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理,報稅更要有道,想要賺取最大獲利,5月申報綜所稅時,就要搞懂遊戲規則,只要掌握技巧,就能達到安心投資、完全免稅的目標,更能避免被補稅加罰。
撰文:編輯部
不少投資人買基金、外幣進行資產配置,但你知道嗎?同樣是基金,名稱不同,所得報稅範圍也不一樣。同樣的,外幣投資報稅也有眉角,從事各種外匯相關交易時,除了考量匯差、手續費等成本,別忘記留意因此產生的相關稅負,以免因為漏報所得而遭到補徵稅額並罰鍰。
想搞懂投資基金的獲利所得如何課稅,要先了解你買的基金註冊地在哪裡,也就是說,你投資的基金是屬於境內基金,還是境外基金。
投資境內基金
收益所得無須繳稅
境內基金是指由國內投信公司發行、註冊,受到台灣相關法律監督的基金, 但投資標的市場可以是台灣或海外股市(通稱海外基金);境外基金則是指由國外基金管理公司所發行的基金,經基金公司代理引進後,台灣投資人在國內也可以買得到。
只要你買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不管是投資台股、新興市場、全球高收益債券或原物料等標的,因為註冊地在台灣,基金獲利屬於境內所得, 無須繳稅。唯一的例外是,近年來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的人不少,若個人當年度海外基金的配股配息,與其他存款利息加起來,超過每年27萬元的免稅額,就要課稅。
除此之外,基金註冊地在台灣、中國以外的境外基金,根據最低稅負制規定,來自投資型保單、基金、股利、存款利息、期貨及選擇權在內的海外所得,合計超過100萬元,就必須併入「基本所得額」中計算,但也不是說超過100萬元就得課稅,還得根據公式計算應如何納稅。
海外所得對一般人的影響有限,因為大部分投資理財取得的海外所得,1年要賺到超過100萬元並不容易,而且基本稅額尚有670萬元免稅額,在國外已繳的稅額還可以扣抵,實際上會因海外所得而被課到稅的人有限。
多檔海外高收益債券基金的配息率高達8%∼10%,投資金額達上千萬元的基金大戶,要留意配息的金額是否超過100萬元。至於境外基金獲利的部分,有2點要注意,首先,獲利建立在基金買賣交易完成的基礎上,如果境外基金帳面賺了100萬元,只要繼續持有沒賣掉,就無須申報納稅。
其次是計算取得成本,財政部規定,無法舉證持有的境外基金或其他海外股票的成本,以成交價20%列為海外所得金額,海外不動產則以成交金額的12%計算,舉例來說,如果你賣出的境外基金總成交金額為100萬元,其中20萬元就要被列入海外所得金額。
外幣存款
匯差、利息都要課稅
一般來說,民眾在國內銀行開立外幣帳戶,就會產生兩個收益來源:一是儲蓄本身的利息所得,另一部分則是存取時間不同所產生的匯差收入。
過去每到報稅季節,民眾會收到銀行寄送的利息所得扣繳憑單,其中也包含外匯存款的利息,但因為銀行不會寄發匯差收益的扣繳憑單,經常有民眾誤以為匯兌收益不用申報課稅,事實上,這部分屬於「財產交易所得」,納稅義務人應主動申報。
根據規定, 金融機構的存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及儲蓄性質信託資金收益等,適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規定, 外幣存款由於有利息收入,若該年度利息收入總額超過27萬元,就有稅負問題。
此外, 財產交易所得指的是:凡非為經常買進、賣出之營利活動而持有的各種財產或權利,因買賣或交換而發生增益,均屬財產交易所得。
因此買賣外匯所產生的增益,符合財產交易所得範疇,且因為交易行為在國內產生,並不因其為外匯買賣,而列為海外收入。
舉例來說,小雯在1美元兌換台幣29元時,以台幣290萬元買進10萬美元作為外幣定存,假設銀行牌告1年利率1.2%、採取按月本利到期自動續存,若小雯存了2個月之後美元升值,1美元可兌換台幣30元,因此決定把定存解約全部換成台幣,獲利就可分為利息和匯差這兩部分。
1年期利率1.2%,換算成1個月期利率約為0.1%, 定存2個月的本利和為10萬美元×(1+0.1%)×(1+0.1%) =10萬200美元;以30元匯率兌換成台幣,可得300萬6,000元,其中利息所得為6,000元(200美元× 匯率30), 其餘10萬元(300萬-290萬) 是外匯買賣的價差,亦即財產交易所得,應計入所得稅總額。
◎更多報稅新知請見《2017省稅我最行》特刊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5月號第1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