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最近宣布將對美國個人和公司對中國大陸的高科技投資進行更嚴格的限制,特別針對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AI)等關鍵技術,於2025年1月2日生效。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總統大選前夕政策調整,頗有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美國優先」一較高下的政治意涵。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告,新規將禁止美國投資於部分重點行業,並要求其他類型的投資提前通報,以防止資本和專業知識被用於幫助中國開發潛在的軍事應用。財政部助理部長羅森表示,「美國的投資不得用於協助受關注國家發展軍事、情報和網路能力」,這些新規定將由新成立的全球交易辦公室負責監管。
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已提出交涉,宣稱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一政策的推動被解讀為美國在科技戰爭中的新一輪升級,尤其在拜登政府面對國內外壓力的背景下。
美國大選在即,前總統川普「美國優先」的經濟牌也對民主黨造成一定壓力。川普如果回歸也將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挑戰,川普表示,若當選將對來自台灣等地的晶片徵收關稅,並批評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事業」。台灣官員強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自我研發的成果,並不應該被指責為「小偷」。
根據統計,美國大約92%的尖端晶片是由台積電生產,台積電預計將從美國的晶片法案中獲得116億美元的補助和貸款。專家指出,若川普當選並對台灣晶片課稅,將可能引發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影響航太和人工智慧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美國半導體協會表示,對晶片徵稅無法促進國內工廠的建立,因為新工廠的建設成本可能高達180億至27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許多依賴半導體的企業將不得不考慮將生產線外移,從而影響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
隨著美國總統選舉進入倒數,兩黨的經濟政策都在持續發酵。拜登政府的投資限制意在強化國安,防止中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但川普的強硬立場則可能加劇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業界人士認為,這些政策的變化將直接影響美國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