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一定要當主角嗎?
企業老大誰當?
其實老二也能出頭天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很自然的,給自己的「身份」給予一種「自我定位價值」,從小,自遊戲的互動中,我們就會分配,誰是主角(老大)、誰是配角老二;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算是「自我限制」,自我認同越高,反而更限制自我,階級化會讓我們自己去分類自己的人生、愛情、事業。
文│林愛儀 圖│翻攝自網路
配角 更有鎂光燈
在職場交朋友方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但是,永遠記住,沒人愛當配角,要別人一直假裝專注的聽你在高談闊論,徒然增加自己的被厭惡感,除非你就是主管。所以,要在職場上有更多朋友,最好是,儘量在別人面前謙虛當個小配角吧。
若我們習慣用把別人比下去的方式溝通,總愛顯示自己的強,常表示別人的沒什麼了不起,自己做得比別人好,如此,在職場上,不但沒朋友,甚至豎敵呢。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讓他人先表現,自己彎下腰,當個配角,那麼我們人際關係一定更好,反而被人尊重,尤其是在關鍵時刻,我們學習當配角來襯托他人,尤其是團隊,更可能在未來得到更多的友誼資源。在可怕的商場上,若擁有很更多朋友,即使一時吃虧,但我們會比別人更有活下去的可能。
誰滿足諸葛亮被尊重慾望
古代當然是帝王作老大、主角,可是,有智慧者,他們也是善於當配角的喔,現代主管要切記:連帝王都懂得如此去待人,拉攏屬下的心,你,更該考慮。
劉備當初想讓諸葛亮願意出來輔佐,了解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名士司馬徽也贊諸葛亮是「可比興周800年之姜子牙,旺漢400年之張子房」。此時,劉備下定決心,一定要請到諸葛亮。他第一次去找諸葛亮,沒見到諸葛亮,造成張飛反而生氣:「量一村夫何必兄長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張飛當時打算把諸葛亮綁來,可是劉備卻反對;後劉備二顧茅廬,又沒見到諸葛亮,此時連穩重的關羽也生氣了,可是劉備卻是留下一封信。第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竟在睡覺,劉備等了好幾個小時,過後主動走出茅蘆為劉備分析很透闢的天下情勢。
反觀現今,高知識分子不願意當基層人員,高級主管更不願意主動去找下級屬請教,而知識份子也不願意去做「只用勞力」的工作,大家認定,我地位該如何,我身份是什麼,所以,很多事,我可不做,但,多少事業就因為這一念間,成或敗。
劉備的「誠心」感動了諸葛亮,但其實是劉備滿足了諸葛亮被尊重的心理,諸葛亮是擁有極大名氣的學者,自然需要被尊重。而劉備為了江山事業,寧可謙虛當「配角」,其實他還是引人注目的主角,他卻在當下,讓諸葛亮感覺自己非常被尊重,非常有面子,因此,才了解自己在帝王心中的地位,所以,才肯為帝王付出。也難怪,諸葛亮用盡一生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真是「士為知己者死」。
不爭其實等於「大爭」
幾千年前,我們有智慧的祖先,老子,就有感於人類愛爭鬥,爭帶來無窮禍患,因此老子極力強調不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為不爭故不尤。」老子用水來比喻不爭的道理,若我們希望自己盡量無欲,需自求不爭,不爭其實就是無欲,只不過是無欲之術。從不爭和處柔中,老子幾千年前就具體的說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方法。在不爭的觀念中,容易引起爭議的,就是「爭」這一觀念。老子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這種的不爭,是為了百谷王,為了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其實不是「不爭」,而是最高明的「爭」﹔從不爭可以領天下,不爭其實等於「大爭」?老子強調不爭的好處,強調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這種甘於處下的態度,從世俗的角度而言,不爭促進太平,但要人類放棄欲望而不爭,是違反人的天性。老子了解人性,他知道只要人類有所作為,必有利弊,也必有爭奪。既然如此,老子只好點出順道的哲學:貴柔而處下,處下而不爭,提出不爭之見解來勉勵我們求道,看準我們皆有欲望,提出不爭為得利,讓人樂於實踐。
今天起,學習當個有智慧的配角吧。你,更有機會比別人更快到峰頂。
【本文出處:大想法2014-7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大想法雜誌粉絲團》粉絲團www.facebook.com/bigthink888。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