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近日公布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檢驗結果,全年檢驗457件食品中,有12件不合格,都是紅麴米與花生製品,提醒民眾,食物如出現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即應丟棄,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而食用,以免危害健康。
《全年有12件不合格》
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進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上半年檢驗240件,有5件花生製品與2件紅麴米不合格;下半年檢驗11類217件食品,有4件紅麴米「橘黴素」及1件花生粉「總黃麴毒素」含量超標,均立即下架,由於3家廠商對來源表示「不清楚」,食藥署已展開追查。
食藥署指出,不合格業者及產品分別是,苗栗縣頭份鎮大統倉實業有限公司的花生粉,業者已改善;南投「六一堂蔘藥行」的紅麴米,業者限期改正;北市松山區蓮香齋、內湖區「廣德蔘藥行」及「萬年興商行」的紅麴米,上游廠商無法提供來源,開罰3萬元,不合格產品均沒入銷毀。
《下半年合格率97.7 %》
食藥署指出,下半年抽驗花生製品、堅果類、香辛類、食用油脂與可供食品用中藥材等127件,檢驗黃麴毒素;米麥類16件檢驗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A;咖啡6件檢驗赭麴毒素A;紅麴製品52件檢驗橘黴素;蘋果汁10件檢驗棒麴毒素;鮮乳6件檢驗黃麴毒素M1;217件食品中,212件檢驗合格,合格率97.7 %。
食藥署表示,民眾採購商品時,除選擇信譽優良的廠商,最好也能注意食品陳列場所是否有良好的溫濕度控制、符合衛生規格,同時確認產品包裝完整、沒有破損,食物如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即應丟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真菌毒素超標,花生、紅麴米最常見
台灣好食材 Fooding
2015-01-02 00:00
ShareBa推薦
熱門文章
1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