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到台中逢甲夜市吃晚餐。多年來我有一個願望,就是逢甲夜市從第一攤吃到最後一攤,從晚餐吃到宵夜,熱的吃到冰的,攤子吃到店面,烤的炸的吃到滷的燙的,傳統小吃吃到創意料理,但始終找不到有誰可以結伴同行同吃。
我是台中人,去過逢甲夜市應該超過三十次吧,但這一次人潮最洶湧,把原本狹窄的文華街,也就是逢甲大學門口橫向那條,夜市裡最精華的一段,擠得行進困難,大概因為還是過年假期的緣故。
我們到逢甲夜市都是騎機車,附近停車不方便。其實在台中逛,機車還是最方便,不像北高有夠好的大眾運輸。希望有一天可以坐捷運轉單車到逢甲,台中的朋友拜託一起加加油,不要只會整天在那邊排隊買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逢甲正門口直向的逢甲路上,路口兩三家攤子競相號稱是逢甲創始店,生意都非常好,購買隊伍排了幾公尺長,一份四十元。我很少吃大腸包小腸,這小吃就是糯米腸夾香腸,名字、模樣還有口感,都有些意淫。原本到逢甲都會先吃文華街裡的黑輪攤,菜頭鴨血豆皮魚板花椰菜金針菇煮成一大碗公,沾甜辣醬吃,湯頭甘美,但因為人太多被擠到外頭來,只好作罷。一出街口,看見大腸包小腸的招牌,索性買來試看看。嗯,還不錯,糯米腸是碳烤,有些焦香,香腸細細長長像熱狗,但口感是香腸沒錯,夾心裡灑了花生粉、小黃瓜、酸菜,多了清爽的口感。
其實什麼食物,加了小黃瓜、酸菜、蔥蒜、芫荽這些佐料調味,都不難吃吧。鹽水雞的做法也是類似,很普通的白斬雞浸了滷水,加些辛香配料就成了。我們彎過來福星路,本來要吃路口的一家素食臭豆腐,但也是人太多,算了。臭豆腐只要炸得酥香,泡菜爽脆,都不難吃,但這家特別在於豆腐炸得油亮乾淨,上頭灑了大把小黃瓜絲,賣相高雅,像是養生食品。
其實十年前我們每次必吃的是福星路上的一家麻辣臭豆腐,但這小吃這些年有些退流行,收起來了。路遙知馬力,臭豆腐還是炸的賣得長久,本質好最重要。逢甲夜市就是這樣,全國花樣最多,口味最創新,汰舊換新也最快的夜市,就是這裡。要在逢甲夜市長期生存非常不容易,很多花俏的創意小吃,上報上電視,人客爭相排隊,但一陣子後再來,就找不到了。
這是逢甲夜市最大的問題,雖然生意很好,食客眾多,但要找出特色小吃,還真的不容易。這裡的消費族群大都是學生,年輕人喜歡新奇口味、便宜大碗,但未必懂吃。
比如我們在文華街旁的夜市旗艦店裡,吃到了酥炸大魷魚,一隻一百元,哇,有兩隻手掌這麼大,而且是裹粉炸,不像一般是烤魷魚。肉質Q彈,不老硬,很不賴,問題是吃起來的香酥口感就像鹽酥雞,消費者恐怕很容易膩。
走過福星路與文華街的十字路口,對面還有一大片的飲食店面,巷子裡有一家當歸鴨麵線,湯頭鮮甜,麵線不糊爛,米血口感紮實綿密,沾油膏灑薑絲很夠味。但今晚竟然沒開!東張西望以後,看到了一家賣客家麻糬與湯圓的店面,剛好手上那袋鹽水雞鹹到有些難受,吃個甜點可以中和一下。
我們點了麻糬冰與酒釀湯圓,一碗各七十五元。熱麻糬配紅豆冰,非常特別,而酒釀湯圓我第一次吃,嗯,有些臭餿水味,酸酸甜甜,但就像臭豆腐,習慣了以後,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逢甲大學門口旁有一攤地瓜球攤,小小一顆炸得香甜有嚼勁,生意非常好,但不如我在馬祖吃的黃金餃(材料也是地瓜粉)。
幾年前到逢甲都是為了買CD,順道吃小吃,如今CD店,葛萊美、校園,不是收起來就是不曉得搬到什麼偏僻的角落了。以前福星路兩旁違規停車嚴重,後來廓清路面,路邊好走多了。
台中很有名的赤鬼牛排,最早就是在逢甲夜市裡頭開店。重口味麵線似乎是同一系列,都是大紅招牌。逢甲夜市發明或引進過許多創意小吃,像烤洋芋、炒麵麵包、超大臭豆腐、章魚小丸子、免剝殼蝦等等,有些確實讓人口舌一新,但有些實在是操弄過頭,比如什麼爆漿雞排,炸雞排本身已經夠好吃,再用來包餡根本就是吃飯配麵,多此一舉。
沈政男:1968年生,台中市人。 台大醫學系畢業,老年精神科醫師。長期以通識自我教育,科學與人文兩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