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論壇】食安風波層出不窮,如何讓消費者食得安心

【食安論壇】食安風波層出不窮,如何讓消費者食得安心

民報 2015-07-12 00:00

食品首要做到是「衛生安全」,之後進一步談營養、有機、非基因等才有意義;無奈近年食安事件層出不窮,消費者們只能看著新聞連環爆,怨嘆自己吃的哪項食品又中鏢,茫然「到底還有什麼可以吃?」,疑問「餐桌上的食物裡有什麼?」,對食之信賴與安全感蕩然無存,更連帶造成經濟損害。食安問題不知何時停歇,但各界若能藉此覺醒,將危機扭轉為重新檢視每日所食的好時機!

從土地到餐桌,食安環環相扣

近年爆發的食安事件,如三聚氰胺、塑化劑、順丁烯二酸澱粉、飼料油、洗腎桶仙草等,多屬產製後端的攙偽假冒或非法添加;但回歸根本來看,食物從土地到餐桌,是一條漫長繁瑣的供應鏈,由農漁民、食品製造商、通路商、販賣業者或餐飲業者等各負其責,每一環節都與食安有密切關聯,受諸多因素如環境、季節、時間、溫度、濕度及自然界原本存在的微生物或毒素等影響,稍不謹慎都會導致食安疑慮。
 
因此,食安從最初的原料品質就應開始注意:自農地品質、水質、種子(基改、非基改)、育種,到種植、飼養時使用的農藥、肥料(有機、非有機)、飼料添加物(動物用藥),再來是收穫後的處理或屠宰(溫體現宰、電宰),部分則會再經二次加工(食品添加物),然後進行運輸配送(室溫、冷藏、冷凍),到上市銷售及回收;消費者選購回家後,也要注意儲藏保存(溫度、濕度、光線),並加強關注特定食品可能發生的食安風險。
 
以過去的案例如豆干,因酸度低、水活性高,雖為真空包裝,卻正好提供了厭氧菌肉毒桿菌的良好生長環境,仍造成有人中毒身亡;另外,除了高溫加熱滅菌,亦需注意之後交叉汙染問題。以下為10種最常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因素:

[nop]1、食物經調理製備到食用時間超過12小時
2、由受汙染或帶菌人員處理食物
3、復熱不足
4、不適當的熱藏
5、受汙染的原料
6、未經適當清洗作業之設備或器具
7、不安全來源的食物
8、生食交叉汙染到熟食
9、不適當的冷藏作業(將調理煮熟之食品置於室溫下、將食品以大型容器儲存於冷藏庫內)
10、調理加熱不足[/nop]
 
而因食品需注意的層面廣又瑣碎,食安問題自然也就種類繁多且複雜,故各環節之管理機關及權責須清楚劃分,並與統籌之主管單位保持有效溝通,以免食安問題發生時,處理權責卻散落或重疊在各單位,導致查緝困難、效率不彰,甚至無人可管或推諉之情形。

細看食品標示,關心自己吃下的食物成分、來源

許多人常不清楚自己三餐所吃食物的成分、添加物和來源等,特別是內含多種成分的加工半成品,例如火鍋餃類、各式丸子、熱狗、黑輪等;但消費者要自保食安,及自我評估飲食是否均衡,一定得細看食品及營養標示,並學習正確判斷成分,以選購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另外食品標示和營養標示要搭配著一起看,才不容易產生誤解;例如同款不同廠牌的調味乳,其中一款在營養標示中的脂肪、熱量較低,但再看看食品標示,可能會發現其生乳的比例其實也是較少的。
 
食品標示可提供消費資訊,提供消費者選購時作判斷,以做出對自身最有利的選擇,如果標示內容不夠正確或有誤導之嫌,易讓消費者因而選購不需要甚至對健康有害之食品;因此,食品標示必須明訂規範,以確保資訊揭露的透明及完整性,也使消費者在權益受損時有申訴諮詢管道、政府有源可溯做把關。董氏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食品標示的檢視把關,期讓食品標示更正確、透明、完整,業者在講求創意行銷的同時也應避免誤導消費者,才能幫助消費者正確判斷產品內容,也利於主管機關嚴格查核把關,另也輔導業者不應模糊取巧標示,以免有欺騙消費者之嫌。

真食物?假食物?重視添加物濫用問題

食品添加物就像兩面刃,適度使用可錦上添花,幫助保鮮、防腐、安定品質,讓食物得以保存,也可解決糧食問題,但必須依限量標準使用合法項目,更絕不應成為降低成本的手段;例如香腸、臘肉、火腿如果完全不加亞硝酸鹽,在保存方法不佳之下,就非常容易導致肉毒桿菌孳生而中毒;因此,濫用的是人,而非添加物本身。
 
當今市面上充斥著太多過度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為了製造出速成美味、極致口感和超值價格;食品產製過度濫用修飾澱粉、甜味劑、食品改良劑等添加物,讓各式各樣的假食物走進日常三餐,導致產品常有配角變主角的怪現象,例如米粉、雞塊、果汁等食品中,添加物的比例竟然比原食材還高;而消費者雖然聽到食品添加物就害怕,吃飯時卻追求味蕾的刺激,渾然不覺的將化學美味大口吃下肚,天天吃著似假還真的擬味食品,可能無毒,但不等於無害。

小心高油糖鹽!危害不亞於黑心添加物!

高油糖鹽也是不安全的飲食風險因素,對健康的危害不亞於黑心添加物,但因不是立即性可見的傷害,消費者常常無自覺的大口吃下肚;現代許多文明病的發生,如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大腸癌等,往往都是導因於長期攝取高油、高糖、高鹽的不健康飲食狀態。
 
尤其是油炸食品許多人都愛吃,但在高溫烹調或長時間反覆加熱下,會產生反式脂肪和過氧化物,及「3-單氯丙二醇酯類3-MPC ester」、「丙烯醯胺Acrylamide」、「苯駢芘Benzopyrene」等致癌化合物,且在油炸的澱粉類食品特別常見,如油條、薯條、洋芋片、甜甜圈等;另外還有重金屬也可能經處理的器具和工具中溶出。所以餿水油中,重金屬與苯芘等風險遠比細菌或黃麴毒素高。
 
另外,孩童從小接觸高油糖鹽食品,不只影響口味的養成,對健康成長更是一大隱憂;台灣過重及肥胖兒童高居亞洲之冠,近年更可見慢性病逐年低齡化現象,如國小學童因天天吃高油糖飲食而出現脂肪肝、糖尿病、尿酸高等症狀;近年研究更發現,高油糖鹽食物容易讓人吃上癮,而且就像菸癮、酒癮一樣難戒除;還可能妨礙幼童的智力發展,影響學習力。

靠檢驗作食安管理的迷思

近年處理食安問題的一貫作業常是作檢驗、看數據;檢驗雖然是食品衛生管理法規上的手段之一,但絕對不是食安問題的解決之道,因為食品的良好作業規範要從源頭就開始把關,若只是靠檢驗不僅耗費金錢人力,更可能也查不出問題所在。因為再精良的檢驗技術也有極限,有心人還是可能製造產品假象,驗什麼就加什麼,讓產品面對檢驗時合於標準;例如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業者就是利用奶粉檢驗的是蛋白質,所以添加三聚氰胺提升產品含氮量做出假奶。
 
今年大統黑心油調出的完美脂肪酸比例,也讓衛生單位抽驗四次仍無法舉證混充;另如胖達人麵包添加多種人工香精,也很難從檢驗中察覺,要靠查訪店面工廠才能發現;其他還有腐壞、過期原料等,都是後端無法檢驗出來的問題。
 
再則,食品需看的是整體品質,食物、添加物的成分百百種,如何靠特定檢驗項目就可查出問題,人工組合而成的化學食品,就算檢驗合格,亦失去原來攝取食物營養素的意義,就像牛奶如果不是乳牛產出,而是用蛋白質、乳糖等添加物組合而成,也能稱為牛奶嗎?
 
六、餐具容器暗藏食安危機

市場大量使用保麗龍、塑膠材質等餐具及包裝材料,包括塑料碗盤、保鮮膜、保鮮盒、寶特瓶、水壺、隨身杯、塑膠袋、保鮮膜、泡麵碗、嬰兒奶瓶等,易有雙酚A(BPA)、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盛裝滾燙的熱食及油炸物更會釋出塑化劑;長期攝入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無形中慢慢損害健康與生殖系統等疾病。防範塑化劑,應盡量避免塑膠杯裝飲料、保鮮膜、美耐皿和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進行微波加熱或蒸煮,也不要用以包裝油性食物,盡量使用不銹鋼、瓷器、玻璃器皿等材質的餐具。
 
七、注意環境汙染、須重視清潔洗劑
食物從土地而生,安全的土地才能生產安全的作物;但科技發展之下,工業廢水廢氣污物排放、農藥或肥料濫用等持續汙染空氣、水源、土壤,讓重金屬、塑化劑、多氯聯苯、戴奧辛等「環境賀爾蒙」無所不在。除此之外,家庭常慣用的洗潔用品包括洗衣精、洗碗精、沐浴乳、洗髮乳等,也易有壬基酚(NP)、壬基酚聚乙氧基醇(NPEO)等,故除清潔劑要節制使用外,餐前也一定要「洗手」,洗掉手上接觸過的有毒物質,以避免雙手受汙染拿取食物。
 
八、飲食基本原則:均衡、多樣、在地、當季,原味是最好的色香味
研究指出,影響人體健康的四大因素有:行為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50%)、環境引起的危害(20%)、人體的生物因素(20%)、醫療保健體系(10%);因此,飲食相關風險不單只有食品衛生安全,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不定時進食、偏食、高油糖鹽飲食、過份節食等,都容易引起健康問題和疾病,每日三餐均衡的攝取飲食營養素,才是健康根本和重要關鍵。
 
沒有一種食物能夠提供人類所有需要的營養素,再好的「超級食物」,過量就是一種毒,每種食物都有其營養特點,因此每一類食物都要多樣選擇、互相搭配,並注意攝取頻率和份量。
 
九、扎根兒童食育,加強大眾飲食風險管理觀念
飲食是健康的基礎,但飲食喜好並非天生,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口味,及建立正確的飲食行為;但現代的孩子們外食比例高,且從小常接觸加工製品,很少有機會嚐過天然原味和口感,漸漸已不識食物真滋味。董氏基金會實施營養教育時,就曾讓學童試喝現榨柳橙汁,許多孩子竟懷疑是不是水果壞掉了,味道怪怪的,反而覺得加了許多添加物、香料和大量糖做的果汁,才是新鮮果汁的味道,這絕對不是我們樂見未來台灣的「飲食文化」。
 
有鑑於此,「食育」的重要性刻不容緩,台灣各界及部分縣市亦已著手推動,但論效力及廣泛性,仍有賴中央主管機關將食育列入九年一貫課綱,才能確保長期的穩定推動。而幼兒園之推展更為急迫,因幼兒期的味覺系統可塑性高,是養成飲食口味的關鍵期,將深遠影響未來至成年對食物的偏好;且自幼托整合後,幼兒園仍尚未訂定課綱及行動綱領,因此在執行上應較務實可行,建議可融入現有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另外,近年很特殊的現象,是許多民眾竟然倚賴著媒體報導來了解食安事件及學習相關知識,從正面角度來看,可促進消費者食安意識抬頭,更關心自己吃下的食物,但也極易因誇大或不實的內容,造成集體恐慌並影響消費行為,對食品產業及國際貿易產生衝擊。
 
因此,主管機關之態度須更主動開放,做預防性的風險溝通,對食安事件即時回應,公開經確認及檢驗的數據,提供民眾可充分了解的資訊,而不是等媒體踢爆,才被動的做危機處理式溝通,徒增消費大眾的猜疑害怕,更累積民眾的不信賴感;另外,消費者也應認識風險概念,對事件做瞭解及理性思考,而非一味靠感覺判斷,並積極爭取自身權益。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報導,請上《民報:www.peoplenews.tw》;《民報粉絲團 www.facebook.com/taiwanpeoplenews 》。】
熱門文章
快訊/八里壯年男子籃球場輕生!晨運民眾嚇壞「家屬不想領屍」
快訊/八里壯年男子籃球場輕生!晨運民眾嚇壞「家屬不想領屍」

中天新聞

6旬男「蚯蚓爬滿腿」腫痛皮膚變色     醫師一招「封路」逃離猝死風險
6旬男「蚯蚓爬滿腿」腫痛皮膚變色 醫師一招「封路」逃離猝死風險

匯流新聞網CNEWS

單週近14萬人「拉」進醫院!      全台連爆203起腹瀉群聚「8成禍首是它」
單週近14萬人「拉」進醫院! 全台連爆203起腹瀉群聚「8成禍首是它」

匯流新聞網CNEWS

女警自轟2/和摯友轉帳玩「87」諧音梗 她LINE Pay 2筆錢竟被認定竊盜
女警自轟2/和摯友轉帳玩「87」諧音梗 她LINE Pay 2筆錢竟被認定竊盜

CTWANT

太猛!幼稚園畢業旅行「東京大阪7日遊」 家長憂曝超狂行程
太猛!幼稚園畢業旅行「東京大阪7日遊」 家長憂曝超狂行程

TVBS新聞網

快訊/長榮貨櫃車圳頭交流道上翻覆! 傷亡仍不明「已成立警急應變小組」
快訊/長榮貨櫃車圳頭交流道上翻覆! 傷亡仍不明「已成立警急應變小組」

中天新聞

不掃貨對不起自己!全聯暢銷飲品「買1送1」 網大推:2倍濃郁
不掃貨對不起自己!全聯暢銷飲品「買1送1」 網大推:2倍濃郁

TVBS新聞網

91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