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吳婉華營養師
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但透過簡單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我們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保持均衡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避免煙酒,並定期進行篩檢,能顯著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人數每年迅速上升,已分別位居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腸癌是全球常見的癌症之一,但透過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降低其發生的風險。根據研究,以下幾個關鍵因素有助於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均衡飲食,是遠離大腸癌的第一步
飲食對大腸癌的預防具有重要影響。高纖飲食,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並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取,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風險。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有助排便並減少致癌物質和毒素的吸收,從而降低癌症風險。許多研究顯示,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以及加工肉類(如熱狗、香腸和午餐肉)與大腸癌風險增加有關。因此,減少這些富含飽和脂肪食物的攝取,並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的比例,對健康大有裨益。此外,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顯著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將橄欖油融入日常飲食中,以維護健康。
長期抽煙、酗酒會增加大腸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酒精列為一類致癌物。男性若飲酒,每日攝取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 (1個酒精當量相當於15公克酒精,約105大卡)。
控制體重和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大腸癌風險。肥胖是已知的危險因子,尤其對男性影響較大,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維持健康體重和規律運動,特別是中高強度運動,能顯著減少大腸癌及息肉的風險。
大腸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可達90%以上的治癒率。根據統計,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的死亡率。大腸癌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因此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進行篩檢。對於有家族病史或瘜肉症的民眾,建議提早進行全大腸鏡檢查。政府提供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有家族史者每兩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FIT),可至各地健保醫療機構辦理。
- Grosso, G., Buscemi, S., Galvano, F., Mistretta, A., Marventano, S., La Vela, V., Drago, F., Gangi, S., Basile, F., & Biondi, A. (2013). Mediterranean diet and cancer: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and mechanism of selected aspects. BMC Surgery, 13(Suppl 2), S14.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吃對食物,遠離大腸癌!預防大腸癌從日常飲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