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外來水果的華麗轉身
官青杉博士(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園藝系 副研究員)
鳳梨(Ananas comosus L.)又稱旺來、黃梨、菠蘿等,向來為臺灣重要水果之一,與香蕉(Banana)和柑桔(Citrus)合稱「水果界的ABC」。鳳梨原產於南美,約在巴拉圭與巴西境內的巴拉圭河及亞馬遜河流域一帶,隨印第安原住民族遷移而逐漸往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島移動;十五世紀因歐洲人對美洲大陸的探險與殖民熱潮,間接帶動鳳梨擴散到全世界的開端,並陸續傳播至非洲、亞洲及大洋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鳳梨在全球的快速擴散與航海技術發達及東西方交流頻繁有關,除了鳳梨果實的熱帶風味與營養價值,使其成為航海船員喜愛品嚐的水果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鳳梨繁殖用的種苗,可以歷經一長段時間的乾燥後還能恢復生長,因此,更利於鳳梨隨著船運而散佈到更遠的地區。
鳳梨可說混身是寶;首先是廣為人知的果實應用,鮮銷時果肉酸甜適口,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具有特殊香氣,容易讓人感受熱帶氣息;且因富含醣類、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且有鳳梨酵素,可幫助人體消化蛋白質,可說是非常健康的水果。鳳梨葉片除可抽取纖維,紡織鳳梨布、製作鳳梨紙外,亦可應用於青貯飼料;甚至連鳳梨的老莖都可抽取鳳梨酵素,除了高端的燙傷治療敷料外,舉凡嫩肉劑、消炎產品及食用酵素等,都可見到相關的應用。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由於鳳梨對生長環境的選擇非常粗放,不論是肥沃的土壤或是貧瘠的邊際土地等,均可發現她的身影,這也是鳳梨在南北回歸線三十度內的熱帶及亞熱地區都能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臺灣的鳳梨栽培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最早的栽培記錄顯示,鳳梨是在清朝康熙年間隨閩南移民,自漳州等地帶入臺灣,在臺灣府志及各地廳、縣志中都有栽種記錄。鳳梨名稱的由來,依據臺灣方志臺灣府志卷之四物產果之屬記載:「鳳梨葉似蒲而闊,兩旁有刺,果生於叢心中,皮似波羅蜜,色亦黃,味酸甘,果末有葉一簇,可粧成鳳,因名。」鳳梨在臺灣最早期的應用主要是作為水果及佐食料理之用,並未發展出具備規模的產業;到了日本殖民時期,因投入鳳梨罐頭加工,逐漸形成產業規模。此後因二次世界大戰導致產業發展停滯,但因戰前產業的體質奠基甚佳,因此臺灣光復後,能快速恢復鳳梨產業的發展。
國內在鳳梨產業研究相關文獻方面,以戰後的整理及發表較多,但是日本殖民時期的發展及演變,則缺乏較完整及有條理的整理與發表。事實上,臺灣鳳梨產業的演進史,也可以說是臺灣蔬果或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史,在在顯示一個新興的外來作物,由自產自銷開始進入市場,逐漸形成產業聚落的過程。例如加工製罐產業鏈,在資源缺乏的當年,鳳梨、蘆筍與洋菇罐頭並稱三罐王,均曾躍身成為增加外匯的重要農產品,對戰後百廢待舉的臺灣經濟,曾做出卓著貢獻。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臺灣鳳梨產業的演進史,也可以說是臺灣蔬果或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史。
近年由於鳳梨酥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六級休閒觀光產業的興起,對於逐漸為人所淡忘的鳳梨加工歷史,有了必須重新喚起記憶的聲音。一個產業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只會暫時偃旗息鼓卻不會永久被抹滅;人類發展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鑑古知今、以史為鏡,可藉由對過去產業發展歷程及記錄的重新認識,喚醒人們對這一塊土地過往的認識與情感,亦可作為未來產業發展之參考。
《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一書,詳細記錄日本殖民時期鳳梨罐頭製造發跡地─高雄,如何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亦詳盡記載當時臺灣鳳梨罐頭產業從無到有的艱辛與突破;又如何因缺乏檢疫觀念,誤於引種過程引入鳳梨萎凋病害,帶給南部鳳梨產業毀滅性的衝擊,在在說明產業發展過程,需要天時、地利及人和,從原料生產、加工設備與加工技術引進,都說明了一個產業的形成,需要各界無數先賢的努力與拚博。農業生產需要長遠的眼光及規劃,當產業鏈形成後,則是有利於國富民生的經國大業,除可引領加工產業的加速發展,創造加工廠等就業機會,農產品加工還需要大量的原料生產,亦可豐富農村的發展。
良好水果品項與品種,可形成一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因此品種選育亦是重要之一環。臺灣本地種鳳梨包括有刺紅皮、無刺紅皮、烏皮、黃皮及青葉等Queen系統的鳳梨品種。這些品種的優點是具有濃郁的風味,缺點則是果實小、花腔深,因此加工過程需要剔除芽眼,不適合發展加工製罐。如何蒐集或獲得適合加工用的品種即成為重要課題。在日本殖民時期,國際上的重要鳳梨罐頭產業先進國為新加坡及夏威夷,由於迫切想要引進適合的加工用品種,故派人前往取經,再經過試驗及篩選後,判定新加坡種適合鮮食、而開英種為製作鳳梨罐頭的首選。
曾幾何時,有過輝煌戰績的鳳梨罐頭產業,不敵東南亞工資與原料成本的競爭而式微,經過歲月的洗禮,臺灣鳳梨罐頭加工的光榮歷史逐漸被淡忘。《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一書,娓娓道出臺灣鳳梨加工罐頭產業的發展契機、奠基於日本殖民時期建立的完整產業聚落,諸如建置完整原料生產供應技術、發展包裝容器─馬口鐵罐製作,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學習新加坡及夏威夷等地的先進加工流程與大面積生產農場規劃。因此造就了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並且奠定臺灣鳳梨罐頭加工業在世界鳳梨加工史上不可磨滅的歷史定位。
在臺灣,鳳梨發展重點雖早就由加工轉成鮮食,但產業的發展屢創佳績,臺灣鮮食鳳梨不論在生產量、年產值、外銷量及外銷值等,都佔國內水果品項之首位。更讓吾人見證一個外來水果在臺灣落地生根且發揚光大的成長歷程,由一開始的加工罐頭出口曾佔世界第一開始,成功轉型為臺灣自行選育品種的鮮果消費產業,可說是完完全全由洋水果,成功華麗轉身變成土生土長的臺灣種。身處鳳梨產業一環中的敝人,推薦各位先進跟隨《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一書,重溫過往榮光的美好歷程。
【延伸閱讀】
鳳梨—外來水果的華麗轉身?除了膳食纖維含量豐富,連消炎產品也可以應用...
新書發表會
- 時間:3月16日下午3點
- 地點:高雄鳳梨工場(高雄市大樹區復興街42號)
- 詳情請鎖定玉山社出版公司粉絲團
- 書名: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
- 作者:王御風、黃于津
- 定價:350元
- 出版社:玉山社
本文摘自玉山社《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
【更多資訊請上《玉山社出版公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