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部日前透露,最低工資法草案將規劃設置「研究小組」,由專家學者及相關政府代表約8人組成,就各項指標提出建議的調幅,減少「喊價」的狀況。對此,勞工團體擔憂,成員沒有納入勞資代表,結果恐怕會不接地氣;工商團體則認為研究指標是哪些,還有待商榷。
在行政院長陳建仁指示下,最低工資法近期將送行政院審查,勞動部日前透露,草案將規劃設置「研究小組」,由專家學者及相關政府代表約8人組成,就各項指標提出建議的調幅,減少「喊價」的狀況。
對此,勞工團體、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表示樂觀其成,但他也擔憂,研究小組的定位是什麼?若成員沒有納入勞資代表,提出的建議恐怕會不接地氣,建議應該把勞資雙方納入研究小組成員。他說:『(原音)你不能只靠政府部門跟學界去研究,因為他們跟現實的狀況、跟企業的營運狀況,畢竟還是有落差,勞資雙方最了解目前的營運狀況;所以我會說,實際上在研究小組裡面的成員應該把勞資雙方納入。』
戴國榮也認為,儘管最低工資法通過後,賦予了法律位階,但實際運作執行狀況仍需幾年的磨合,「通過後問題才剛開始」,包括因委員的立場跟切入點不一樣都可能有不一樣的結果,審議恐怕將更因人而異。
工商團體、全國工業總會則認為,研究小組研究的指標是哪些,還有待商榷;還有參採指標也必須考慮產業競爭力、企業獲利率與國民所得變動率、實質購買力、社會發展狀況與產業差異性等,畢竟,每產業的勞工工作型態與勞動成本佔比並不相同。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部分內需產業電價擬取消凍漲 商總:合理平衡
最低工資法不適用家事移工 將成立研究小組不讓勞資喊價
政府推最低工資法 學者:應先釐清該訂專章還是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