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中立‧新台灣講堂】臺灣和平中立的經濟效應

【和平‧中立‧新台灣講堂】臺灣和平中立的經濟效應

民報 2015-02-05 00:00

臺灣島國的經濟屬性,必須仰賴對外經貿發展,才能保障臺灣經濟成長。由於臺灣經貿傾中,因此,國內本土派人士從根本上反對臺灣進一步與中國經貿往來,旨在避免形成「一中市場」而牽制臺灣政治交上之發揮空間。臺灣「永久中立」的經濟效應如何?這是臺灣前途思考的重點。
臺灣中立的經濟關係
臺灣中立之意義,指臺灣不與他國做政治及軍事結盟,基本上亦不做經濟聯盟。由於經濟與政治關係密切,故臺灣中立對經濟關係甚有影響,但並非指經濟不與他國相交流。
經濟結盟一向被視為地緣政治之一環,當然含有政治意圖在內。一般之經濟結盟,依經濟整合程度包括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及貨幣同盟在內,臺灣既然永久中立,似無再參加任何經濟協定之理由。經濟結盟在地緣政治上非常敏感,例如瑞士即未加入歐盟;最近的例子是烏克蘭與歐盟簽訂準會員國協定,致遭俄羅斯強力干預。1938年美國與英國簽定經貿同盟,1985年與以色列簽定自由貿易(FTA)協定,繼而又簽定北美自由貿易區,都有政略及軍略目的
由於臺灣戰略地位重要,美國當然想與臺灣簽FTA,只是此舉必招致中國反彈;日本與臺灣簽亦同。由當前經濟結盟的國際態度,說明了在國際社會臺灣係形同中立,以致遲遲未能與重要貿易夥伴簽訂FTA的主要原因。而2010年起臺灣馬政府與中國簽定ECFA及服貿協定,日、美均認為是向中國傾斜的表現。這項經濟結盟動作,事涉臺灣在美中之平衡關係,應引為鑑。
其次,進一步說明中立化與自由貿易、關稅同盟、共同市場以及貨幣同盟四種經濟協定的關係。其中,以關稅減讓為主的自由貿易協定比較不敏感,不過關稅減讓亦隱含加強往來與相互支持之意味,也具政治效應。故臺灣亦不宜與中國、日本及美國單獨簽約,除非當前與臺灣關係緊密之關鍵友邦包含中、日、美三強的多邊自由貿易區,邀請臺灣參加則可考慮。共同市場及貨幣同盟,亦然。
觀察亞洲未來中長期出現類似歐盟的經濟同盟及貨幣同盟的可能性甚低,即使出現,臺灣既然中立應學同瑞士亦不參加,否則可能捲入國際紛爭。至於臺灣與完全不涉及區域均勢的主要貿易國家,如瑞士、瑞典等則可簽定比較不敏感的自由貿易協定。迄今與臺灣簽署FTA的中南美洲國家,即屬此不涉及區域均勢性質國家。
目前全球貨品關稅平均稅率已降至5%水準,各國都是利用商品檢驗等非關稅障礙來保護本國市場,若臺灣效法瑞士的永久中立,也要效法她如何強化本國產業競爭力,利用外交談判降低貿易障礙,而可不執著於要簽定自貿協定。
臺灣中立化效應
對臺灣而言,「和平中立」最重要的效應包括國際上政治外交與經濟的影響,美中日之反應更是關鍵。   
基於臺灣經濟發展的現實生存,臺灣中立馬上直接面對與國際關係之衝擊,問題在於美、日、中可以共同保證臺灣中立比較安全,還是《臺灣關係法》及臺美日合作比較安全?前者可以取代後者嗎?這是商界普遍關切的問題,相信臺灣商界或國際商界都有定見。
臺灣中立一旦改變美國《臺灣關係法》,將衝擊商界敏感神經,也會出現資金及人員外移。因此,由於商業的現實利益,如能不改變《臺灣關係法》的安排,商界對中立化提供的「安全紅利」自然是歡迎,畢竟 “business as usual"。臺灣中立的商界經濟安全顧慮,也是臺灣不能忽略的現實問題。
今臺灣倡言中立,經濟隨順地緣更而傾中,面對的問題當然是目前國際兩強霸權(G2)格局之間的平衡關係。就立場言,如果臺灣選擇永久中立,代表臺灣脫離以美為首的西方勢力圈,也代表與中國共享臺灣的戰略價值,這將使臺灣背離過去半個世紀以上賴以發展致富的軌跡,而迎向一個不可測的未來。
就經濟而言,馬上面臨的經濟局勢變化是:擁有先進科技及資本優勢的美國,將優先以軍事同盟國的南韓,而非臺灣,作為經濟合作對象,以經濟同盟為其東亞戰略的一環。基於競爭關係,臺灣經濟將相對南韓處於競爭劣勢,南韓經濟升級勢將走在臺灣前端,而接近於日本、美國等富裕國家的水準。如此,臺灣高科技產業能否在技術上持續與美國密切結合,相當令人懷疑。這是離美傾中首見的經濟效應。
再次,就經濟主體而言,倡議臺灣中立,主體的經濟環境如何,亦即臺灣能否自立自強,條件是否充分?這是考量中立與否的主體要件。
永久中立的地位,有利於爭取國際會議在臺舉行,而國際組織在臺設置,亦有利於銀行等產業爭取外國客戶。然而,檢視客觀環境,就實例言,瑞士是國際中立化的楷模代表,臺灣一直也有以東方瑞士為嚮向努力之指標,瑞士不只有觀光、會議及銀行,還有精密機械、鐘錶、食品等產業聞名於世;但臺灣人口是瑞士三倍,相對擁有較佳的人力資源,卻仍依賴西方先進富裕國家持續提供工業技術以發展製造產業,才能持續提高就業與所得。可見臺灣經濟仍需受國際經濟勢力所左右,倡言永久中立條件尚不充分,仍需加強調整。
臺灣中立的經濟賽局
至於臺灣中立面對國際G2平衡關係的選擇,臺灣的策略為何?
由於二戰後臺灣扈隨美國揭櫫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的價值大旗,持續迄今已超過一甲子,如今「維持現狀」格局卻也同時面對中國統一威脅及美國外交棄臺之變化,雖然中國與美國皆各力促拉攏臺灣傾向於彼方,致使臺灣出現「傾中vs傾美」之兩股社會力現象。臺灣內部在統獨之間本已爭議不斷,如今「維持現狀」也面對國際G2之角力拉攏,臺灣的優勢策略(dominant strategy)為何?
圖1表示,面對美中G2角力,臺灣「維持現狀」下傾美有優勢策略,當然有利經濟發展。但美中對臺灣未來有不同意見主張,因此,「維持現狀」不會是臺灣之究竟。但改變現狀,還須美中皆能同意,這是臺灣的困局。無論是否中立,臺灣未來的變化仍然面臨在「傾美」與「傾中」之間的平衡選擇,美中的反應如何?以及臺灣的策略又會是什麼?
除了維持現狀,統一與獨立兩者並非當前國際局勢下之臺灣選項,雖然中國急欲「統一中國」,而臺灣人急想建議自己國家「臺灣獨立」。然而,臺灣「維持現狀」在經濟上雖有優勢策略,但終究也非臺灣之最佳未來。
總而言之,臺灣前途就以上三種動向之發展,臺灣都沒有優勢策略,主要因素係臺灣受制於國際政治現勢下的G2美中意志,因此對經濟發展仍有變數。尤其,臺灣「維持現狀」的兩岸和平發展,亦形成臺灣政治趨勢與經濟傾中依賴的變化,圖2表示「維持現狀」下,兩岸發展臺灣並無優勢策略(無Nash均衡)。
因而,在國際G2制約之下,臺灣前途問題尚須突破未來框架之牽制,嘗試思考採行劣勢策略(dominated strategy)已是必然,改走另一條臺灣生存發展之道:和平中立。這也是一種選擇。這就是經濟理論上所謂的「次佳理論」(second best)。
但臺灣中立化也可能形成賽局嗎?事實上,臺灣選擇和平中立(中立化),亦須面對國際之認同與否,特別是G2美中之態度反應。因此,臺灣之「和平中立」與「維持現狀」之間亦是一場賽局。就經濟考量,在臺灣由「維持現狀」選擇走向「和平中立」的目標,即「中立與否」賽局中是否有優勢策略?
由圖3,顯然在經濟上,臺灣「維持現狀」仍有優勢策略,而「和平中立」的經濟發展則存在有不確定風險,至於風險程度另待評估。如此情況,臺灣該怎麼選擇呢?
和平中立的經濟思維
客觀而言,今臺灣中立化,以和平中立的臺灣,在G2之間的優勢不再是政治方面的自由民主體制,也不只是經濟方面的自由市場。但如果臺灣中立化,一方面仍以民主政府型式之市場經濟體制續與美國保持二戰以來的政經結合,一方面則以實質國家資本主義轉型過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驗與中國形同兄弟。如此,對美國而言,由於臺灣在經濟上仍行自由市場機制,政治上依然接受美國民主政治價值,是實質以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主義」聯盟;對中國而言,臺灣維持與中國所標榜兩岸關係的政經「和平發展」,而實質以中國之地緣與歷史文化相連結。則實際上G2兩者應無排斥臺灣中立之必要,除非兩者對臺灣戰略價值,存在有各自不同之政治盤算。若果如此,臺灣前途之自主力量仍將微不足道。
臺灣的未來在國際社會中,要統要獨,難免充滿現實考量,就是「維持現狀」也難以跳脫經濟利益與美國軍事「核子安全傘」(nuclear umbrella)保護的思維,即所謂「價值同盟」。依國際關係理論,臺灣可以是現實主義,強調經濟的重要,追求臺灣相對利益;也可以是自由主義重視經濟因素,以合作創造絕對利益,重視國際合作的關鍵。面對近世紀的歷史發展,臺灣的未來,包括臺灣「中立」思維,都難以避開國際局勢的美中賽局。
雖然如此,臺灣未來的走向,臺灣中立化必須精準的掌握美國態度,美國是不可能撒手不管的,而中國對臺的民族主義與中華文化之統戰,兩國際主力之間,臺灣自不宜失去政經平衡。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報導,請上《民報:www.peoplenews.tw》;《民報粉絲團 www.facebook.com/taiwanpeoplenews 》。】
熱門文章
李多慧爆男友竟是「200公分經紀人」 2人當街口水交流 
李多慧爆男友竟是「200公分經紀人」 2人當街口水交流 

CTWANT

「出生到現在出國幾次」?1網站3步驟快速查 出入境日期全紀錄
「出生到現在出國幾次」?1網站3步驟快速查 出入境日期全紀錄

TVBS新聞網

電音始祖驚喜回歸!變身《旋轉花市》CEO 坐擁千坪花園
電音始祖驚喜回歸!變身《旋轉花市》CEO 坐擁千坪花園

LIFE生活網小編

84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