思考,透過兩岸兩會簽訂了21個協議,兩個共識。如果不是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兩岸之間的ECFA架構下的「服務貿易協議」與「貨物貿易協議」也可能通過。
民進黨的態度,在2000-2008年之間相當清楚,根據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定義台灣事實上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目前的國號為中華民國,兩岸關係為一邊一國,互不隸屬,甚至到了2007年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法理台獨」的措施,例如:終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適用性,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與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等事件。在2012年蔡英文第一次參選總統提出兩岸關係為「和而不同、和而有同」的台灣共識之後,民進黨中常會在2014年正式通過「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確立全黨要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和推展兩岸關係。在兩岸互動上,民進黨堅定主張:兩岸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必須確保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應積極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
蔡英文二度擔任民進黨主席,召第一次國事務委員會提出兩岸交流「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原則。「三個有利」意指為推動兩岸關係,必須有利於國家自由民主發展,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於兩岸互惠互利交往;「三個堅持」是兩岸交流互動必須立基在全民的利益之上,堅持政府決策須充分民主和透明化;堅持交流過程須多元參與和機會平等;堅持交流成果須維護公益和社會共享。
2015年4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蔡英文黨主席強調兩岸關係處理的三項原則:第一、「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第二、如果重返執政必須肩負對國際社會的責任,特別是維護台海和平的責任。美國政府對台海局勢的關注,民進黨樂於將如何處理兩岸問題,與美方充分意見交換。第三、充分認知台灣民主的可貴,在於體現主權在民的精神,而人民對兩岸政策展現的集體意志,是執政者必須依循的準繩。
但是,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認為回應蔡英文的「維持兩岸現狀」說法缺乏實質內涵,迴避、模糊核心問題。民進黨表示,馬政府把「兩岸關係」當作「國共關係」處理,陸委會身為國家單位,卻以國民黨立場提出批評,淪為「國民黨大陸事務部」。 2015年4月11日,蔡英文再次強調,透過交流,才能化解歧見、加強理解、建立互信,為雙方的良性發展創造更好的機會。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為「國共關係」,北京當局若能夠突破國共框架,未來不論台灣由哪一個政黨執政,皆能平等、友善對待,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協商交流的現狀,兩岸關係必能「峰迴路轉,波平浪靜」。
事實上,目前的執政黨的理念就是「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各表」,只是此種說法,兩岸有別,在台灣內部,國民黨經常指出憲法架構下只有一個中華民國,但是,面對與北京的交涉,就僅僅強調「反對台獨、九二共識」。反之,民進黨面臨北京要求承認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壓力,為避免其核心理念與黨內各派系意見分歧,所以,蔡英文提出兩岸關係處理原則:「維持現狀」,維持一個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現狀,一方面,不去正面挑戰國共兩黨堅持的「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再則,並能夠符合美國所企求的不要改變兩岸現狀,走向「法理台獨」的道路。
 
四、兩岸關係發展影響台灣的綜合國家安全
至於馬英九執政以來的兩岸關係,企圖透過和平交往與互動,來達到穩定兩岸情勢,事實上,卻在外交、兩岸與國防方面結構性的影響國家安全的整體態勢。
1. 外交層面:國際封鎖與矮化主權
馬政府上台以來,推動兩岸優先下的「外交休兵」,改變以往增取邦交國,直接參與聯合國行動,而是推動非主權作為的對外政策,例如,增加給予我國免簽或落地簽待遇的國家及地區由2008年的54國增加至131國,而邦交國數目因甘比亞斷交只減少1個。 另外,則是透過北京所謂的「善意安排」,參加許多聯合國的周邊組織與活動,從2009年以來,陸續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的年會,以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議。不過涉及高度敏感性的國際組織,中國依舊不支持台灣參與,例如: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UNFCCC)、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
2009年9月21日,臺灣爭取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並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為優先推動目標。臺灣盼能仿照世衛大會(WHA)模式,參加UNFCCC締約國大會成為觀察員。 根據外交部的評估:「各國政府基本上相當支持我有意義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訴求,對我政府採穩健之兩岸政策,在和緩的兩岸關係下務實推動參與氣候公約大多表示贊同。」
是以,2014年7月12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國會關於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2014年第38屆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的法案。7月15日,中國外交部召開例行記者會,媒體問到美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時,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台灣同胞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國際民航組織活動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外國政府、組織或個人插手。」 事實上,除了反對台灣正式參與之外,台灣有五個NGO參加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也被中國矮化,在UNFCCC網站中,台灣有些基金會的國家被標為中國或中國一省。外交部長林永樂坦承,矮化情況他們都知道。他說,中國在聯合國系統一向「對我多方矮化」,打壓也「持續存在」。
另外,中國不因為台灣自我「外交休兵」就放鬆對我邦交國的拉攏行動,除了個別國家之外,也以多編組之的形式。基於中國已成為拉丁美洲貸款資金來源國,約美金1,200億元,兩方貿易額達美金2,920億元,2014年1-11月雙邊貿易額達美金2,400億元,成長1.5%。
2015年1月8-9日在北京舉行第一屆中國與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簡稱拉共體)」(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nos / CELAC),計33個國家參加。1月15日,外交部長林永樂就上述會議進行專案報告。我國在拉美區域內有12個邦交國都是CELAC會員國,外交部曾勸阻邦交國參加論壇在北京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但有8國仍然前往北京與會,只有4個國家沒有派員。這些友邦國家表示基於積極參與CELAC機制,或為尋求平衡與中國鉅額貿易逆差等原因,遵守只談經貿投資不與中國觸及雙邊政治議題的分際,不會影響與我友好邦誼。
 
2. 兩岸方面:經濟依賴與社會分化
另外,台灣加入亞投行事件,也顯示出以兩岸關係為主軸的思維,欠缺台灣主體考。中國主導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設置「亞州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初期資金500億美金,2015年3月31日為止,超過30個國家申請成為創始會員國,台灣在3月30日下午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3月31日由陸委會與財政部遞件,透過國台辦和亞投行籌備秘書處雙管道向陸方遞件, 。馬英九認為:「中華台北」是不錯的名稱,做實兩岸關係「一國兩制化」的事實,台灣如同香港與澳門,以關稅經貿實體的身份加入,引發台灣外交空間的困境。
中國涉台學者周志懷表示:「亞投行是政府間的國際多邊開發機構,按照國際慣例,必須要等到章程正式確定後,亞投行方能向其他經濟體開放」,因此,台灣難以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但不影響台灣以「適當身分」參與亞投行。 馬英九表示加入以中國為主導亞投行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既對暫不考慮參加的日美有所顧忌,同時還希望將其作為其推進的兩岸融合政策的一環來實現。 換言之,台灣為參與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為考量主權被傷害的可能性。
此外,2015年2月9日,美國《國防新聞》刊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加拉南國際研究學院」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Wu Shang-Su撰寫的評論文章指出,由於台灣日益開放對中政策,讓大量中國人員經由旅遊等名義造訪台灣,2014年超過300萬人造訪,提供中國人民解放軍良好機會,在侵略台灣前先行部署「秘密部隊」。超過1%的中國遊客,可能涉入對台軍事行動。解放軍的「前導部署」單位,不會透過旅遊來運輸軍事設備,透過走私與當地獲取,來供應輕裝武器,例如:「可攜式防空系統」(MANPADS)。
另外,M503航線問題,事涉空防與民航飛安問題,之前中國無預警的宣布,後兩岸就M503新航路協商,中國戰機未來在台海巡弋時,必須往海峽中線以西再移10海里,國安局長李翔宙局長表示,中國把國際商用航線放到海峽中線,軍機的巡弋航線則必須往內縮,因此台灣更增加了防空預警的縱深。 事實上,相對也限縮台灣空軍的巡弋航線與預警時間。早於2007年中國已經思考籌設此一航線的構想,當時民進黨執政就已經察覺此一議題的重要性,透過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請美方協助,阻止北京設置此一由北向南頻臨海峽中線的航路。
最後,2015年3月17日,交通部公告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海運直航許可管理辦法」,中國船舶只要「出入中國直航港口」,不必進入台灣港口,也可申請航經我國禁限制水域。為方便中國船舶「路過」,允許在特定需求並經兩岸聯繫後,在特定條件下,由交通部依實際需求,會同有關機關劃設公告航路或航道。學者姜皇池質疑:「目前禁限制水域已劃設20條指定航道,以每個航道50浬長、3浬寬,20條航道的面積就達3000平方浬,已超過1/10的水域,未來若再劃設新航道,令人不敢想像。」,其次,「現行直航航道為東西向,新的通過航道以南北向可能性最大,就怕劃在澎湖與台灣本島之間,或是從未開放過的水域,中國取得水文資料後,把人口密集的西部海岸暴露無遺。」
 
3. 國防層面:武力威脅與網路滲透
中國一方面讓台灣看到融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經濟利益,另外則是展示隨時可以解放台灣的軍事力量。 根據美國出版的2014中國軍力報告書顯示:雖然兩岸關係明顯趨緩,2012年馬英九再度連任情況下,解放軍主要的任務還是在於因應台海軍事情勢走向,如果情勢有所改變,透過武力可以壓制台灣走向台獨,或是以武力完成統一大業,同時有能力阻止第三方介入台海事務。
其次,中國網軍及駭客長期攻擊台灣的國安單位與政府機制,每年平均遭侵擾事件達377萬次,惡意的侵擾有12萬次。而中國網軍人數約在18萬人。 根據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出版之「二〇二五年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評估」,顯示出最重要的中國對台關鍵安全威脅在於:「以網路戰對我數位國土的襲擾,將對台灣社會活動與政府運作形成威脅,可能對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實體性的破壞,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
2015年3月18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網站遭到中國網軍攻擊而癱瘓,報案之後,台灣警方也束手無策。 2014年9月2日,國安局報告指出,2014年1至6月,國安局對外網路遭受駭客攻擊次數達3萬1千26次,都及時成功偵測與阻絕,並沒有遭駭客成功入侵事件;此數據與去年國安局對外網路全年遭駭次數達23萬8千7百64次。 2015年1月22日,行政院召開資安會議,副院長張善政表示,根據駭客攻擊的長期趨勢,顯示發動攻擊者充分掌握國內當時的政經事件,例如總統就職周年、兩岸簽署ECFA、高雄氣爆、頂新、國內選舉等議題,並以此話題搭配先進的攻擊技術來發動攻擊;而被攻擊機關則以經濟部、外交部、國發會、總統府、行政院最多。 張善政坦言,從來源和慣用手法,至於駭客來源,合理懷疑對岸(中國)比例高,因為,「台灣與世為善,除了對岸外,大概沒其他人對我們有什麼企圖」。
近年來相關共諜案層出不窮,2009年至今,總共破獲21件共諜案,涉案層級高達中將,影響台灣的保密防諜機制。 例如,中國解放軍上尉鎮小江來台發展組織的共諜案,吸收退役飛官周自立與曾任空軍官校飛行訓練指揮部葛姓退役上校,以及空官樓姓中校副主任。 又前海軍中將柯政盛經台商沈秉康引介與中國軍方接觸後,協助安排昔日兩名部屬與中國官員會面。 另外,前海軍錢姓上尉四年前退役後,被大陸廈門軍情人員吸收,為對岸引介我國現役軍官發展組織。 之所以發生如此多的案例,顯示出兩岸交流過程中,國家認同與敵我意識地削弱,之前有台商被迫為中國情搜獲監控台商,現在主要吸收軍職人為主,顯示出我國防安全受到嚴重挑戰。
 
五、結語:兩岸與國家安全整合的戰略思考!
根據本文前述的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命題關係,第一、兩岸關係的「和緩」與否會牽動國家安全?哪些國防安全問題會被影響?或是已經被衝擊?有何證據可以證明此「聯結性」?從上述外交與國防方面所發生的一些軍機泄密案、共諜案、駭客攻擊事件,顯示出兩岸敵對心態仍舊未變,反而有變本加厲的情勢。
第二、兩岸關係的「良莠」與國家安全發展應無聯繫關係?兩者是平行線的發展趨勢?有何證據說明?從上兩岸關係的各層面分析,只要中國不放棄對台灣的主權,不放棄武力犯台的威脅,兩岸關係好壞,都會牽動複合式國家安全威脅。
第三、如果在「有」與「無」的情勢下,台灣應該如何因應此一議題?如何既能一方面強化國家安全,再者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走向?也能在國際上充分發展?事實上,由於中國透過「兩岸關係」的交流過程,一切以中國為馬首是瞻的戰略思維,全方位影響國家安全的主要層面,引發台灣面臨「複合式安全威脅」(complex security threats),使得兩岸關係的「和緩」,反而讓台灣更不安全,因為,北京可以操控其對台政策的目標:主權矮化、外交虛化、國防弱化,從而臣服於其「一中框架」下,走向北京主導的「終級統一」。
 
在上述三點命題檢證之後,如何善用「兩岸關係」發展的利基為我方所用,未來整合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思考與政策如下:
1. 兩岸關係國際化的戰略考量:因為「崛起中國」
首先,崛起的中國是一個國際政治的現實,不僅影響全球與東亞的戰略情勢,更加牽動兩岸關係的走向。如何兼顧美中日三方,是一個重要戰略思考。台灣可以扮演一個中介角色,提供亞太各國理解與認識中國的重要平台。馬英九總統從2008年上任至今,一直強調台灣要成為亞太和平締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結果卻成為主權自我設限,變成「扈從」中國的角色。
因此,適當的引進國際勢力以平衡北京在此一區域的戰略影響力,將台海的兩岸關係,擴大為太平洋的「新兩岸關係」,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各種安全機制與倡議,例如台灣與南太平洋島國關係,才能保有台灣戰略上的「行動自由」權!
 
2. 國內朝野兩岸關係基礎共識:維持「自主現狀」
其次,兩岸關係的互動良窳的基礎在於雙方之間的認知基礎為何?以國共雙方言,計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又有「國共論壇」多年交往過程,加上,面對民進黨的反台獨「統一戰線」的立場,自然雙方的協商累積成果。目前,民共兩黨尚未建立協商基礎,習近平所說堅定不移地堅持共同政治基礎,是指要去「鋪墊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上的基石」,強調的是「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
是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兩岸政策核心與原則是維持兩岸和平現狀,以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同時,理解美國對台海局勢關注,並樂於與美方交換意見,並鞏固與美國間互信,成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及穩定發展的正面因素。
換言之,當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之際,要提出有力的論述,「維持現狀」是一種消極、相對模糊的作為,積極上,進一步論述「現狀」的內涵:「不希望被迫以任何方式的統一,確保現有的民主自由憲政制度」,亦即,強調台灣主權獨立自主的現狀,不受台海情勢發展的牽引。同時,國共兩黨之間有「國共論壇」,某種程度在民共之間尚未建平台之際,三黨應該有針對兩岸關係的溝通與聯繫的管道的建立。
最後,關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與定位問題,不管基於憲法一中的角度,或是中國強調的「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的論述,兩岸之間勢必除了運用國際法的學理,以及國際關係理論加以詮釋,關鍵點在於台灣內部是否能夠先建立一定程度的共識?
 
3. 推動新西進政策以鑲嵌利益:創造「安全互賴」
1990年代李登輝主政時期,台灣為了要創造新的經濟奇蹟,又要避免中國的制肘,大力開展「南向政策」,鼓勵台商投資東南亞,其後兩岸來往密切,台商紛紛前往中國開疆闢土,等到中國本土經濟力量上升,工資提高與環保意識增強,台商又開始第二批南向發展。因應未來兩岸互設辦事處的趨勢,如何有計劃的結合東協與南亞國家,共同成為亞太經濟整合的橋樑角色。例如,印尼為東協秘書處所在地,印尼現任總統賈科為努力要建立成為以海洋戰略為主軸的中型地區強國,台灣應加強與印尼戰略性夥伴關係的建立,成為台灣擴展海洋戰略的盟友,連結東協國家,以強化台灣在此地區的戰略影響力。
未來針對兩岸可能互設辦事處的籌設,如何以一個全新戰略高度,將中國政府與人民區隔,類似1960年代西德布蘭德總理推動「東進政策」,全方位和東德及其盟國來往,透過社會交流,建構綿密利益互賴網,以擴大兩岸之間的「安全互賴」關係,以往台灣曾經有「立足台灣、放遠全球」的戰略佈局,應該再加上如何「因對中國」發展,成為台灣未來生存與發展關鍵考量。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報導,請上《民報:www.peoplenews.tw》;《民報粉絲團 www.facebook.com/taiwanpeoplenews 》。】
熱門文章
44歲產婦自然產第3胎命喪手術台! 家屬氣捧遺照骨灰罈至婦產科抗議
44歲產婦自然產第3胎命喪手術台! 家屬氣捧遺照骨灰罈至婦產科抗議

CTWANT

反骨急徵才因孫生氣走員工! 他忍無可忍怒嗆:全講出來
反骨急徵才因孫生氣走員工! 他忍無可忍怒嗆:全講出來

CTWANT

電力吃緊一年恐需5億元代價?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請辭信1450字沒有告訴我們的事
電力吃緊一年恐需5億元代價?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請辭信1450字沒有告訴我們的事

中天新聞

竹北「街頭擂台賽」開打!行車糾紛特斯駕駛被拉下車飽以老拳 嚇壞用路人
竹北「街頭擂台賽」開打!行車糾紛特斯駕駛被拉下車飽以老拳 嚇壞用路人

記者爆料網

不是鼎泰豐!孫藝真來台吃「這家小籠包」 大讚螃蟹超好吃
不是鼎泰豐!孫藝真來台吃「這家小籠包」 大讚螃蟹超好吃

記者爆料網

怪哪棵樹太瞎了!台中女國道狂飆229公里 竟因「樹木長太快」撤銷罰單
怪哪棵樹太瞎了!台中女國道狂飆229公里 竟因「樹木長太快」撤銷罰單

中天新聞

【警接連自戕3-3】指檢舉魔人歪風成壓力來源 王世堅:執法者不是服務業
【警接連自戕3-3】指檢舉魔人歪風成壓力來源 王世堅:執法者不是服務業

匯流新聞網CNEWS

影/當庭卸責互撕!虐死剴剴保母姊妹出庭 妹翻供推說「是姊姊幹的我沒做」
影/當庭卸責互撕!虐死剴剴保母姊妹出庭 妹翻供推說「是姊姊幹的我沒做」

中天新聞

影/當街撞倒還想拖上車!高雄女慘遇恐怖情人 遭狂毆、扯破衣走光
影/當街撞倒還想拖上車!高雄女慘遇恐怖情人 遭狂毆、扯破衣走光

中天新聞

彰化某國中生玩打火機被告狀 揚言揪「抓耙仔」、教具砸師挨告
彰化某國中生玩打火機被告狀 揚言揪「抓耙仔」、教具砸師挨告

TVBS新聞網

古早味又少一家!基隆「60年阿華麵店」宣布停業 一堆在地人嚇壞
古早味又少一家!基隆「60年阿華麵店」宣布停業 一堆在地人嚇壞

TVBS新聞網

被爆婚內出軌具俊曄…大S曬照澄清 葛斯齊3點聲明回擊:妳自己最清楚
被爆婚內出軌具俊曄…大S曬照澄清 葛斯齊3點聲明回擊:妳自己最清楚

CTWANT

爽到了公公!辣妻難忍無「愛愛滋潤」 婆媳「共侍一夫」卻因翻牌鬧翻天
爽到了公公!辣妻難忍無「愛愛滋潤」 婆媳「共侍一夫」卻因翻牌鬧翻天

中天新聞

跟226個泳池一樣大!花蓮強震木瓜溪上游形成堰塞湖 超震撼空拍照曝
跟226個泳池一樣大!花蓮強震木瓜溪上游形成堰塞湖 超震撼空拍照曝

中天新聞

【警接連自戕3-1】當槍口朝向自己 警大教授:注意警員「陽具閹割情節」
【警接連自戕3-1】當槍口朝向自己 警大教授:注意警員「陽具閹割情節」

匯流新聞網CNEWS

全球最大星巴克落腳台灣!插旗信義區占地千坪 網嗨翻:喝咖啡潮度又增加
全球最大星巴克落腳台灣!插旗信義區占地千坪 網嗨翻:喝咖啡潮度又增加

中天新聞

再撐一下!5月起「4生肖」苦盡甘來 貴人相助運勢翻轉
再撐一下!5月起「4生肖」苦盡甘來 貴人相助運勢翻轉

中天新聞

下週雨強襲「連下一禮拜」 半個台灣紫爆!4/23雨勢最猛
下週雨強襲「連下一禮拜」 半個台灣紫爆!4/23雨勢最猛

中天新聞

66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