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兩次重要社會運動——雨傘運動和反送中運動中,網路媒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代表性媒體便是雨傘運動前夕被迫關閉的《主場新聞》,以及反送中運動後遭國安法打壓的《立場新聞》。日前,香港法院正式判決立場新聞案,向《立場新聞》的前總編輯和署理總編輯下達判詞,標誌著香港再無「主場」,表達自己「立場」的空間也不再允許。新聞自由的空間再次被進一步壓縮。
政治打壓與主場
《主場新聞》於2012年由前立法會議員及資深媒體人吳靄儀創立,旨在提供一個多元、批判性且公正的新聞平台,專注報導香港社會議題和公民運動。然而,僅營運兩年後,創辦人之一的蔡東豪於2014年7月底因面臨白色恐怖的政治壓力,公開表示「我恐懼、我誤判、我愧疚」,並宣布結業。隨著主場新聞的網站在一夜之間移除了所有文章,屬於香港市民的這一新聞平台從此消失,揭開了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大倒退的序幕。
佔中過後的立場
老闆之一的蔡東豪因佔領中環運動帶來的政治壓力而關閉了主場新聞,在之後的雨傘運動中一直沒有其身影,而再次有相關的新聞傳出已經是雨傘運動各佔領區都被清場後的時間,由商人蔡東豪於其前身主場新聞停運後五個月重新創辦新機構「立場新聞」,鍾沛權、余家輝為創辦人兼總編輯,這次的蔡東豪不再恐懼,他一直擔任成為最後一任董事直至2021年被港警國安處拘捕而停止運作前為止。雖然在一開始時被其他人揶揄「佔中潛水」(潛水的意思是消失不見)完結後又出來搏取政治光環,但其在往後反送中運動,以及包括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的「潘朵拉文件」調查報導,都令《立場新聞》兩次獲得由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香港網上新聞媒體可信度第一」的傳媒。遺憾的是,即使在公眾心中擁有著最佳的公信力,在共產黨對反送中運動所謂「外部反對勢力」強力整治下,亦難逃被政治清算的下場。
立場的政治下場
執筆(9月26日)之時乃是香港助紂為虐的法庭向最具公信力媒體下達判詞之時,香港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形容:3名被告(《立場新聞》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 並非進行真正的傳媒工作,而是「參與當時所謂的抗爭」,從《立場》的社論和《立誌》可見,被告「站在示威者的一邊與政府抗衡」。更指被告的罪行「嚴重」,犯案持續1年5個月,「大部分處於香港社會過半民眾最不信任中央、特區政府、警隊及司法機關的時間」,而「立場」有近160萬名追蹤者,因此文章「對中央及政府和居民造成的傷害必然相當嚴重」,基於罪行嚴重性,監禁是唯一恰當選擇。
此次判決反映了香港當局對獨立新聞的嚴厲態度,報導表達市民不利政府的聲音就是嚴重的「罪行」,其他作者的投稿就是促進本土主義在香港萌芽和壯大的共犯,最終總編輯鍾沛權被判囚21個月作為政治清算,立場新聞的母公司則被控方申請了充公令(早前被國安處凍結6100萬港元(約新台幣2.4億)資產)。
當自己的主場變成無立足之地
從《主場新聞》到《立場新聞》,再到國安處拘捕記者並迫使媒體停運,這一過程正是香港近十年來變遷的縮影。昔日的「主場」逐漸演變成一個再無立足之地的「無場」。儘管如此,無論是媒體還是社會運動的參與者,他們都曾不懈地為自己的「主場」與「立場」奮鬥。即便今日香港的新聞自由空間幾乎消失,但那些曾經堅持過的聲音和努力仍將持續在人們心中迴盪。希望所有曾經努力過的人能在此刻稍作喘息,重新出發。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一國兩制幻滅加上國安法陰影 外資撤離中港難回頭
中國一籃子政策無法解決一籃子的經濟問題
賺錢的方法都寫在國際制裁裡面:香港牌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