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Eason 圖片來源 | 曉房子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丰宇影像-趙宇晨
打破刻板印象,翻轉資源回收場給人陰暗、髒亂的傳統感受,曉房子創意設計團隊以縝密完善的設計思維,化腐朽為神奇,透過掌握原始基地的條件,結合機能、動線、採光,讓資源回收場不再是校園裡的邊陲地帶,而是賦予嶄新意義、生趣盎然,結合校園裡的蟲鳴鳥叫、小朋友之間合作分類與玩耍互動的再生希望小天地。曉房子創意設計團隊透過創新設計手法,一舉奪得2023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的至高榮耀,也成功突破公共空間在設計上面對的既定框架。
全方位改造資源回收場
此案基地坐落在光武國小東北方側門角落的地方,是擁有30坪空間的校園資源回收場。原始空間面臨著封閉且潮濕陰暗的問題,因此在規劃方向上設計團隊針對整體資源回收場做了全方位改造,包括因應垃圾車的車斗,讓執行作業上會需要一定的高度,而原始空間則有高低差的問題;沒有規劃完善的垃圾分類,導致使用效率不佳;以及排水系統的整合與優化。
跳脫傳統框架,賦予更多價值
以遊園的概念出發,運用資源回收最常見的寶特瓶作為靈感,透過其意象提煉成曲線元素,同時將原本的使用過程,注入寓教於樂的意涵,結合綠色植栽創造景觀,成為富有趣味的資源回收場。在設計上,由於資源回收場注重環境整潔,包括排水、通風條件,因此在工法上除了規劃基地的排水系統,也藉由透水性鋪面讓水能夠滲入土壤,減少基地的積水。另外,在每個分區除了設置排水溝外,並規劃能夠遮擋風雨的頂蓋弧形牆,並透過加高的塑膠棧板,搭配自然通風讓異味可以快速消散。
以設計融入環境,成為校園風景的一隅
由於原始基地為封閉的場域,導致在視覺被阻擋而感受不到綠化環境,設計團隊有鑑於此,以巧妙手法重現基地該有的風貌,運用點、線與穿透的面,以白色作為基底,接著將基地旁的大榕樹、綠色植栽融入,搭配金屬擴張網、透明浪板的材質元素,在視覺上產生不同的透明度,藉此感受到人與環境之間的美好連結。
以創新巧思賦予更多使用意義
一般回收區其實都是比較大的空間分類如紙類、塑膠類,透過在空間創造筒狀空間,將特殊回收的物件集結,藉此提醒大家回收上的知識。除此之外,設置打掃器具空間,除了收納功能外,也透過展示作用提倡維持環境的態度。在場域裡應用造型水龍頭,規劃成四面八方可使用的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與他人一起使用,藉此產生互動與交流。
以人為本結合環境風采
整體上透過延續地景的緩坡形塑出回收區域,並以水泥地面及周圍碎石鋪面規劃而成,同時為了讓人來到空間是舒適自然的感受,在路徑上的水泥地硬鋪面部分增添植物如狼尾草,創造富有趣味的遊徑路線。設計團隊順應基地現有的排水系統、掌握垃圾車的運作方式與動線,克服基地的高低差,經過田野調查、溝通協調,整理數據後再調整設計上的細節,讓資源回收場可以徹底跳脫過去的樣貌。
「反轉印象、教育意義、思考再生的可能」,這是設計團隊透過高雄市光武國小資源及垃圾集中場改造所賦予的設計意義。這次獲獎對設計團隊而言,代表努力會被看見,此案在限制框架下,力求突破並實現,藉由開放、大膽的決心創造出新的可能性。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