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看待中國的角度及態度,已經大不如前了,上海美國商會(AmCham Shanghai)日前公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接近五成的美國企業對中國經營的前景不樂觀,尤其是對未來五年中國的投資前景看好度降至24年來的新低(52%),其中有40%的美國企業表示將調整在中國的投資規劃,其中有接近兩成的美國企業考慮在三年內將業務遷出中國,調查顯示會有如此悲觀的原因,包括美中關係惡化、中國經濟低迷及中國對內監管等因素所致;顯然,外商對於中國市場的負面觀感正在增加,並沒有因為北京當局力促經濟復甦抱有希望。
中國內外壓力劇增 是習近平自取其咎
其實,不僅只有企業對中國市場環境感到無奈,即將在九月中下旬登場的杭州亞運,部分西方國家也拉緊神經,深怕國家選手赴中參賽遇上麻煩,特別是日本政府,由於中國社會「反日情緒」高漲,日本奧委會(JOC)主席山下康弘表示擔心日本選手會有安全疑慮,因此考量採取保護措施,雖然至今仍未公布具體的因應方案,但可想而知,日本政府對於當前日中關係感到憂心,關注日本公民在中國可能遭遇風險。當然,這並不意味其他國家也會有一樣的顧慮,但是,前往中國風險的意識已開始蔓延,這會強化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去風險化」(De-risking)認知。
事實上,中國國家形象崩壞並非一朝一夕,其實早在中共十九大時,各國對於中國的所作所為已有所不滿,去年(2022年)在北京舉辦的冬季奧運,許多歐美國家因為不滿中國的各種劣跡,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抵制行動,這讓原本被疫情搞得灰頭土臉的中共政權更是臉上無光,對比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的風光氣勢,藉由舉辦國際活動來提振國家影響力的效益正在快速遞減;如今,即將開幕的杭州亞運,雖然時空環境不同於一年前的北京冬奧,但因為已經疫情解封,中共也想盡辦法要恢復經濟榮景,但似乎成效更為不彰,賽事的關注度不高,中國魅力確實已不回去了。
去年冬奧前夕,一群中國海外民主人士在中國駐美大使館前舉行集會,抗議中國的人權紀錄,並呼籲國際社會抵制北京冬奧。(對華援助協會提供)
面對中國風險 台灣要有動態安全架構
端看中國會步上如此窘境的原因,縱然美國及其盟友的態度極為關鍵,但是,這一切也是中國自己造成的結果,過去一段時間,尤其是在習近平正式上台前,就算中共專制體制不變,仍讓外界保有「政治開明」的期待,與其說是對中國可能走向民主與政治改革的想像,至少「綏靖主義」的路線,許多民主國家睜一眼閉一眼「輕放」對中國違反民主自由精神的批判,況且中國仍有龐大的市場誘因及經濟潛力,經濟高於政治的務實邏輯,中國雖然正處在崛起的過程,外國政府及企業還能掌握中國內部情勢,「可預期性」讓外界對中國仍保有樂觀態度。
不過,隨著習近平上台後,慣養下的「中國夢」,過度膨脹的國家自信,戰狼外交的氣焰無法遮掩,尤其是透過各種手段來對外懲治,軍事野心、經濟壓迫、民粹排外的氛圍日益濃厚,這一方面壞了國家形象,另一方面也引起各國的危機意識;再加上,近年來習近平增加對內控制,從「市場監控」到「國安監視」,無不展現「進化極權主義」的能耐,這讓西方國家放棄了「綏靖路線」,也迫使各國開始防範中國對外脅迫的行徑。說白的,習近平曾表示中國正面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其實也是自己造就來的下場,閉關自守、獨裁專斷的心態,領導風格決定了中國目前的格局。
持平而論,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正在惡化,和民主陣營的矛盾也持續加深,這都會讓中國的外部壓力愈來愈大,而他又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外界擔心在急於表現統治威懾力的狀況下,不無可能會採取冒進的行動,如何防範中共為了轉移內部壓力而步上躁進的選擇。對台灣來說,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提出「動態安全架構」值得參考,台灣需要強化備戰以展現能戰的實力,方能讓增加中國採取侵略的成本,進而確保台灣的國家安全,甚至是達到避戰及止戰的目標,而這也呼應了當前西方國家看待中國風險的安全觀,台灣需要相應而行才是。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介選2024 中國對台進入「反獨促統活躍期」
中國比俄羅斯更可怕 各國軍費暴增?
《喀秋莎》是解讀俄烏戰爭的一枚石蕊試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