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發生規模7.7強震,不過地震後餘震卻少有規模6以上,專家分析,很可能是因為主要斷層面應力已經被釋放,或部份地方仍處於深度閉鎖狀態,擔心接下來可能再有大規模地震發生。
記者張蕙纖:「緬甸在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強震,而截至30日下午4點鐘,整體來說就只有一起餘震,超過規模6以上,讓專家擔心,接下來可能再觸發規模7以上強震。」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統計,這次緬甸實皆地震,餘震大多分布在曼德勒周邊,以及首都奈比多地區,但是餘震中,只有一起是在主震後12分鐘,規模6以上餘震,也少有餘震規模大於5,台大地質系副教授王昱就分析,一般來講,餘震發生頻率會隨時間遞減,但緬甸7.7強震餘震少,可能原因是主要斷層面上,應力已經被釋放出來,或代表其他地方還處於深度閉鎖狀態,接下來可能還有大規模地震發生。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王昱:「其實還有部分區段處於閉鎖狀態,很可能就是像走滑斷層,鄰近的區段這種閉鎖狀態,接下來就可能時間到了,就可能被觸發,產生規模稍微大一點地震,可能規模7左右地震發生。」
過去100年內在實皆斷層,也曾看過類似案例,1930年5月和12月,7個月內鄰近地區發生規模相似破裂,不過這次緬甸強震的斷層活動,因為距離台灣遠影響不大,要關注的還是實皆斷層本身。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王昱:「我們現在會比較擔心的是,這個地震會造成鄰近的,也是位於緬甸裡面的,其他區段產生觸發的破裂。」
只是王昱在10年前,就曾說過緬甸中部可能發生7.7強震,讓外界直呼是神預測,但王昱解釋1920~1930年,實皆斷層在北邊和南邊雖然曾發生,數起規模7~7.6地震,但曼德勒一路往南到奈比多區段,長達150年都沒地震紀錄,也就是地震空缺區,代表正在儲存應力,進而推算出可能地震規模,地震難以預測,專家用科學知識和經驗推論,要把握準備時間。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