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來自中國的配偶「亞亞」在網路上掀起一場文化與政治價值的輿論風暴。身為在台灣的中國籍人士,她在抖音等網路平台多次批評台灣社會,形容民主制度「混亂」、「台灣當歸」,更以各種親中言論博取抖音流量關注。然而,當她準備遣返回中國時,同件事也得罪了中國網民,遭到小粉紅與反諷群體攻擊,再加上原本台灣人的反感,亞亞正處於一個左右做人難的局面。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愛國」言論的脆弱性,也突顯中國網路語言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陰陽文學」。
陰陽文學——審查之下的話語生存術
所謂「陰陽文學」,是中國網民在高壓審查環境下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它表面上語氣溫和、正面、彷彿在讚美,但實則諷刺、嘲弄與批判,有時也可以被解讀成「低級紅,高級黑。」。例如:官方宣稱食品安全合格率99%,網民則反過來「感謝」政府讓大家學會辨別地溝油,「敬佩」工廠把工業膠做成奶茶粉。這種語言既能避開封號風險,又能傳遞不滿與抗議,形成一種極具諷刺力的「語言自救」行為。
在抖音上,亞亞被小粉紅群起攻擊後,中國網民並未使用直接批評語言,而是大量留言說她「真是有福氣」、「終於回到祖國溫暖的懷抱」、「我們也歡迎你回來」,這些看似溫柔的句子,實則字字見血,成了陰陽文學的活教材。她過去對中國體制的盲目讚美,如今也被網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中國式的語言暴力
亞亞在台灣這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中享有無限表達權,她卻將其當作表演平台,批評民主制度卻享受民主保護,最終卻回到她口中的「祖國」時,才真正感受到何謂「不能亂講話」。她或許不曾反思自由的可貴,卻在言論自由庇護下胡亂說一通,諷刺的是——在中國,對她最深刻批判的,正是那些懂得陰陽文學、懂得如何在壓抑中講真話的中國人。她可能不懂這些留言其實不是在擁抱她,而是「深淵」的人在以中國式的語言暴力提醒她——言論自由不是想罵就罵,更不是用來作秀。真正沒有自由的地方,連罵妳的方式都只能拐著彎來說。
從陰陽文學回望自由社會
亞亞事件讓人看到,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人在網路上為了批評現實,不得不訓練成語言上的雜技師,習慣用雙層語意與語氣諷刺取代批判。而這種語言形式的存在,正是一種對言論不自由的證明。相較之下,亞亞身在言論自由的台灣,卻選擇站在壓抑自由的一方,最後被迫「回家」,可說是語言與現實的雙重報應。言論自由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理所當然的恩賜,而是一種制度底線。亞亞的故事提醒我們,當一個人不懂自由的珍貴時,就會誤以為「陰陽怪氣」才是正常表達,而那正是自由死去的開始。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75學者批政府思想審查 林明昕:言論自由仍需一定限制
衛福部:不允許暴力推翻民主自由 更不能把兒童當統戰工具
國台辦評亞亞案 陸網友暗諷多 當局忙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