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156期
作者/李佳欣
圖片/康健雜誌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腹部脂肪能反映從外觀上無法看見的「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被認為是危險脂肪,會影響身體的代謝,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相關疾病。
近年國際間也已將腹部脂肪肥胖(腰圍)、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過低,並列為代謝症侯群的診斷標準。男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上升14%;女生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即增加5%。
趁冬天放任腰圍超標更非明智之舉,因為冬天好發的心血管疾病也跟腹部脂肪有關。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發現,年輕人身上脂肪量只要增加4公斤左右,血管內皮細胞就可能出現功能障礙,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
令人憂心的是,血管口徑的內臟油脂堵到70%~75%時,身體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可是一旦堵到75%~80%時,就會有心痛(心臟病)或天氣冷時會頭暈(腦中風)的症狀產生。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蔡敬民說,這也是為什麼內臟脂肪又被稱為「危險的脂肪」。
馬偕醫院家醫科醫師黃麗卿也說,內臟脂肪的活躍性高,在儲存的時候會釋放發炎因子。癌症已被認為跟身體的發炎反應有關,有研究發現,腹部脂肪跟罹患乳癌、結直腸癌的機率成正比。
近來的研究還發現,腹部脂肪較高的人,老年得失智症的機率也較高。
刊登在《神經病學 (Neurology)》雜誌 一篇研究指出,一個40歲左右腹部脂肪多的人,即使體重標準,70歲以後得失智的機率還是比腹部脂肪少的人高出了89%。不過,如果同時還有肥胖的問題,風險更增加到3.6倍。
目前推測,這種關聯性是因為腹部脂肪會使血壓升高,阻礙血流,促使大腦內的澱粉斑塊容易沉積,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中,常見這種澱粉斑塊。
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洪惠風特別提醒,有些人為了快速獲得雕塑身材的效果,會花大錢去做腹部雷射溶脂、抽脂手術。但是這種方式依然無法去除腹部脂肪對健康帶來的各種威脅。
早在2005年醫界就曾針對肥胖病患進行實驗研究,15名肥胖病人在抽脂減少腰圍約5英吋後,進行半年的追蹤比較,他們的三高指數、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依然比一般人高。
為了預防「夭壽」,最好還是努力「瘦腰」,藝人董至成先前就因為三高指數通通超標,痛下決心戒掉宵夜,成功減下10公斤。
從2011年八月起,國健局正式將量腰圍列為成人健康檢查的必要項目,你不一定要站上體重計、拿紙筆計算BMI,靠一捲小小的皮尺,就可以隨時告訴你,面臨的健康風險有多高。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730)
【延伸閱讀】
「吃冰冷的食物,會讓腹部突出!」揪出害腰圍變粗元兇
躺著也會瘦!讓熱量持續燃燒48小時的秘密
運動焦點/跑前拉筋白拉了?
Janet:瞎吃狂食後,終於走出減肥憂鬱風暴
生病不必摸額頭,「腳」會告訴你!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腰卡油 三高跟著來|康健雜誌
《康健》要做你生活上的好朋友!
2014-06-18 12:05
ShareBa推薦
熱門文章
7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