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日舉行上任記者會,宣布提出6大興利方案,包括公司治理3.0永續經營藍圖、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信託制度2.0、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金融資安行動方案,並期望將上述措施在一到三年內執行,進行滾動式檢討。
黃天牧強調,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監理政策,務必要於政策訂定過程中博採眾議、妥善評估、論據充分,作好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以理服人,才能受到公眾信任及尊重。他並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虛懷若愚、求知若渴」的精神,期許金管會同仁審時度勢,調整監理思維,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黃天牧特別在提及金融科技發展路徑時強調,在金管會前主委顧立雄任內,已使得金融監理沙盒有部分成果,但金融科技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他要求金管會綜規處要提供發展路徑圖、新的發展方案。
黃天牧也透露,上任後他會將第一次跟外界溝通的重點放在科技產業,未來會多聆聽科技業者的聲音,再針對金融科技(FinTech)產業訂定具體計畫,預計將在6月份安排與科技業者進行第一場座談。
早在本月21日,黃天牧便率先提出了「新創板」的概念,希望透過創立新的交易板,增加新創產業與中小企業籌資管道,預計今年底前上路。
新創版的提出,也被外界認為是黃天牧上任後的第一把火。然而根據新創版的初步規劃,新創版只限「專業投資人」參與投資,即必須是擁有資產淨值達新台幣3000萬元,且具備一定投資能力者,才可參與投資。
然而事實上,「專業投資人」這個字眼並不是第一次在金管會提出的法規框架中出現。
去年六月,金管會正式推出證券型代幣(STO)的初步監理規範,對STO採分級監理規範,以募資金額3000萬元為限額,超過3000萬以上,就必須先進入沙盒實驗,實驗成功後將依《證券交易法》規定辦理;募資規模3000萬台幣以下的STO募資案,其募資對象必須為專業投資人,並規定每位「專業投資人之自然人」投資金額門檻為30萬元台幣。
究竟願意提供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之財力證明的「專業投資人」有多少?金管會是否已掌握了這份專業投資人之自然人的名單?
證券期貨局長張振山回應《幣特財經》提問時,雖未透露目前究竟有多少人符合專業投資人條件,但他強調,針對新創板的法規、交易方式都需要進一步重新思考與調整,至於對於投資人之資格的限制目前仍未確定,未來會徵詢業者意見,限制參與交易的投資人資產淨值要達3000萬或5000萬。
新創版的法規仍未明確,那麼法規框架已上路將近一年的STO法規,在實務面上是否真正可行?在新內閣上線之後,監管單位又是否會逐步放寬現行證券型代幣法規?過去顧立雄在任內曾提過,不排除未來可以有一個專門做STO代幣交易的「官方交易所」,目前是否已有虛擬通貨交易所前來洽詢?
張振山表示,目前多數來洽詢的業者多已和證券商合作,但目前每個個案都仍在規劃整合階段,希望待大勢底定之後,再行公布。
黃天牧則在回應《幣特財經》提問時表示,他過去也曾親身參與過與STO座談會,接收到不少業者對於STO法規的建議,而他也認為畢竟STO法規上路不到一年,包括資本額、資格等還有調整空間,因此會規劃擇日統一與業者進行溝通,傾聽大家想法,再決定要不要修法。
至於預備於6月份舉辦的科技產業座談會,是否也會邀請虛擬通貨、區塊鏈業者共同參加?黃天牧並未明確回應,並表示一切將交由金管會綜規處同仁規劃。
*推薦你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