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黃惠如
圖片/陳德信
1.不愛吃蔬果、全穀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每天只要多吃10公克,膳食纖維就能降低10%大腸癌的機率,吃更多當然更好。
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台灣男性每日平均攝取13.7公克、女性14公克,距離理想的25~30公克有段距離。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非水溶性即蔬果中一絲一絲的纖維,而水溶性即QQ滑滑的食物,如菇類、海藻類等,還有一些看起來不黏,卻有豐富的果膠,如蘋果、燕麥、牛蒡等,也要多加攝取。
主食也要改變,膳食纖維才可能吃得夠。例如將白米白麵改為糙米雜糧、全麥麵包等。
2.不愛喝水
水喝不夠,吃再多高纖食物也無法排出來。每天喝5杯水,就可以降低45%大腸癌機率。事實上多數人都在慢性脫水,因為在有空調的室內,不會感到口渴。
喝水時間也很重要。
《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作者小林弘幸起床後,習慣在早餐前喝一杯水,他也要求他便秘門診所有的病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早晨喝杯水。他解釋,早晨第一杯水固然是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更重要的意義是誘發「胃結腸反應」,因為早晨是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優勢切換為活動交感神經優勢的時候,藉由喝杯水,適度刺激副交感神經,誘發自然的便意。
3.愛吃紅肉、加工肉品與燒烤
最近有個驚悚的新聞,一名國中生因為幾乎天天吃校門口的烤香腸,年僅14歲就醫時已經大腸癌第四期,治療後仍告不治。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議:紅肉和加工肉品是大腸癌的強力危險因子,每週紅肉的攝取上限應在500公克以下,加工肉品更應避免。
英國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追蹤歐洲14國45萬名受試者的大型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加工肉品超過160公克(約3條香腸),死亡率比每天僅攝取20公克的人,增加44%。主要是加工過程中的化學添加物令人疑慮,此研究建議,每日攝取量勿超過20公克,約一片培根。有些人早餐要吃3片培根,自稱「無肉不歡」,在跟健康開玩笑。
而紅肉經過高溫燒烤後,會產生多達17種的異環胺(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異環胺在人體透過酵素活化,會突變控制細胞生長的致癌基因。
異環胺在動物實驗已被證實對大腸具有致癌性,臨床研究也證明,長期大量食用過焦或過熟的肉品,大腸癌及胃癌的機率升高3~5倍。
4.胖子
「肥胖會引起發炎,而發炎在癌症發展的各個階段如癌變、侵襲、轉移,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暢銷書《抗癌就像減肥》作者顏榮郎說。
理想體重是要將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4之間、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約36腰)、女性80公分(約30腰)。
要維持理想體重知易行難。減重初期從每天飲食少100卡開始,真餓了再吃,是管理飲食而非節食。減重中後期再加入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避免復胖惡夢。
5.不運動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運動的人可以減少兩成大腸癌發生的機會。因為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減少腸道發炎,進而降低瘜肉發生的機率。
相對的,不運動的人肌力衰退,腸道蠕動減弱,連橫節腸都下垂,整個腸道有氣無力,推不動便便。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週5天、每次30分鐘,對於繁忙的上班族看來有點難辦到,好消息是,可以累積小小的運動直到30分鐘的目標,如捷運前一站下車再走回家;中午選遠一點的餐廳吃飯等。
6.不做篩檢
大腸癌盛行率不斷攀升,雖然發生率高,卻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高。因為大腸癌大多數都是因為腺瘤性瘜肉經過5~10年後演變而成,只要定期篩檢,便能防範於未然。
根據國健署委託台大監測中心的研究發現,在2004~2009年接受篩檢的民眾,大腸直腸癌死亡率降低10%。
國健署推動50~74歲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目前台灣篩檢率約三成,遠低於英、美50%以上的篩檢率,50歲以上的你可持健保卡到相關醫療院所檢查,定期預防大腸癌。
(全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506)
【延伸閱讀】
5種NG食物!正在破壞你的腸道健康
沖水前,請看一眼你的便便!10症狀一定要注意
喝纖維飲料就能減肥?6大招教你吃足纖維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不要成為大腸癌盯上的6種人!|康健雜誌
《康健》要做你生活上的好朋友!
2014-07-17 16:29
ShareBa推薦
熱門文章
7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