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頭痛、肩頸痠痛老是治不好?
有可能是你搞錯位置、用錯方法!
因為身體的疼痛是會連動的,有時候感到不舒服的位置,
和真正有狀況的位置差了十萬八千里……
「激痛點療法」可以針對疼痛的源頭,徹底終結痛症!
激痛點的症狀
激痛點引發的症狀其實相當多元,不只是會帶來疼痛的感覺,其他異常還 可能包括:麻木、刺痛、極度敏感和燒灼感等。至於激痛點造成的生理問題則 包含:身體無力、缺乏協調性、僵硬、腫脹和活動幅度下降等。
激痛點產生的疼痛強度亦可大可小;小則隱隱作痛,大則可能讓你痛到完 全無法動彈。激痛點也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按定義來看,急性疼痛是 最近才發生,只持續了幾小時或幾天的症狀;而慢性疼痛,則是持續存在了幾週、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一種病症。一旦放任激痛點作亂太久,發展出了 慢性疼痛,它們就會變得更難根治。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轉移痛
雖然激痛點的症狀很多元,但它們最獨特的症狀就是會產生轉移性的痛覺 或感覺;也就是說,你感到疼痛或其他感覺的地方,源頭其實是來自身體的其 他部位。這並不是什麼新概念,歷代的醫師對轉移痛的概念都不陌生,因為內 臟的問題常常會透過轉移痛反映在肌肉骨骼系統上。
內臟性轉移痛
嚴格來說,從內臟轉移的內臟性轉移痛(Visceral referral)在學術上的專 有名詞叫做「內臟─軀體轉移痛」(viscera-somatic referred pain),這種情 況非常常見。內在疾病的症狀常會以某種外在疼痛顯露出來。欲了解各器官引 發轉移痛的模式,請見圖 7.1。
轉移痛也可能逆向發生,將肌肉的疼痛轉移到你的內臟器官上,這類轉移 痛叫做「軀體—內臟轉移痛」(somato-visceral referred pain)。由你背部 或腹部肌肉的激痛點引發的內臟疼痛,常會跟潰瘍、膽結石、心臟病、結腸炎、 間質性膀胱炎或癌症等疾病的症狀相仿。要分辨出是哪一方的狀況造成這些症 狀,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假如治療激痛點無法在幾天或幾週之內明顯改善你的症狀,保險起見,你最好謹慎行事,先做個詳細的檢查,排除 可能造成這些症狀的其他非肌肉疾病。症狀嚴重者,更應該立即就醫診治。傾 聽你身體的聲音也同等重要,因為它很可能正告訴你哪裡出了狀況。
肌肉骨骼性轉移痛
在你的肌肉骨骼系統內,其激痛點引發的肌肉骨骼性轉移痛(musculoskeletal referral),幾乎總是(大概有 85%的機率)會朝著遠離身體中心的方向轉移。 剩餘的其他時候,激痛點引發的疼痛則會朝更靠近身體中心的方向轉移,或者 是就出現在激痛點附近的位置。大多數情況下,轉移痛會令人有一股深沉的悶痛感,但有時候某些動作又會讓這股悶痛,轉變為如觸電般的劇烈刺痛感。除此之外,轉移的肌筋膜疼痛,就跟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樣,可能造成非常強 烈又難以忍受的劇痛。必須留意的是,你感受到的疼痛度強弱,主要是取決於 你周邊和中樞神經系統敏感化(peripheral and central sensitization)的程度,而非該肌肉的大小。因此,即便是位處最微小肌肉裡的激痛點,都可能引發讓 你痛不欲生的疼痛感。
常見的轉移性肌筋膜疼痛有:頸部肌肉裡的激痛點引起的頭痛(圖 4.3),腹 部激痛點引起的背痛(圖 7.23),還有股四頭肌激痛點引發的膝痛(圖 9.9)。 萬一你有關節僵硬和疼痛的問題,關節炎不該是你第一個要考慮的情況,想想 與該關節有關的肌肉裡是否存在激痛點,才是你應該先考量的事情。諸如指節、 手腕、手肘、肩膀、膝蓋和髖部等處的疼痛,都是典型的激痛點症狀。
判定轉移痛的基本原則是,發疼的肌肉並非是激痛點的所在之處,且只有 你按壓到激痛點時才會疼痛。按壓激痛點後,大約需十到十五秒的時間,你才 會在其他部位感受到那股由激痛點引起的異常感覺。按照圖示按壓激痛點時, 有些人會在按壓每一點激痛點時,都感受到明顯的轉移痛;然而,有些人卻只 會隱隱感受到刺痛或異樣的感覺,即便是按壓到活化程度最高的激痛點也不例 外。事實上,按摩激痛點的時候,你不能完全憑藉轉移痛的強弱來評判激痛點 的活化程度,因為它不見得能完全如實反映。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醫師,為了更清楚掌握激痛點和轉移痛之間的關聯性,多半還會以細針直接刺激激痛點; 經這種方式所引發的轉移痛強弱,會更具參考價值。至於唯一能夠確實驗證特 定激痛點是否引發了特定疼痛的方法,就是中止特定激痛點的活性,然後看看 該疼痛是否還持續存在。
轉移痛的產生
目前有好幾套說明轉移痛產生過程的相關理論,其中最好理解的說法是: 好幾個信號行經同一條神經線路,因而混淆了神經系統對信號的解讀。這個觀 念最早由西奧多 ‧ 魯赫(Theodore Ruch)提出,生理學家稱之為「聚集投射 理論」(convergence-projection theory)。魯赫博士證實,脊髓裡的單一次 級神經元(神經細胞)會接收好幾個來自不同初級感覺神經元的信號,而初級 感覺神經元就位於內臟、皮膚、關節和肌肉中。這些電子信號會先行經脊髓, 待脊髓整合和調整信號的狀態後,才會傳送到大腦。由於各種信號都會同時在 同一條脊髓路徑進行整合,所以基本上這些信號最終都會聚集成單一的訊息。
NOTE 內臟引起的疼痛問題
以下五種情況必須特別留意,因為這意味疼痛可能是內臟問題所致:
- 不管變換怎樣的姿勢或從事怎樣的活動,疼痛都持續存在。
- 活動不會對疼痛處造成壓力的部位時,疼痛感卻加劇了。例如:肩痛的狀況 在走路時加劇。
- 飯後、大小便期間、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感加劇。
- 疼痛伴隨著一些消化道症狀,如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或直腸 出血。
- 發燒、盜汗、皮膚發白、頭暈、疲倦或體重莫名減輕等症狀一併發生。不過 請注意,激痛點也可能造成噁心、頭暈和疲倦等症狀,而且激痛點和內臟性 轉移痛並存也很常見。
研究人員暨臨床醫師簡 ‧ 唐莫霍用以下這段話形容這個狀態:「這就像是山上 的溪流匯聚成河。每條溪流的水匯入河流後就融為一體,彼此再無分別。」
中樞神經過度興奮理論(central hyperexcitability theory)則認為,組織 損傷或潛在的損傷事件除了會刺激位在接收端、與特定肌肉相連的近端脊髓背 角神經元(dorsal horn neuron),也會喚醒同樣位在接收端、但處於遠端的 其他背角神經元;照這套理論來看,遠端背角神經元的敏感化,正是引發轉移 痛的的原因。由於這股信號會先聚集在一起,才送往大腦解讀,所以轉移痛都 會沿著特定一條脊髓神經的神經路徑投射,讓那些根本沒受到刺激的組織也出 現疼痛的感覺。轉移痛通常,但非絕對,都是出現在受同一條脊髓運動神經根 支配的部分肌節中。這表示,受同一條運動神經支配的肌群,都有可能相互產 生轉移痛。
中樞神經系統敏感化(central sensitization)也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 奮,會讓患者對疼痛極度敏感,就連原本不會造成疼痛的刺激都會疼痛。研究已 經證實,不論是潛伏或活化的激痛點,都會對脊髓的背角神經元輸入疼痛信號。
痛感(nociception)的定義是「組織受威脅性刺激發出的電子信號,在 周邊和中樞神經系統中引發的反應」,這代表神經系統將激痛點解讀為一種威 脅。就如簡 ‧ 唐莫霍所言,潛伏和活化的激痛點如果不斷對神經元輸入疼痛信 號,就會導致肌肉的痛感超載,甚至無法正常反映出刺激的強弱,使周邊和中 樞神經系統漸漸敏感化。
NOTE轉移痛模式
在這本書中,我們以圖示呈現主要的轉移痛模式,也是最常見也最強烈的疼痛模式。至於其他比較少發生,疼痛強度也沒這麼高的模式,就會直接在內文 描述。每章開頭除了有「常見疼痛區域」清楚列出了目前已知,常在特定區域引起疼痛的每一條肌肉;還有「常見疼痛症狀」,可以快速找到與自己症狀有關的其他細節。
被上面這些轉移痛的學理搞得一個頭兩個大嗎?幸好,就治療實作層面來 說,你不一定要懂轉移痛的神經學,只要知道這是極度常發生且可以預測的疼 痛模式就可以了。
珍奈特 ‧ 崔薇兒的重大發現顯示,每個人身上的轉移痛都是以可預測的模 式發生,且個體之間只有小小的差異性。值得一提的是,轉移痛最常出現在關 節處或關節附近,而這些位置也是最容易影響你正常活動或狀態的地方。
知道轉移痛的模式有時候會因人而異相當重要。誠如前述,所有肌肉都可 能產生激痛點,但只有最常見的激痛點轉移痛模式有被明文記錄。更何況,並 非所有骨骼肌裡的激痛點都有被記錄下來,但就理論上來說,任一部位的肌肉 都可能存在著激痛點。至今,肌筋膜疼痛這門科學仍持續向前推進。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激痛點按摩全書:圖解7大疼痛部位╳激痛點按摩9大原則,終結疼痛、還原身體活動力》
【本文由采實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