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事」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原來影響這麼大!!到底幾歲應該開始做家事?答案令人意外.....│臉譜出版

「做家事」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原來影響這麼大!!到底幾歲應該開始做家事?答案令人意外.....│臉譜出版

臉譜出版 2015-05-07 10:57

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作家李偉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倪鳴香
旅遊暨親子教育作家梁旅珠、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許玉齡
親職專欄作家暨人氣親子部落客陳安儀、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陳良枝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專業親職講師澤爸
親子天下親職專欄作家暨國小老師蘇明進 共同大推

培養品格教育、儲備未來能力從做家事開始
只要會拿畫冊,就可以幫忙拿餐具;會牢牢握住杯子,就可以試著擦杯子;
會握筆畫直線,就可以練習切菜……

家是孩子的遊樂場和學習地,家事則是手腦身體並用的益智遊戲,
其中蘊藏了老祖宗代代相傳的文化智慧,以及每個家庭的生活價值。
透過家事能讓孩子了解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懂得承擔和付出,
動手做可以刺激大腦訓練思考力,還能學會面對、解決問題,培養出自信。
在觀察模仿、引導示範的互動中,增進了親子關係,也創造和樂的家庭氛圍。

腦科學專家和教育學者發現,孩子手部大小肌肉活動的機會越少,腦部發展及各種學習就越遲緩。而且只專注在一般學科或學程學習的孩子,在人格發展、做事態度以及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經過調查研究得出,做家事是影響孩子性格、做事方法和人生態度的一大關鍵,因此日本這些年來吹起親子家事風,本書作者甚至創立「家事塾」,教導父母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做家事,也提供一個親子共同學做家事的空間。

幼童時期雙手與身體力行的記憶一輩子不會忘
會做家事的孩子才懂得體貼、有責任感,並且自動自發

家事,這種動手做、體力勞動的工作,對親子來說具有多重好處,除了整理每天居住的家庭環境、鍛鍊身體,以及「為家人」服務的心意以外,不管是手工活動或是體力勞動,都可以讓孩子的心思跟著這些工作而動。這種有一定步驟、做了會記得的小小的勞心勞力,有助於發掘與發展孩子各種可能的才藝、技術與做事的智慧。而且,讓孩子做自己做得來的事,建立能力所及就自己動手做的能力,可以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資產。

「教孩子做不如自己做!」「哪有那麼多的家事可以學?」「幾歲開始學做家事才對?」
「父母該怎麼教孩子做家事?」……
作者經常被許多父母問起這樣的問題,就他觀察研究,當孩子學會走路,體能有一定發展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做家事。而且2~9歲是透過動手做來學習的最佳時期。

那麼要該如何教孩子做家事呢?他提出以下四個學習步驟:
1.父母先示範一次正確的作法給孩子看。
2.讓孩子一個人試著做做看。
3.有做不出來的地方父母再做一次給孩子看,或是動手和孩子一起做。
4.孩子可以一個人正確完成就OK了。

73個小小家事課,蘊藏了作者對於小時候家庭教育的感恩與懷想,
期待透過分享可看見孩子從「做」中體驗到的生命驚喜與快樂。
做大事從熟練小事開始,能自理日常生活事務的人才能獨當一面喔!


◆現代生活既不動手也不動身體

據說,日本人因為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筷子,所以手才會這麼靈巧。筷子說穿了只是一種象徵,日本人能夠做很精細的工作,即使是輕微的小故障,或是一點點歪斜,都能敏銳地注意到並且修正,這種精細度使得大家信賴「日本製的物品」。而二十世紀前半發起民藝運動的工藝大師柳宗悅在他的著作《手工藝的國度:日本》中提到:「我們可以把日本稱為『手的國度』。」

最近常看到電視節目介紹小工廠運用獨到的巧度,製作出特殊的器具。例如外科用的精密手術剪,一定得是日本某地的小工廠出產的才好用,而能做出這些器具的就只有幾位師傅等等。聽到這些訊息時,我都會覺得「好厲害啊!身為日本人真令人自豪。」

而且最近愈來愈多活動要大家多用手、多動身體,最常聽到的便是「從小就讓孩子在外面玩」。甚至三十年前我還是小學生時就常聽到的:「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削鉛筆」這句話,到現在還是常被拿出來唸。

現在多數人開始關心「手」的動作,追根究柢就是因為感覺到「大家都不動手」的危機。

生活愈來愈便利,很多從前用手做的事情現在都由機器取代了。雖然有機器的協助令人感恩,但同時也讓人產生不安——「這樣真的好嗎?」而且研究發現現在學童的體能普遍低落。

另外,孩子身邊充斥著電玩、電視、電腦等只動頭腦不用動身體的工具,也有報導指出,這些工具容易導致孩子「易怒」、「無社會性」。

就是因為不動手、不動身體,靈敏度和體力才會下降;就是因為只用頭腦不動手、不動身體,才學不會耐力和韌性。我在看自己小孩時,也會感到這種不安。

 

◆手同時進行輸入、輸出的動作

四肢不動的缺點還不光是如此,我也常擔心:「如果不動手、不勞動的話,就沒辦法好好發揮該有的能力。」

在幼兒教學現場常看到「發展大腦的手部訓練」、「多用手鍛鍊腦力」等,各種需要孩子動手的課程或是益智玩具,就是因為「動手有助於讓頭腦靈光」。

在腦科學的研究裡,普遍認為「動手就會用到大腦,所以雙手靈巧表示有充分地鍛鍊腦部。」

本書並不詳細解釋動手對大腦有多好,也不論及手腦之間有什麼樣的研究成果,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坊間已有一些相關書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

腦外科醫師田中美千裕在解釋手腦之間的關係時說:「手會同時進行輸入與輸出的工作。」例如從眼睛(視覺)獲得的訊息可以進入腦部,幫助人們掌握周遭事物;但眼睛卻沒有辦法把腦中的內容傳遞到外界去。舌頭(味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也是如此。

只有手(觸覺),是一個可以接收感覺(輸入)並把想法表達出來(輸出)的器官。例如摺紙時,我們會以為自己是用眼睛來判斷,但其實,我們是靠手指感覺要摺多少,再配合手指感覺施出需要的力道。

就算眼睛再怎麼清楚看到「有一半沒摺到」,但是光靠眼睛視線也無法摺紙(如果能摺就太可怕了)。

我曾在電視節目中看到機器人要抓雞蛋時,先觸碰、確認雞蛋之後再調整抓的方式,但是這一連串的動作,人類在一瞬間就可以完成了。

 

◆大腦的學習需要交流

大腦原本就具有輸入與輸出的功能,所以能夠發揮出豐富的可能性。

連我這個非專業人士都知道大腦需要「輸入」,如果不學習,不斷向腦袋輸入一些東西的話,大腦就會像剛出生一樣什麼都不懂。但是我沒辦法馬上理解為什麼「輸出」也需要大腦。因為我看到「輸出」的結果是動動手、動動身體而已,很難讓人想到「為什麼需要大腦」。

但是在我看了許多有關大腦的書籍之後,漸漸了解,大腦是將「輸入」的訊息「輸出」驗證,看結果再「輸入」內容進行修正……,這種往返的工作很重要。「輸入」和「輸出」並不是分別存在,而是像畫圓圈般不斷地重複,大腦才會了解這之間有著強烈的連結。這就叫做「學習」。

大腦喜歡,也需要不斷地輸入輸出,愈是不斷地輸入輸出,腦部就會愈發達,心情也會更開心。

從日常會話或學習就可以了解這種情形。如果今天孩子說「媽媽妳看,我組合好了!」做媽媽的只回一句「是喔,好棒!」之後就沒下文,孩子也會覺得無趣。

但是如果媽媽說「是喔,這是小狗對吧?」「對啊,這是○○。」「那○○在做什麼咧?」「嗯……牠在吃點心。」「你真的好棒啊!」這樣一來一往的對話就會愈說愈多。

學習也是一樣。我們會覺得學校的學習很無聊,是因為這種學習只有「輸入」;出社會之後,迫於必須而學習,把學習成果用於工作上,再繼續學習、改進,如此不斷地重複,雖然辛苦卻很充實。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如果少了手來做「輸入」的動作,光靠眼睛和耳朵是沒辦法持續「輸入」的。如同看電視會膩但玩電玩不會膩,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已經知道人的雙手所做的事很了不起:可以協助頭腦思考、是一項必要的「輸入」器官、是人體唯一可以「輸入」又「輸出」的器官。田中美千裕醫師就曾經形容手「是一項溝通的器官」,腦外科手術、捏壽司、摺紙等,都是雙手對外溝通的表現。

 

◆我們靠手來學習

手和大腦的話題就先說到這裡。

大腦生理學專家久保田競教授就曾說過:「如果人們不再使用雙手,沒辦法靠手產生新的思考與創造,那真是可悲可嘆。」我認為用手做事是人之所以為人不可欠缺的條件。人類因為用手而能夠思考,才能創造出今日的文明。

我不了解大腦的狀況,不過在每天的生活中,倒是學到了許多動手做的工作。這些工作雖不是像「創造」、「發現」這種了不起的大事,而是更小、更細瑣的小事,但卻是滿足我這個「人」、讓我這個「人」活下去的基礎。

  我透過手和身體,體會著一個個的感受:體會著有節奏地用菜刀切菜做味噌湯,裝湯入碗的快樂;體會著小垃圾被吸塵器吸入,發出「喀喀」聲的快樂;冬天被冰冷的水凍得發顫、夏天摸到微溫的水感受到室外的炎熱;或是觸碰到兒子女兒柔嫩肌膚時的小小幸福……。這一個個悸動陪著我度過每一天。

另外,當我因為工作而心靈疲憊時,動手做些事情能幫助我療癒心靈:一個勁兒地洗衣服、做飯、蒔花弄草,疲憊無力的心就能恢復精神,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心手緊密相連。

這種情形在現代,也許解釋為「腦部作用」比較能讓人接受,但對我來說,我是從動手做當中,讓身體與心靈一一體認這種真實感受,因此憑藉自身的經驗,可以自信地說:「孩子們可以從『動手做』當中獲得自信。」

 

◆動手做家事的價值

我前面也有寫到,在現代,如果不特別用心的話,很容易就做完事情(而且不動手也不費力),其實就算有注意到,也會因為太麻煩,覺得「今天太累了,不做也好」而放棄動手去做。

我認為,正因為我們活在事事便利的時代裡,做父母的更應該讓孩子動手、動身體去工作。

這並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能夠學習的人,而是為了讓孩子變成有智慧、更努力讓自己活在當下的人。讓孩子不以世間價值(金錢等物質)為幸福指標,成為一個實現自我、堅強茁壯的人。

其實,正因為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坊間才會有這麼多的益智玩具。

但我認為家務勞動才是成長的基礎。我在之前的著作中寫到:「一個人能夠自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家事,才算獨當一面。」「獨當一面」的意思是成熟,人類從原始時代起,每個人都動手、花體力去處理自身事物、打理自己生活的地方。這些都是人之所以為人才會去做的動作。                                     

而且,真正頭腦好的孩子,連煮飯、洗衣、澆花都能當成遊戲樂在其中。其實在幼兒期,孩子接觸到周遭的各種刺激而快速成長,會很想去做任何家事。他們「玩」家事更甚於玩玩具。也許孩子知道「做家事」才是自己成長所必要的遊戲。

在大腦的研究裡提到,有步驟的工作可以培養思考能力。單純的動手或是勞力對腦部的刺激不夠,有步驟、需記憶一段時間的作業,才能讓大腦得到刺激。

大腦的短期記憶又稱為「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處理,短期記憶經過不斷地重複可以強化為長期記憶。家事就是這種「有步驟的作業」。

聘雇計時人員時,一般雇主都認為家庭主婦做事比學生有步驟。這也許是因為主婦透過家事自然而然學會「思考的能力」。

益智玩具很好,我也會買給孩子,喜歡看孩子玩得很開心。這種透過「遊戲」讓孩子思考的玩具有許多優點。當我做晚餐不希望孩子插手時,我會跟孩子說:「你在這個廚房裡做飯喔!」然後讓孩子去他的玩具廚房做菜。

但我也認為,只有玩具是無法完全滿足孩子的遊戲心與好奇心。

 

◆學習的四個階段

無論是要孩子整理或是幫忙,我常被家長問到:「應該先教孩子做什麼家事?」「要從幾歲開始教才好?」

在這裡,我們先來想想學會做家事的步驟。我認為有四個階段,而這四項並不是分開獨立,而是像圖一般,以鰡為核心外圍繞著鶷、鶶、鶼。

在孩子的行為發展上,「看了之後記住」是很重要的步驟。小孩子看著周遭人的動作跟著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為「模仿心理學」。

孩子看著大人如何做事來學習做事的方法,看大人做事感到很有趣,再透過實際動手做來學會。如果自己動手做了還是不會,就透過大人指導來學習;最後一步是自己找出想學或想做的內容來學習。

我們很容易落入「做父母的該怎麼教」的想法當中,但其實我們最先該做的,是反思自己在做些什麼,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所做的事情來學習的。

反過來說,父母自己不做的話,不管再怎麼教,也許孩子就是學不會。(這麼一寫,突然覺得我該跳回自己的身上,好好地反省……。)

另外,雖說孩子是「看了之後記住」,但「看」和「做」畢竟還是不一樣。如果孩子實際去做還是做不好該怎麼辦?我覺得可以這麼做:

  1. 父母先讓孩子看正確的作法。
  2. 讓孩子一個人試著做做看。
  3. 孩子做不出來,父母再做一次給孩子看,或是出手和孩子一起做。
  4. 孩子可以一個人正確完成就OK了。

如果跳過1和3,不斷地讓孩子自己去做的話,不管多久他也學不會。老師也許有時間慢慢教,但對忙碌的父母來說,這樣做需要一些耐性,但是等孩子學會做之後就輕鬆了。

 

 ◆幾歲開始做家事?

我經常被父母們問:「孩子幾歲開始做家事?教什麼比較好?」

一般來說,指導的內容應該配合身體的發展程度。但最重要的,是觀察孩子對什麼有興趣、他們什麼時候開始會去模仿自己看到的事物。當孩子想做的時候,就讓孩子試著做做看。

說得極端一點,從孩子會走路時就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事了。「去丟垃圾」也是一項很棒的活動。另外,當孩子會自己去拿畫冊時,就可以讓孩子幫忙拿餐具;當孩子可以用鉛筆好好地畫線或畫圖時,就可以拿菜刀了;當孩子可以牢牢地握住杯子時,就可以試著擦杯子了。雖然即使到孩子讀小學時,也許還是做得不夠好,但的確是可以一個人完成某些家事了。

我常常強調「讓孩子十歲自立」,因為無論是身體發展或是心智發展,十歲都是可以脫離父母的年齡。

最好能在十歲之前就讓孩子練好做家事這些手工、身體活動。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很容易反抗,在孩子變成「樣樣都用說的」之前,必須讓孩子用身體記得這些家務勞動。

田中美千裕醫師說過,想透過動手來學習最好在二歲到九歲,據說超過十二歲之後大腦的語言區就會固定。另外久保田競先生也指出,在大腦發展階段(二歲)開始學習基本的運作方式,大腦就會建置「雙手是工具」的架構,而能夠好好活用雙手。

 

本文摘自臉譜出版《孩子的家事課:73個簡單有趣的手做練習,健全孩子的腦部發展,培養主動負責的態度,10歲前就開始累積一輩子的資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臉譜出版》粉絲團】

熱門文章
郵局發錢了!學生、家長嗨領「最高3千元」 錯過捶心肝
郵局發錢了!學生、家長嗨領「最高3千元」 錯過捶心肝

TVBS新聞網

中毒案奪2命!他揪公司餐驚「寶林員工全逃過」 餐飲業內幕曝
中毒案奪2命!他揪公司餐驚「寶林員工全逃過」 餐飲業內幕曝

TVBS新聞網

女警想請假遭疑裝病「檢查出癌症四期」 所長刁難才給假…下場出爐
女警想請假遭疑裝病「檢查出癌症四期」 所長刁難才給假…下場出爐

CTWANT

詭異!寶林茶室「只有3/20沒人中毒」 專家曝2可能原因
詭異!寶林茶室「只有3/20沒人中毒」 專家曝2可能原因

中天新聞

新竹冰沙「陷食安風波」?多人發燒嘔吐 衛生局派員稽查
新竹冰沙「陷食安風波」?多人發燒嘔吐 衛生局派員稽查

TVBS新聞網

海鮮公司變電箱下挖「密道」偷電 電費大減437萬度竊得2702萬元
海鮮公司變電箱下挖「密道」偷電 電費大減437萬度竊得2702萬元

CTWANT

電線短路爆開!高雄三民大片柏油路遭「掀起」 已將部分道路封鎖
電線短路爆開!高雄三民大片柏油路遭「掀起」 已將部分道路封鎖

CTWANT

獨家/汪小菲求婚成功!示愛新歡Mandy:我的老婆來自台北
獨家/汪小菲求婚成功!示愛新歡Mandy:我的老婆來自台北

CTWANT

寶林老闆黎仿軒遭起底!開369萬頂級休旅車 欠千萬轉戰餐飲出人命
寶林老闆黎仿軒遭起底!開369萬頂級休旅車 欠千萬轉戰餐飲出人命

中天新聞

「寶林茶室」出事粿條黎仿軒也有吃! 爸媽還打包回家
「寶林茶室」出事粿條黎仿軒也有吃! 爸媽還打包回家

中天新聞

遶境路線曝!台南鹿耳門土城香4月12日登場 廟方免費贈千條絲巾
遶境路線曝!台南鹿耳門土城香4月12日登場 廟方免費贈千條絲巾

中天新聞

水逆凶狠殺到!5星座「災厄纏身」受重擊 牡羊最慘倒大楣了
水逆凶狠殺到!5星座「災厄纏身」受重擊 牡羊最慘倒大楣了

TVBS新聞網

鴻海、廣達...黃仁勳欽點「8家將」護體輝達:AI是新的工業革命「台灣處於最中心位置」
鴻海、廣達...黃仁勳欽點「8家將」護體輝達:AI是新的工業革命「台灣處於最中心位置」

今周刊

寶林2死!台大醫喊避免「這種飯、麵」重複加熱 米酵菌酸更猛爆
寶林2死!台大醫喊避免「這種飯、麵」重複加熱 米酵菌酸更猛爆

TVBS新聞網

她疲倦到連登階都困難  一檢查竟是「急性血癌」! 醫示警:合併「6大徵兆」快就醫
她疲倦到連登階都困難 一檢查竟是「急性血癌」! 醫示警:合併「6大徵兆」快就醫

潮健康

新竹疑爆「大規模食物中毒」!補習班出事 52學童集體吐瀉
新竹疑爆「大規模食物中毒」!補習班出事 52學童集體吐瀉

TVBS新聞網

他時常蕁麻疹發作,竟是「1提神飲品」惹禍! 不少人早上都要喝
他時常蕁麻疹發作,竟是「1提神飲品」惹禍! 不少人早上都要喝

健康醫療網

桃園男登山不慎滑落山坡成冰冷遺體 忠犬護屍4天3夜讓人動容
桃園男登山不慎滑落山坡成冰冷遺體 忠犬護屍4天3夜讓人動容

記者爆料網

「水逆」到4/25,最辛苦是4/15前
「水逆」到4/25,最辛苦是4/15前

品觀點傳媒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重大發現!死者解剖確認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重大發現!死者解剖確認驗出「米酵菌酸」!

食力foodNEXT

79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