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被視為鐵飯碗的教職,現在卻出現不少「安靜離職」的案例,國小校長分析,因為教育現場過勞,有時得扛起繁重的行政工作,薪資調整又跟不上物價,特別是年改後,讓教育界更難留才。就有一位在私校任教10年的輔導老師,因為對教育還有更多想法,在學校難以實現,選擇辭職開啟自媒體事業。
影片內容:「但其實只要抓準能力項目,帶入各類活動經驗,幾乎不會寫不出對準校系的多元表現。」
透過線上課程,更清楚寫學習歷程的脈絡方向,幕後操刀這一系列課程的,是曾經在私校任教的黃仕親,去年6月離開待了10年的學校,開啟自媒體創業。
自媒體創業教師黃仕親:「我算是有意識的去做這個布局(離職),我得先講我對學校沒有任何的不滿,(但)我算是比較年輕一輩的,那在學校工作的過程當中,本身會有一些想法,但是因為可能礙於整個體制上面,不是這麼容易做調整跟改變,我們都是在做我們平常的教學的相關的事務,但是因為我們可以透過自媒體的部分,我們可以不斷的累積不斷的更新,知道自己說自己跟去年,有什麼樣不一樣的進步,而且可以開始自己去籌劃,自己想要去發展的項目。」
要離開穩定的教職工作,確實需要一股勇氣推動,但對教育有更多想法,以及行政繁重佔據大量時間,讓黃仕親決定踏出新的一步,把題材主控權交回自己手上。
自媒體創業教師黃仕親:「(在學校)擔任輔導主任我還要上17節課,那上課完之後還有相關的行政業務,不管是來自於各個各樣的申訴的案件,或者是相關的輔導學生個案,都得一個一個去處理,那其實結束後也會需要有一些招生的活動。」
確實說出許多教職員的心聲,不論是公私立學校,都面對著龐大行政工作被KPI綁架,同時兼顧教學能量,逐漸抹滅掉教育熱忱。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陳清義:「之前我們認為行政減量,有一部分是要減這個,來自教育部或教育局的評鑑工作,可是這些現在已經減了,減完之後還是有很多活動,譬如說有一些地方的社團,或者是地方的人士,他們也會喜歡在假日為小孩子辦很多活動,辦這些活動不是家長帶小孩去,很多是要行政的老師犧牲假日帶小孩去參加,老師加班沒有加班費只能補休,他就已經事情做不完了叫他怎麼補休?」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行政減量是教育部一個滿核心的業務,那很顯然現場的感受不是這樣,地方政府局處包括中央政府的部會,他的心態可能把學校當成一個提款機,創造KPI的提款機,我覺得這是源頭。」
能不能留才?職場環境和待遇絕對是重點,當行政過勞薪水又跟不上物價,確實觀察到近年的年輕老師,選擇裸辭這個現象增加。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陳清義:「從年金改革到去年新考上的老師,他已經是沒有退休金,他是要自己儲存退休金,這是一個問題,所以會造成不願意進入這個職場,第二個是已經在這個職場的他要離開,因為原來我們是退休金,退休金被當成年金來改革,現在有很多老師安靜離職,或叫做寧靜離職,他是先在職場上面沒有熱忱消退,最後他就覺得,那我不應該沒有良心的待在這裡,我要很有良心的離開這個工作,讓那個更有熱忱的進來,問題是更有熱忱的人在哪裡?」
長遠來看,老師的流動率過高,對於教育環境的穩定和品質就會受到衝擊。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公教的調薪卻跟不上台灣的這種通貨膨脹,所以追不上物價指數,所以這個當然也是一個原因,其實不只老師高普考的參加人數也少很多,我想你這個職場如果沒有誘因,大家當然不會選擇投入公部門,我覺得這對台灣是滿大的危機。」
有良好的教育根本是任何國家發展,不容忽視的議題,但當惡性循環的教育職場,難以被重視改善,又要如何吸引一流人才?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