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今年九合一選舉真的很不一樣,其中北市由兩個無任何公職經驗的政治素人競逐,當然話題十足,而且連韓國也『軋上一角』。原來稍早中韓簽署FTA,執政黨於是順水推舟,指控在野黨杯葛阻撓貿易協定簽署,傷害台灣經濟,藉以尋求選民支持。
說到韓國,的確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奇妙國度;這幾年韓星、韓劇、韓製品充斥台灣,但國際運動競賽上,韓國隊又是台灣勁敵;在全球經濟版圖上,台韓總在互相競爭。然而這幾年韓國不但追過我們,甚至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如因高房價而興起的青年社宅推動,就是一證。
韓國發展社宅的背景和台灣類似,起點恰好和台灣無殼蝸牛運動同年;原因除同樣高房價現象外,也有違建拆除,導致違建戶迫遷的社會問題。而韓國近年歷任之盧武鉉、李明博及現任朴瑾惠三名總統,都把社宅視為重要政見,以政府之力,透過公法人機構大量興建,目標是達到11%以上OECD國家平均水準。
根據巢運今年六月赴韓考察所得,目前韓國廣義社宅(含政府自建及其他方式提供者)占全韓住宅存量已超過8%;不過由於以增加量為目標(90年代後韓國社宅增加速度世界第一),因此多蓋在市郊,外觀和規劃也都制式化,結果產生標籤化甚至歧視。於是近年韓國政府嘗試不同模式,如融入民間社企力量、租售混搭或收購民間空屋等等。
韓國經驗確實有很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但還是有歧異處。首先是官方態度,這從預算編列就可看出。韓國從2009至2018年這十年,每年編列住宅政策預算4.9兆韓元(相當1372億台幣),台灣稍早揭櫫的十年計畫,預算則僅67億,再考量人口數,韓國的住宅政策預算仍是台灣的94倍,高下立見。
這時很多人會質疑,這不會對總體預算造成排擠嗎?但韓國政府將居住視為人民基本需求與權利,因此傾國家力量推動、保障之,即便公法人機構負債累累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認知,當居住需求得到保障、滿足後,社會底層弱勢問題減少,社會結構將更穩定,這資產是無形,是再多有形金錢也買不到的。
台灣政府的想法,則仍停留在居住需求可全透過買賣或租賃之市場機制解決或滿足;結果就是什麼都還沒做,就先預設立場說財務上不可行,甚或恐嚇這會造成標籤化,會產生貧民窟云云。
然除官方心態外,人民觀念也有落差。如近年韓國民間推行類似合作社制度,由年輕人集資租屋,甚至融資找地自建房屋,提供廉價租屋;然而,這並不一定是出資者使用。這樣的方式,台灣一般人看來肯定感到不可思議。更不用說韓國租房需先繳付大筆押租金,換到台灣,大概都會把這筆錢當頭期款來買房。
所以,對房屋這項民生財仍傾向自有、購買取得所有權,甚至視為商品,或許才是台灣推動社宅的重大盲點。從最近兩則看似不相干的新聞,便可約略看出這樣的習氣。
一是日本東京高價住宅賣到海外,另一是澳洲打算限制外國人在當地置產,藉以抑制該國一年來狂漲超過13%的房價。巧的是,兩者共同點都是華人;原來東京豪宅跑到香港找華人買家,澳洲房價狂漲據報導是中國人的『傑作』。綜合以上,華人將房屋持有權,甚至視為商品、投資財的觀念非常執迷,毋寧是台灣推動社宅的極大挑戰,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呼籲各界應有更多理性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政策方向!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