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自出生那一刻起,便開始經歷造物主所給予的一切考驗,從身高、長相、個性、智商到健康,天生即註定,認真想起來,算是挺殘酷的事實吧!肯定會有人怨嘆自己為何反應總是不如人?又或是在參與團體生活時,無奈自己個性內向無法融入群體,這些缺憾確實無法盡如人意,卻都比不上一出生身體就成為癌細胞發展的溫床,早早被死神標記、無時不刻都要與「生存」搏鬥的小小病童們。每個人一出生就注定邁向死亡,死亡可怕嗎?或許因為我們都還太年輕,仍無法深刻體會,但對於那些早早就被死神盯上的人們而言,死亡近在咫尺,每一次的發病都像通往一扇門,只是你永遠無法知道門的後方,是否就是站著手拿鐮刀的死神…
電影開場有段台詞:「憂鬱症並不是癌症的副作用,而是邁向死亡的副作用。」確立了這是個悲劇的故事,會令人心碎的故事,只是,沒這麼悲。生命過程中的悲歡離合,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每個人終將經歷,不過劇中的男女主角只能提早面對。人會在生命中死去,也會在句子中死去,所以若是主角在電影裡死去,根本不需要覺得驚訝,因為重點從來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活著的過程。
我深深沉浸於這部電影所醞釀的氛圍,甚至可說是瘋狂愛上,前後進電影院兩次,發現了兩種不一樣的感動。雖是主流電影的操作手法,導演卻不使用刻意浪漫、灑狗血的通俗戲碼,也不過分矯情,平順不迂迴地帶出青少年內心對愛情的憧憬,以及情感交撞出的微妙火花;親情部分縱使著墨有限,但幕幕深刻,親子間互動的情感起伏,勾勒出難以割捨的天性本能。導演給予女主角雪琳伍德莉一路綠燈的暢行通道,讓她得以盡情演繹那個率真、承載健康缺陷的少女,而她收放自如、深不見底的情緒釋放,就像一顆華光難掩的寶石,隨之綻放,讓我看到奧斯卡影后級的不凡表現,令人動容,明年奧斯卡,雪琳伍德莉絕對值得佔據一個提名位置。
若「死亡」是生命旅程的終點,那麼「接受」便成為唯一的選項,生命或許有長有短,但其價值並不在於此,就好像從0到1看來似乎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值,然而即使只是從0到1,兩者之間卻也包含了0.1、0.11、0.111...等無限的數字,就好像每段有限生命的旅程,也都各自蘊含了它的無限價值。故事流動由命運的轉折銜接著,劇中男女主角雖然僅是掛在彼此眼前的那一抹微弱星光,卻照亮了對方,也照進了那無盡深淵底的黑暗,生命,頓時變得有了意義,存在,便是最卑微的美好。「人無法決定自己會不會受到傷害,但可以決定是誰傷害你。」收尾這段帶有哲學思維的旁白,呼應了故事的全貌,留有空間讓各位思考,去感受生命現存的美好。
原文出處:HIRPKING'S PLA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