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斌是台東土坂部落排灣族人。在臺北醫學大學(原臺北醫學院)求學時,便立志未來要回到家鄉服務。畢業後,經歷了台南奇美醫院的洗禮後,他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成為達仁鄉衛生所的醫師,站在第一線上為鄉親服務。
他深刻體認偏鄉醫療資源匱乏,增開了夜間門診、假日門診,並親自開車做巡迴醫療,一個月曾工作四百小時,「超人醫師」的名號不脛而走。中風之後,即使行動不便,徐超斌依然堅守醫師崗位。
他的「超人」事蹟逐漸流傳開來,感動了許多人。為了支持他改變偏鄉醫療的困境,促成他在2012年成立了「南迴基金會籌備處」,並於2019年正式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基金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籌建南迴醫院。
「徐醫師,南迴醫院什麼時候才會蓋好?」在地鄉親追問,建院喊了這麼久,為何至今還是只聞樓梯響。南迴建院是他的初衷,但是他如今不得不考慮,在病患數、醫護人力都不足的前提下,南迴醫院能夠撐多久?蓋醫院是提升偏鄉醫療資源的唯一處方嗎?
計畫必須改變 夢想實現前的轉折
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是徐超斌醫師就讀臺北醫學院時的學姐,也是他的「非常家人」。在南迴診所開業的台北記者會上,當徐超斌手持麥克風,一字一句,訴說起他投身南迴醫療的心路歷程時,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在他身邊,全程幫忙拿著講稿,神色柔和,陪伴他唸完全文。
意外成為基金會董事長的李靜蘭,在第一場董事會上,就遇上難題。經過漫長的討論,董事會決議暫緩興建南迴醫院。這個結果,徐超斌難以接受。一方面,李靜蘭認為董事們的顧慮沒有錯,醫院開業後,如果持續嚴重虧損,最後必然走上倒閉的宿命;另一方面,李靜蘭希望能夠積極找出解方。
李靜蘭找來了兩位北醫的校友——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醫療品質部副部長謝文祥來助陣,除了促成義大醫院的醫療支援,謝文祥的加入,更為基金會的南迴行動醫療計畫,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李靜蘭觀察,即使董事會決議暫緩建院,徐超斌對蓋醫院還是抱著期待,只是他也體認,自己必須務實,南迴行動醫療才能走得久遠,「基金會計畫的轉變,也是徐超斌的改變。」
一群人促進南迴醫療的實踐
回應南迴地區在地醫療需求,南迴醫療計畫的首部曲,就是2021年8月成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附設居家護理所」。「居護所的成立,宣告超人醫師回來了」,不僅是徐超斌個人回到家鄉服務,也帶著南迴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工作團隊一起回來,將在這裡落地生根,照顧社區每個人的健康,實現「在地老化,在地終老」的理想。
南迴醫療計畫的第二部曲「南迴診所」,以定點門診和居家醫療為兩大服務主軸。以倉庫改建的診所,一樓規劃為候診、掛號、藥局、門診、治療室等空間,二樓則為南迴診所及居護所的辦公室。
現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則讚許南迴診所的成立,將帶領台灣打開新的醫療模式,不僅是定點診所,還要提供居家醫療、居家照護,「徐醫師原本的夢想是開一家醫院,現在他把醫院的圍牆打開,深入社區。」
在愛與關懷的初衷下,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將繼續走下去。病人走不過來的路,由醫護人員走過去,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
帶著愛出發 終將帥氣抵達目標
醫師是座橋,橋的兩端,是健康與疾病,是療癒與衰亡,是生與死。偏鄉的居民——年邁、體弱、行動不便——眼前有著跨不出去的鴻溝,徐超斌便為他們搭橋。他說著他們熟悉的族語,耐心引領他們走出每一步,從臥房到客廳,從屋內到戶外,從病人成為健康的人。
慶幸的是,他不是孤軍奮戰。徐超斌對偏鄉醫療的付出,號召了眾多支持者,包括董事會成員、工作團隊、南迴協會夥伴、出錢出力的支持者,他們願意陪他圓一個大夢,一起守護南迴偏鄉醫療的理想。
南迴行動醫療是他為家鄉搭建的橋,而他為了這座橋,已經奮鬥了很久。他帶著愛出發,也將帶著愛和帥氣,抵達目標。
本文摘自發光體文化《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X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
【更多內容請上發光體文化粉絲團;本文由幸福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