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Cheers雜誌164期
作者/洪懿妍
圖片/攝影組
從「草莓」變身「蘋果」,新世代蓄積已久的動能在這次學運中一次爆發,也讓社會看見他們的change!
3月18日之前,台灣的社會與媒體,放在年輕人身上的形容詞,總是負面居多。草莓族、媽寶、22K、台勞..,其氣氛之低迷,語調之沮喪,總讓年長者憂心,年輕者迷惘。然而,3月18日,在年輕人引爆學運,繼而推動了號稱50萬群眾走上街頭之後,大家對他們有了新的解讀。
有人說,這象徵年輕人對公民自主與自由的堅定信仰;也有人說,這是年輕世代對未來看不到希望所做出的集體反動;也有人說,這才是年輕人力量的高度展現,從中看到台灣未來的希望。不管各自解讀到什麼,可以相信的是,經過24天的洗禮,年輕人真真切切讓台灣社會看到了他們的新精神、新面貌。
是懶還是主動?生長環境優沃不代表論述脆弱
認識一個世代,從來就不只有一種角度。當激情暫歇之際,回過頭看,該如何重新描繪這個世代?首先,這是將自由民主當成陽光空氣水般自然的一代,而這也是他們極力捍衛的生活方式,因此,對於「黑箱」這種事,特別無法容忍。這和意識型態無關,當然,也不專屬於哪個黨、哪個派。
就讀交通大學時熱中社會運動,現在自嘲是生意人、離這些事很遙遠的聖洋科技(cacaFly)執行長邱繼弘,始終關注學運的發展。他指出,在網路資訊如此多元的時代,年輕人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講他們是受到政黨煽動,很多人會不高興,」他觀察道:「他們只是支持這個運動。」
是亂還是有序?串連力與自制力令「大人」咋舌
從媒體照片與鏡頭看出去,被佔領的立法院內,到處布滿電線、標語、海報、棉被、睡袋,視覺上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亂。然而,鏡頭拉近,一群倉促成軍、基於義憤而衝進來的年輕人,卻在兩天內透過網路號召,成立了律師團、醫療團,同時組織出物資、糾察、翻譯、影片、美編等各式小組,立法院外亦然,強大又井然有序的動員組織力,令人咋舌。
常被戲稱為「小屁孩」的學生,同時讓人見識到生活教育扎實的一面。一位攝影記者透過鏡頭觀察,語帶不可思議地半開玩笑道:「我幾乎懷疑他們有強迫症,垃圾不但分類得整整齊齊,連回收紙箱都要乾濕分離。」
每個世代繼續帶著問題找解答
當成長的背景不同,追求理想生活的方式也不一樣。台灣的年輕人,正以屬於他們的方式前進。過去,有人批評他們「狼性」不足,過度耽溺於小確幸,某種程度來說或許如此。然而,「狼性」是否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價值?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培育出的新血,是否真的就比較缺乏競爭力?不管服貿過與不過,一場學運的餘波,已足以刺激每個人繼續思考,然後帶著問題不斷找解答。
【延伸閱讀】
辭職不是好辦法!別讓自己成為-「永遠的新人」
交情再好,也不能犯!同事變好友,這4個禁忌要注意
扭轉國家命運的窮人銀行家 尤努斯:擁抱失敗,你才有機會成長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