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營運60周年分署長專訪——點亮北台灣 祕密花園等你來

石門水庫營運60周年分署長專訪——點亮北台灣 祕密花園等你來

桃園電子報新聞網 2024-05-24 12:59
2024石門水庫一甲子全國攝影大賽銀獎—大壩碼頭上銀河/林正哲。  圖: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提供

與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江分署長的訪談,是聆聽一堂石門水庫的寶貴知識,從二十年來的整治,抽泥浚渫與排洪排砂的日益完善,更了解除了供水,發揮蓄豐濟枯的功能,石門水庫另有一個要務是發電。

石門水庫曾是台灣最大水庫,蓄水量三億立方公尺,壩高一百三十公尺。在河床上蓋壩,本來貼著河床走的水,因為有大壩攔阻,水的累積,最高可達到一百多公尺的水深;從水利工程來看,這是可以利用的能量,水位是位能,轉化成動能,動能換成電能。石門發電廠興建完成後,發電量佔全台用電所需的百分之二,在民國四五十年代,真可謂:「石門水庫一上場,點亮北台灣。」

發電很重要的是支持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需要,人們生活品質逐漸提升,更不能沒有電。石門水庫集水區,除了石門電廠,還有義興電廠,之所以取名義興電廠是因為在義興壩旁邊,然而真正利用的是榮華壩。榮華壩是在大漢溪上游利用深深的河谷所興建,主要是防沙攔砂,因為有八十多公尺高,「只要有水頭,有水位落差,就可以發電了。」

分署長進一步為我們說明,這是很好的環境利用,非常好的設計。原來貼著地表的水,水頭拉高八十公尺,水位落差大,衝擊力大,壩的基礎可能會傷害,若利用來發電,以隧道引到義興壩下游,建義興電廠,水在回到大漢溪之前,先發電,發電之後,能量沒那麼大,不至於造成河床的沖刷。

2024石門水庫一甲子全國攝影大賽銀獎—滿園春色/ 趙孜弘。圖: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提供

除了石門與義興電廠,當政府推動綠能政策,盤點水庫哪裡還有潛能可以發電,在政策鼓勵下,109年興建的石圳聯通管小水力,於去年底完工,已經開始發電。小水力發電雖受限於天然條件,但因為是綠能的一部分,且相較風電與光電,沒有那麼貴。對於台電而言,只要可以發展水力,都會推廣。預計之後還會有小水力陸續登場。

分署長說,配合政府政策,台電購買許多綠電,然而「全世界都有一樣的問題,就是綠電很不穩定,要想辦法把電儲存起來。」水力發電之所以深受台電喜愛,是因為啟動非常快。就電網調度來講,如果有抽蓄電廠,把多餘的電用很環保的方式儲存起來就更好了。而石門水庫有這個條件,目前規劃在阿姆坪防淤隧道對岸的山上,建一個蓄水池,水庫下方建抽蓄電廠。

「抽蓄就是儲存電,把電能換成位能,有需要時再把位能換成電能,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水是循環再利用的。」分署長說:「水力發電需要的是水的量。位能動能,一轉換就有能量,這是科技的運用。而且水力發電沒有消耗水,所以可以跟水庫功能共存。」當然還有環境評估必須進行,當全世界追求永續,追求綠能,這樣的建設富有時代意義。

在分署長辦公室裡,回顧水庫種種建設,並期待十年後,抽蓄電廠完成,石門水庫的未來性將持續成長。忽而想起石門水庫一直是知名的觀光旅遊勝地,在這樣環境辦公該是何等樂事!不禁詢問分署長是否有個人秘密花園,分署長眉飛色舞地讚揚:「石門水庫除了水利工程令人驕傲,環境特別優。在水利界將近四十年,台灣水庫幾乎都走過,像石門水庫環境這麼優的不多。」

冬有槭林與紅楓,春有梅花、櫻花與杜鵑,夏天水庫水位一滿,湖光山色,非常漂亮!分署長更提起現在有很多遊艇,鼓勵大家夏天看洩洪,平時搭船遊湖。沿途風光,絕不亞於日月潭。

2024石門水庫一甲子全國攝影大賽優選—防淤隧道體驗行/蕭菜霞。圖: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提供

正想像徜徉山青水綠,流連花季勝景,分署長告訴我們:「其實有個新的景點在營造,那就是秘密花園。」

原來在阿姆坪有個苗圃,早期綠化園區的植栽都在那裡培育。現在苗圃功能不在,閒置了。但是隨著阿姆坪隧道完工,苗圃就在隧道入口附近,那裏水域非常遼闊,加上很多植栽,水清木華,將營造成可以接受民眾參訪的場域。

分署長告訴我們:「石門水庫是通過環保署的環境教育場域,除了具有環教資源,也是新興的環境教育據點。」

當得知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完工,完工後會正式對外開放。開放後可以停車,有服務台,有教室解說阿姆坪防淤隧道……,那樣的場景真令人期待,想像走在步道,走入苗圃整修成的小森林,還可以從防淤隧道對岸看防淤隧道。「要了解水利工程,一定要就近體驗,除了大壩、溢洪道,慶祝六十周年,歡迎民眾來走讀阿姆坪防淤隧道。」

雖然目前尚未完善,只是有限度的開放。但「走讀阿姆坪隧道」,如此令人神往,期待著有朝,我們一邊走一邊聽,好奇著「喔隧道長這樣,上面的輸泥管是做什麼?為什麼石門水庫可以做得到泥砂進來出得去?」如分署長所說,「石門水庫本來就有做好環境教育的使命。」相信透過環境教育的方式,讓民眾和機關團體認識石門水庫的操作與營運,從體驗、親近,進而關懷,便是真正的飲水思源。

石門水庫六十周年慶,我們一起見證、一起珍惜,也一起前瞻水庫歷久彌堅,繼續昂首闊步的榮景。

(廣告)
採訪、撰稿:劉秀鳳

熱門文章
27歲女在台體大前擦撞公車!「四肢變形」身亡 母崩潰痛哭
27歲女在台體大前擦撞公車!「四肢變形」身亡 母崩潰痛哭

中天新聞

騎車載同事回家車禍害變植物人 慈父為愛女索8千萬賠償
騎車載同事回家車禍害變植物人 慈父為愛女索8千萬賠償

匯流新聞網CNEWS

新冠確診暴增!重症醫揭10肺炎「半數都新冠」2症狀小心了
新冠確診暴增!重症醫揭10肺炎「半數都新冠」2症狀小心了

TVBS新聞網

100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