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鄭佳益醫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不僅是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行為發展與適應能力。當活潑好動的小明進入小學後,媽媽才發現,這位被老師形容為「特別有活力」的男孩,似乎有著比同儕更多的挑戰。經過一番仔細觀察與專業評估,小明的行為問題背後,隱藏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可能性。這也替更多家長敲響了警鐘——或許,孩子的「活潑」不只是天性,而是需要更深入了解與關注的健康問題。
小明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是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常跟小明的媽媽說他「特別有活力」,上課時總是坐不住,常常起來走動或跟同學聊天。媽媽心想,男生嘛,愛動一點很正常,並沒有太在意。
升上小學後,小明的情況卻沒有好轉。每天放學,媽媽都要面對一連串的「驚喜」,比如今天忘了帶回家庭作業,明天又把鉛筆弄丟了,有一次連水壺都忘在教室裡。導師更是三天兩頭傳訊息來,說小明上課總是心不在焉,老是忘記帶該帶的東西,作業也經常漏寫。
▲ 曾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常跟小明的媽媽說他「特別有活力」。(圖/資料圖庫)
老師告訴媽媽,小明雖然很聰明,但上課總是無法專心聽講,常常打斷老師和同學說話,還會突然離開座位。建議可以帶小明去看看醫生,評估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問題。媽媽這才驚覺,兒子的行為可能不只是「活潑好動」那麼簡單。
為什麼小一學生更需留意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鄭佳益指出,小學一年級是孩子們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學習環境和要求都有著顯著的變化,這個階段也是ADHD症狀容易凸顯的時期,主要原因是:
-
靜態的課程變多,課堂要求更長時間的專注力
-
老師不再盯前盯後,需要更多自我管理的能力
這段期間孩子們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結交新朋友。然而,ADHD的症狀可能會讓這些適應變得更加困難。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可能性?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通常在學齡前或是小學中低年級時被發現,可能持續到成年。ADHD的主要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衝動行為」,這些症狀會對孩子的學業成績、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鄭佳益醫師說明,家長可以透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來初步判斷是否有ADHD的跡象。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以下行為,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專業評估:
-
難以完成作業:孩子總是無法集中精力完成功課,很容易因為小事分心。
-
過度活躍:無法安靜地坐著或參加需要靜下來的活動,例如:聽課或閱讀。
-
難以遵守指示:即使是簡單的指令,孩子也經常無法遵守或忘記,如:請他收一下東西,但一閃神就忘了。
-
衝動行為:經常打斷別人說話或行動過於莽撞,導致不必要的麻煩。
鄭佳益醫師3步驟3方法 讓父母能在疑似情況發生時應對
-
和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狀況,可以幫助醫師判斷
-
諮詢兒童心智科醫師,進行完整的評估
-
如果確定是ADHD,討論治療計劃:
-
藥物治療:適當的藥物能夠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和控制過動、衝動的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和生活常規的建立。。
-
家長介入:家長可以學習如何有效調整家庭環境
-
建立明確的生活規律
-
寫功課時簡化環境,減少干擾
-
給予簡單明確的指令
-
看到孩子的好行為,並給予鼓勵
-
規律運動
-
充足睡眠
-
培養特長:鼓勵孩子發展興趣愛好,提升自信心
-
與學校合作:與老師溝通,共同討論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作為父母,發現孩子可能面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挑戰時,心中難免會有擔憂與不安。然而,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爸爸媽媽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和支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找到自己的節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但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並且願意尋求幫助,每一步都能帶來希望與改善。別忘了,家庭的愛與支持,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最強大的後盾。
關於作者: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鄭佳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