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2024年音樂與演唱會紀錄片熱潮湧現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2024年音樂與演唱會紀錄片熱潮湧現

立報 2024-06-25 06:52

隨著去年底泰勒絲與碧昂絲的演唱會電影大賣座、到今年初雷鬼樂之父Bob Marley的傳記電影《Bob Marley : One Love》開出全球將近1.8億美元的票房,這股音樂劇情片或紀錄片的熱潮不但沒有退燒,反而逐漸成為串流平台相中的大熱項目,究竟這些以音樂為核心的電影有何魅力?2024年接二連三在各串流影音平台上推出的作品、與登上大銀幕有何不同的經濟效益?又帶來哪些流量紅利與文化影響力?

首先音樂紀錄片登上串流平台最直接的效應,便是推動音樂銷售。紀錄片中出現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引發觀眾的興趣,帶動作品銷售和串流點擊。其次,相較於一次性上映的電影,串流平台反而能隨著觀眾不斷觀看、持續的增進流量進而帶來版稅收入,這讓製片方和音樂人都可長期受益。再者,串流平台擁有全球用戶基礎,音樂劇情片或紀錄片可因此接觸到更廣泛的市場觀眾、甚至跨越語言藩籬,擴大影響力和受眾群體,讓更多人能因此接觸欣賞到獨特的音樂故事和文化。加上現在許多串流平台提供多語言字幕或配音,讓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觀眾都能理解和欣賞影片內容,進而提供深度的音樂歷史和文化知識,這對音樂愛好者具有多層面的教育意義。

此外,串流平台提供更好的視聽觀看體驗,聽到喜愛卻不知道的歌曲可以拉回搜尋、反覆聆聽,也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觀看、不受傳統電影或電視播放時間的限制,提高了音樂紀錄片的親近性。加上平台提供詳細的觀看數據和受眾分析,可以更方便地讓製片單位進行數位行銷和宣傳活動,搭配社群提供各項功能,例如評論留言或社群分享,增加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也能進一步提升紀錄片的知名度。

2024年音樂與演唱會紀錄片熱潮湧現。(圖取自Pixabay)

音樂紀錄片在商業上還有許多利基,包括1.品牌曝光:紀錄片可以大幅提升藝人或音樂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新粉絲。2.版權收入:紀錄片中使用的音樂可以增加串流播放和點擊量,有益版稅收入的增加。3. 跨界合作:紀錄片可以促進音樂與其他行業(如遊戲、電影、時尚)的合作,拓展商業機會。4.擴展市場:針對特定音樂風格或時代的紀錄片能吸引特定受眾群體、增加忠誠粉絲外,更有機會拉大市場受眾群,為作品創造時間軸上的長尾與外溢效果。這些利基都使音樂紀錄片在串流平台和商業市場上具有可觀的潛力。

以近期登上串流或劇院的音樂紀錄片來看,首先Celion Dion在6 月 25 日Prime Video 播出的《I Am: Celine Dion(我是:席琳狄翁)》,光是她的全球歌迷數量就可預期這部影片的可觀流量。預告片中她展現了對歌唱和現場表演的熱愛、是如何讓她在患有stiff person syndrome(僵硬人症候群)這種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的情況下,堅持生命仍要繼續前進。她含著淚水說「如果我不能跑,我會走。如果我不能走,我就會爬。而且我不會停止。我不會停下來。」當她在 2022 年 12 月宣布罹患此症而必須暫停所有工作後,這段日子經歷的所有故事都成為這部紀錄片的重點。Celion Dion想「記錄」她生活的這一部分,以提高人們對這種鮮為人知的疾病認識,幫助其他有相同症狀的人。

另外原本在3月17 日MGM+首播的Paul Simon紀錄片《In Restless Dreams: The Music of Paul Simon》,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內容呈現了Paul Simon專輯《Seven Psalms》的製作過程,以及他與Art Garfunkel的合作歷程和之後的分道揚鑣、和許多未公開的影像資料。影片由Alex Gibney執導,也在六月一號跟二號在北美限量電影廳院上映。

隨著《The Beatles: Get Back (披頭四:歸來)》和Peter Jackson 最近在 Disney+ 上修復披頭四的《Let It Be》,以及Netflix 上的《The Greatest Night in Pop》、與Hulu平台的《Thank You, Good Night – The Bon Jovi Story》、Paramount+六月初的Cyndi Lauper紀錄片《Let the Canary Sing》一一登場,這些作品陸陸續續引發了各式懷舊討論的熱潮。儘管片商向來都特別強調要吸引市場的年輕觀眾,但串流服務也依賴付費訂閱,而嬰兒潮世代的錢和其他人的錢一樣重要,因此紀錄片除了創造向新一代介紹這些經典歌曲及其表演的機會外,也向那些資深音樂愛好者提供新的觀點視野與見解。好比《The Beach Boys 海灘男孩》在 Disney+的紀錄片便抓住了嬰兒潮一代,在披頭四帶來英倫進軍美國市場外、介紹另一股來自美國加州本土的對抗力量,而這兩個樂團更是為1960年代的世界樂壇帶來無比欣喜的活力。

然而音樂紀錄片也不單是以「人」為故事核心,HBO 推出的《Stax: Soulsville USA》講述的是創立於1957年、美國田納西州Memphis音樂廠牌「Stax Records」的故事,當時他們旗下擁有Otis Redding和 Isaac Hayes等知名藝人。 

可以說多虧了串流媒體,現在回到 60、70與80年代重溫音樂的道路已經暢通無阻,許多經典作品讓這些音樂之旅非常值得一去。

若是想純粹感受演唱會熱鬧氣氛,Lady Gaga 的演唱會特別節目《Gaga Chromatica Ball》也已經在HBO Max/ HBO GO上播出,而澳洲老牌搖滾樂團Midnight Oil的紀錄片《The Hardest Line》更是被定為今年6 月雪梨影展開幕片、並將於 7 月 4 日登陸戲院。

音樂電影與紀錄片在2024年的熱潮,反映了一些重要的娛樂消費現象。首先是「個性化和深度體驗的需求」。樂迷與觀眾越來越希望深入了解音樂工作者的生活、創作過程以及音樂背後的故事,音樂紀錄片提供了這種深入挖掘的機會。其次串流平台如Netflix、HBO Max和Apple TV+等不斷投資於音樂紀錄片和電影的製作發行,使得這類內容更易於接觸並能迅速傳播到全球市場。再來很多音樂紀實片和電影關注過去的音樂時代和風格,好比黑膠唱片的復興或音樂人的生平故事,反映了消費者對時代往昔的一種懷舊情懷和文化再現的需求​。加上音樂紀錄片通常結合了音樂、影像和敘事,提供了一種跨媒體的娛樂形式,也滿足了觀眾對於多樣化和創新性娛樂內容的需要​。這些都說明現代觀眾並不滿足於被動接受音樂娛樂,而是希望通過音樂電影和紀錄片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共鳴,推動娛樂產業在未來不斷地創新和多元化發展。


【本文經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關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為一座結合音樂與生活之複合型園區,由三棟建築與戶外表演空間所組成,肩負推動臺灣流行音樂產業之使命,透過不同功能的建築與空間,執行音樂藝文展演、人才培育、產業發展與文化紀錄等任務,期望在資訊與科技的快速創新之同時,引領臺灣獨特的音樂走向全球,並掌握前瞻且國際的視野,打造指標性音樂平台。
※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The post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2024年音樂與演唱會紀錄片熱潮湧現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

熱門文章
曾上綜藝大熱門!超正高中妹「練機車出意外」命危 父母求集氣:情況不樂觀恐離開世界
曾上綜藝大熱門!超正高中妹「練機車出意外」命危 父母求集氣:情況不樂觀恐離開世界

CTWANT

2樓屋主再發聲!控寵物店老闆一騙再騙 :人死了一樣不簽同意書
2樓屋主再發聲!控寵物店老闆一騙再騙 :人死了一樣不簽同意書

CTWANT

寵物店老闆走上絕路!2樓住戶、施工業者遭謾罵 將聯手提告
寵物店老闆走上絕路!2樓住戶、施工業者遭謾罵 將聯手提告

中天新聞

柴犬、柯基、黃金獵犬...哪種狗狗最好養?獸醫師告訴你:最好養、最嬌貴毛小孩各是這些
柴犬、柯基、黃金獵犬...哪種狗狗最好養?獸醫師告訴你:最好養、最嬌貴毛小孩各是這些

良醫健康網

獨/救命iPhone!國10大車翻覆車禍「手機偵測」自動報案
獨/救命iPhone!國10大車翻覆車禍「手機偵測」自動報案

記者爆料網

57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