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一根油條亦不可得:《先生媽》
文章作者/黃以曦
《先生媽》是吳濁流1944年的短篇小說作品。「先生媽」一詞是客語,即「先生娘」,指醫生的妻子或母親。故事的背景是日治時期,先生媽是錢新發醫師的母親,為人慷慨熱心,直率而不在乎小節;與之對比的是錢醫師,他無論對待人或金錢,都謹慎得像是吝儉。這對母子最大的不同,且在於先生媽即使在當前的政治氛圍裡,仍然一心想維持台灣傳統事物,想在親暱的文化裡過著日子,而錢醫師則從善如流、且有點汲汲營營地,改了日本名字、在家裡要求孩子講日語、追求日本的一切,也因此深獲日本人的肯定。《先生媽》以一個家庭的故事,呈現了那個時代兩種意識形態拉扯的張力。
台視「閱讀時光2」找來了李志薔將《先生媽》搬上銀幕。在電影與文學俱長年深耕的李志薔,文字富有影像的寬廣與流動性,而影像則有著散文詩的細密悠長,在他的電影作品《單車上路》(2006),鏡頭下主人翁從地理到心靈的旅程,雋永又餘韻不絕。
這樣的作者,在重新詮釋《先生媽》時,保留了吳濁流對該個時代的洞察與觸動,卻用更溫厚、包容的眼光,去理解人物各自的衷切。在台視版本的《先生媽》中,錢醫師表面上的識時務,背後是一個個掙扎、為難的抉擇,而先生媽對皇民化的斷然拒絕,真正的重量與其說來自那個拒絕,不如說是對於時代失落的鄉愁、對認同錯亂的迷惘。乍看簡單的人物,各自有了深沈的憂鬱。
先生媽因為和兒子觀念不同,最在意的事總不能暢意地說,在家裡的日子因此不開心。有名乞丐,除了有先生媽有著好交情,也是先生媽心底的一處寄託,保有著這份友誼,某個意義上就和思念的過往歲月有著連結。
先生媽喜歡吃油條,但在當時那既不常見,或許是兒子為了擔憂日本人的監視而不樂見。在先生媽生病時,乞丐想盡辦法找來了油條,先生媽萬般珍惜,像是對她來說,沒什麼比吃一根油條更能美好地撫慰鄉愁了。台視版《先生媽》以這樣一個原著小說中所沒有的元素,輕盈卻鄭重地藉由某種常民事物,投射著人們對一個時代、身世與認同的依戀。
黃以曦
影評人,作家,著有《離席:為什麼看電影?》、《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