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月中推出的《施政報告》符合預期地沒有預期。「國家安全」已經「穩定落實」,再沒有拖延牌可以打,醜婦終須見家翁,當行政回到主軸,今次《施政報告》成為最好的證明,證明現在的政府已沒有長遠規劃的目光,更多是「畫大餅」式,以不同形容詞和概念作包裝,以掩蓋實質空洞的政策。
這個現象從今屆政府上任以來一直存在,「盛事經濟」到「熊貓經濟」,到近來地質公園起土出恐龍化石,於是又出現了「恐龍經濟」。回到《施政報告》中,時隔一兩星期方才動筆,和不少好友閒來提起,大多印象點只剩下「簡樸房」的一項。《施政報告》推出「簡樸房」定義,是為了將來逐步取締不合資格的「劏房」。香港住屋問題多年存在和樓價居高成為連體雙嬰,過去媒體不乏對低收入人士居住環境越惡劣的報導,想當年更有立法會議員被節目邀請體驗到「籠屋」過一晚。長年「劏房」在香港就形同最惡劣居住環境的代名詞,但「劏房」的定義可以極廣,借用台灣的概念,就是將環境上相對理想的分租套房定義為「簡樸房」,以更好針對問題。
「簡樸房」對面積、結構、消防安全、通風都有要求,亦要有獨立廁所,廁所也要裝設機械通風設施,單看字面想法周到。立意好是一回事,但每當一個政策在執行上需要有明確定義,根本不可能不出現問題。先前垃圾徵費一事當屬最好的證明,字面界定落到實際層面一定有落差。當政策需要持分者主動參與配合,而不同人理解能力又有異,政府的解釋不足,甚至許多政策的基本問題在推行前沒有全盤考慮,很多灰色地帶就自然而生。而觀乎今屆政府對這類問題的處理上,包括今次「簡樸房」定義公佈後,又一昧抱著持分者「守法」「配合」的理所當然態度,可以預示兩年後的場面。
這些政策,既然也提起了垃圾徵費,還有另一個問題值得深究,是究竟由哪位官員負責。「高官問責制」之初(已是十多年前)就曾被指,最終只會「功勞在官」。過往幾屆政府因政策推行失敗等,辭職道歉不在少數,雖然情況亦越來越少。但來到今屆政府,情況發展到不單是官員無需問責,而是政策究竟由誰負責都令人難以深究。以「簡樸房」一例,直觀上應該是房屋局的擔,但政府為此又特別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並由財政司副司長主導,所以最後鍋由誰背?如果主要負責的是房屋局,另置一個小組並設職位更高的官員之用何在,如果情況相反,就更令人摸不著頭腦,房屋政策房屋局沒有話語權,豈不等同權力架空?今屆政府類似情況多不勝數,一個政策一個小組,數個官員參與,再數隨時是十數個部門,責任層層分薄,最後無人重視責任,政策猶如空殼,得過且過。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共建政75周年——歷史的垃圾時間
時間站在誰的一邊?
美大選白熱化 是首位女性總統的賀錦麗?還是回鍋白宮的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