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孤獨星球》Issue11]
重新探索「幸福」‧ 不丹
2005年,不丹以「國民幸福指數」(GNH)成為全球焦點,這個當年平均國民所得僅1,400美元的小國,卻有高達97%的人民表示自己「快樂」,物質貧乏但心靈富足的生活,讓所有汲汲營營於GDP、同時也為逐漸升高的社會矛盾所苦的各國,重新檢討發展和快樂的平衡點。
不丹經歷了一段不算短的封閉時期,直至1974年,第一批遊客才獲准進入。政府在開放初期嚴格限制觀光客人數,又採以價制量策略,有幸親炙的旅人極少,讓這個喜馬拉雅小國充滿神祕感。後來加上「最快樂的窮國」形象,讓更多人對其充滿想像。但老實說,以前我在規劃旅遊目的地時,不丹總僅是略過心頭,從未認真將之列為選項。雖然這個國家很特別,似乎保留了所有我們曾經迫不及待放棄、現在卻亟欲追回的美好,但我知道自己並不確定,願不願意付出與不丹人民同等的代價。對我而言,不丹的美看起來不太真實。
的確,風景再美,民情再純樸,日子仍要過下去。經濟上的困境最終還是讓這個國家跨出現代化的腳步。越來越多不丹人的物質條件在好轉,電視進到了佛寺、進口汽車在路上飛奔,年輕一輩換上牛仔褲及NIKE球鞋,抱著電腦,迫不及待要與世界接軌。開放與經濟發展帶來了比較和慾望,許多不丹人不再覺得快樂,但也同時在外人眼中看到自身文化的獨特,他們擺盪在傳統與現代、滿足現狀與更好生活的祈願之間,重新思索何謂幸福。
「敵人(慾望)無所不在,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克服所有的不滿足、慾望及恐懼。」這是出身不丹的喇麻導演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其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所提供的思考方向。現在的不丹人,白天穿著傳統服飾、晚上換成運動服,一邊上facebook、一邊崇敬佛法,再也沒有辦法確定自己到底幸不幸福。然而,或許這樣才能真正看到佛教中入世與出世哲學的交融。比起從前,我更願意走訪現在的不丹。
【全文未完,欲讀全文請參閱《孤獨星球》2012年9月號;《孤獨星球》臉書粉絲頁】
孤獨星球
每個旅人的背包裡,都有一本Lonely Planet。
英國BBC獨家授權,全球最權威旅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