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加強預防流感和帶狀疱疹,透過雙重防護來保障健康。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政府每年積極呼籲50歲以上民眾,特別是慢性病患者,應及早接種流感疫苗,以防範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
然而,針對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慢性腎病、糖尿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統受損(如癌症病史者)等,僅預防流感仍不足以全面防護。另一個常被忽視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同樣值得關注。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者,除了是流感高風險群體,亦是帶狀疱疹的高危人群。隨著年齡增長,感染帶狀疱疹的風險將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因此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秋冬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帶狀疱疹風險同步上升每年秋冬季,各類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和肺炎黴漿菌等盛行,而帶狀疱疹也在季節交替期間易發作。醫師提醒,50歲以上免疫力較弱者,今年應考慮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諮詢有關帶狀疱疹的預防措施。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預防疾病已成為重點,建議民眾與醫師共同評估自身風險及需求,決定是否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進一步強化健康保障。
免疫力低下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加倍,後遺症可持續數年帶狀疱疹的重症高風險族群與流感相似,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不佳者。吳至行醫師指出,慢性病如慢性腎病或糖尿病會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導致其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與流感。帶狀疱疹病毒通常潛伏於脊髓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易被誘發。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而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癌症患者則高達一般人的10倍風險。
即使帶狀疱疹痊癒,病毒仍潛伏於神經節,且可能引發嚴重的後遺症。以糖尿病患者為例,其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出近50%,痛感可能持續數日甚至數年。此外,這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風險也隨之增加。若患者罹患血液疾病,帶狀疱疹還可能引發瀰漫性疱疹或疱疹性腦炎等更嚴重的併發症。
帶狀疱疹無終生免疫,三分之一成人一生中會感染,預防不可忽視許多中壯年認為帶狀疱疹離自己很遙遠,然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99.5%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已潛藏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台灣疾病管制局的數據顯示,台灣民眾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達32.2%,即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會發病。當免疫力下降,例如因熬夜、壓力或季節變換,均可能誘發帶狀疱疹。此外,2024年最新研究指出,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帶狀疱疹的風險比未感染者高出2.16倍。
吳至行醫師提醒,即使帶狀疱疹已痊癒,病毒仍會潛伏於體內,約有一成的患者可能復發,且最快在痊癒後兩個月內就可能再次發作,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眼部帶狀疱疹,占所有病例的10%至15%,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嚴重視力損害,甚至增加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因此提前預防至關重要。
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諮詢帶狀疱疹疫苗,構築秋冬雙重防護吳至行醫師呼籲,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適當紓壓之外,對於中壯年及高風險族群而言,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預防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建議高風險族群把握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的機會,與醫師討論合適的帶狀疱疹預防策略。此外,特定族群如免疫抑制患者或慢性病患,應於接種前與醫師充分討論,以確保疫苗接種的適當時機。
透過全面提升免疫防線,民眾可以有效抵禦秋冬流感與帶狀疱疹的雙重健康威脅,在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保持健康。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