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作者:POPO
1. 本篇文章前言以及導讀
300(三百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和 300: Rise of an Empire(三百壯士:帝國崛起),是改編自法蘭克‧米勒的漫畫作品,不過第二集目前還沒有書本推出,算是用基本的概念草稿,先弄出電影的作品。由於我之前沒有寫第一集的幕後分析,加上第二集和第一集的時間點是並行互動的,所以基於這兩個原因,我就將兩集電影一起寫。這篇文章將會重視在真實歷史的對比,以及法蘭克為何這樣改編的概念與想法,當然更別提電影提倡的是什麼,這部分一定會寫。
2. 所參考的真實歷史事件
目前這兩部作品採取的史實,是根據 Greco-Persian Wars(希波戰爭)改編,第一集講述了波斯第二次入侵的溫泉關戰役,第二集則改編了波斯第一次入侵的馬拉松戰役,以及第二次入侵的薩拉米灣海戰。在真實歷史上,希波戰爭發生原因起始於西元前 547 年,波斯帝國消滅了呂底亞,打算趁機攻打位於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首要目標是伊奧尼亞地區的為主。主要原因是伊奧尼亞區的經濟發達,而且採取的是不同於波斯帝國的民主制度,所以波斯可以將這當出兵理由攻打他們(戰爭表面理由往往就是理念不同而打,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資源)。
隨後,以米利都為首的伊奧尼亞地區的希臘城邦開始集體反對,但是米利都知道即便這個地區的希臘軍隊組成聯軍,也無法阻止波斯的入侵,於是找了以戰鬥聞名,且傳聞是海克力斯後裔的斯巴達,請求他們支援,但斯巴達拒絕了,不過雅典和埃雷特雷亞則派出龐大的精銳大軍支援。不過只維持數年,在西元前 494 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伊奧尼亞地區,並開始用海軍進攻雅典等國家,爆發了馬拉松戰役。此戰役導致波斯先暫時撤退,並開始第二次的入侵,於是爆發了電影第一集的主劇情溫泉關戰役,以及第二集的主劇情薩拉米灣海戰。
3. 作者為何要做這樣改編
首先我們要現知道原作者 Frank Miller(法蘭克‧米勒)個人的立場,這樣大家才比較容易知道為何這樣改編。他是一個反對現今美國政府的人,他認為美國政府正是當年的法西斯主義,如伊拉克戰爭,所以他參予的作品很多都是講述政府、企業和上流社會的腐敗,更帶出被影響的社會會產生什麼問題。
附帶一提,法蘭克的敘述手法在美國娛樂是主流,而且跟他一樣的娛樂家們都是多數者,所以會說美國娛樂都在捧他們自己國家的人,就是沒看過的偏見。這點從他的萬惡城市、機器戰警、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夜魔俠都可以看出來,另外他也是LGBT,和反對任何形式的偏見組織其支持者。
而對於三百壯士系列來說,先撇開反派這點不談,第一集的先知和參議院的腐敗,以及第二集開頭戲份,明明波斯就硬要打過來,某些希臘城邦還不團結打算求和,這些就是表達出政府和人心的墮落與懦弱。
那接下來我們就舉例三百壯士的角色發展和情節,並對比法蘭克的想法,來讓各位理解這樣改編的原因。大流士一世在真實歷史上,並非像電影演的一樣,是在馬拉松之戰被弓箭射中,懷抱著重傷回到祖國,然後箭被拔掉而死的。反而是在馬拉松之戰吃敗戰,回到波斯準備下一次入侵,但因為執著於復仇導致健康每況愈下,而被統治的埃及這期間發生了暴動,這讓健康問題更嚴重,所以後來平定了,但也不幸去世。改編的原因是,因為法蘭客把薛西斯一世設定成執著於摧毀希臘的角色,而他認為現在人比較能接受這名角色變成這樣的原因,在於至愛的父親霸業因死亡被影響,要接替完成遺志,不惜捨棄人性變成神。
所以同上,薛西斯一世自認為神,要求三百壯士跟他下跪承認他的力量,這對法蘭克而言就像是自以為獲得至高無上權利的政府、財團,要壓榨和奪取人民的自我主權與意識,並把他們當奴隸,而斯巴達人和雅典人,就是要反抗的人民,來提醒社會大眾隨時為自己的自由而戰。還有講到這裡,也別誤會法蘭克捧希臘LP,因為雖然故事中將希臘人被形容成是正義的一方,但是如果懂歷史的人就知道,希臘的政府制度,是法蘭克最討厭的,只是畢竟波希戰爭本質上是民主對抗集權(剛剛上面也提到,當時的波斯是帝王制,希臘是民主制),是法蘭克最愛的題材,加上三百壯士作品是以希臘人的觀點為主,自然就會被描寫成比較好人。
歷史上參予溫泉關戰役的,不是只有斯巴達的三百壯士,但為何法蘭克編劇出來的故事,感覺很偏向只有這三百人當主角呢?如果有注意到我上面說的,你會發現法蘭克其實也不喜歡無謂的吹捧,不過斯巴達的三百精兵,一來是這歷史故事主角為他們,二來只強調三百人對抗百萬大軍,主要是比喻面對有強大勢力的獨裁者,就算是一小搓人民,只要有堅強的抵抗意志,都能給這種資源雄厚的邪惡重創,但要是全民一起反抗,就能推翻或者強迫他們改革。
第二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地方在對比第一集,比方說上一集戰爭是小集團的陸戰,這一集戰爭是大集團的海戰。此外還用第二集主角地米斯托克力,以及斯巴達女皇歌果皇后間的對話,比較雅典和斯巴達文化、教育、政治和社會風氣的不同,以及斯巴達和雅典在希臘的政治問題。因此第二集電影採取跟第一集並行的方式處理,這是可以想做必然的結果和適當的選擇,而且還能讓觀眾複習第一集,當然按照真實的歷史來說,兩集的時間點也不會差很遠,所以差太遠反而本末倒置。
當然對比最重要的,就是放在兩集的男女主角上,像是第一集男主角列奧尼達一世,和第二集男主角地米斯托克力,他們都是對抗暴權的革命領導者,但列奧尼達一世就像烈士般身亡,打動了斯巴達人參與戰爭的心,地米斯托克力也是以烈士稱呼列奧尼達一世。而相對的,地米斯托克力,則在電影裡被詮釋成革命的統整者。另外,法蘭克也很討厭對女性不公平的沙豬主義,第一集女主角歌果皇后,和第二集女主角阿爾特米西亞一世,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歌果皇后對波斯特使的名言 "只有強壯的母親,才能生下勇敢的斯巴達戰士",以及第二集代替丈夫掌管政治和軍隊,表達出女性並不會比男性弱,甚至要有強大的男性誕生,是因為女性照料和教育的關係其意境在。而阿爾特米西亞一世,在真實歷史上是一個卡里亞小國王女,的確也有參與波斯對抗希臘,是波斯海軍唯一的女司令官。但被改成希臘人的性奴隸才對希臘報仇,除了是擴張劇情的張力外,還有一點是凸顯欺負女性,和有時社會漠視弱勢的情況,當然從這身世來看這是希臘的邪惡,也證明法蘭克並沒有吹捧主角這一方。
至於床戲的必要性,先從地米斯托克力的真實歷史講起,他並沒有像電影詮釋的那麼正義,為了權利可以賄選和耍盡心機,尤其常針對斯巴達人,在歌果皇后跟他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是描述這段歷史關係,甚至被希臘流放時,逃到波斯去,差點還成了那邊的將軍。不過畢竟法蘭克改編波希戰爭的歷史,是要表達民主對抗權威,所以如果要讓戰爭英雄的地米斯托克力,用史實來描述的話,這就會失焦了,畢竟三百壯士系列是戰爭史詩,不是拍成權利遊戲這種講述權力鬥爭的作品。因此地米斯托克力就必須漂白,而床戲就是阿爾特米西亞想要誘惑他加入波斯,這點就是致敬這段歷史,但電影裡地米斯托克力仍以國家為重,才會 "進行到一半" 就馬上離開,這點則成了 "反向" 的致敬。這種讓人物個性 180 度的大轉變,反而是要熟知歷史,才能這樣改編的,因為看得出來是對比歷史的不同。
最後我提一下有人說到怪力亂神的部分,因為在電影或者漫畫裡,有出現類似怪物的人或者動物。我們得先理解,過去的人在知識上並沒有像現在人懂那麼多,所以對於沒看過的東西,或者殘障人士,又或者英雄人物,都會用誇張的形容來訴說。比方說薛西斯一世被人形容成是神,是因為他率領大軍,征戰過許多國家都勝利,於是他在故事中的起源也是人民自己造神所謠傳,然後一些強大的波斯軍團戰士,都像鬼怪般非人的樣子。由於觀眾只能用聽的,可能無法感受到以口謠傳的誇張渲染性,於是法蘭克才故意這樣詮釋,讓我們用眼睛來感受到這些誇張說詞。
總結:看似脫離歷史很多,但其實是充滿許多致敬真實歷史元素的電影
*重要提醒,本篇文章圖片是官方提供,但資料是我整理和加上個人心得所統整並編寫而成,所以仍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範圍內,因此如果沒有弄出原文出處而隨便亂轉貼者,將會採取法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