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英雄聯盟》總決賽落幕,許多中國電競迷心心念念的夙願繼續只是願望,「全華班」的BLG最終功虧一簣,飲恨和冠軍失諸交臂。筆者完整經歷了台灣的「電競原年」,從2012年台北暗殺星「讓世界看見台灣」,到電競尤其《英雄聯盟》廣為普及,開始在中國紅極一時,知名的中國品牌紛紛「掛名」商業贊助戰隊,再到近兩年中國的《英雄聯盟》觀眾客源忽然斷崖。平行世界線觀察,中國的《英雄聯盟》電子競技市場其實恰如其分地是中國社會的縮影。
《英雄聯盟》電子競技冠軍長年由韓國和中國賽區壟斷,話雖如此,由中國隊伍問鼎總冠軍的三屆,成員構成都總有韓國選手,「根正苗紅」的「全華班」何時奪冠就成為一個茶餘飯後的閒談,但笑言閒談和認真討論真可以是一線之差。「全華班」概念的出現並非有機而生,在《英雄聯盟》的早期根本沒有人理會「全華班」與否,普遍認為「全華班」概念開始進入中國聯賽觀眾的視野要數到2015年左右,由於韓國電子競技協會修例,一家俱樂部不能同時營運兩個比賽名額,令大量韓國選手外流進入中國聯賽。一時間中國聯賽內實力牌面較好的隊伍都不乏韓國選手,中國聯賽內只得三支隊伍組團出五名中國人的陣容,有俱樂部就直接主打民族意識,將「全華班」的陣容當作招徠。
說的是招徠,自然是商業考慮,在管理層的角度成績已經不是首要考慮,但這張民族情緒牌卻令中國《英雄聯盟》聯賽就走向一個十分畸型的方向。曾經在中國擔任比賽官方解說的「長毛」,離職後曾評論中國聯賽的觀眾「九成不是為看比賽,是為了看心目中的全華班,是為了可以揚我國威」。中國《英雄聯盟》聯賽能發展到今日的規模本來就是眾多巧合而成,2015開始的幾年間承接了大量韓援,一方面造就了消費民族情緒的基礎,也打下職業化管理的根基,之後18和19年的兩次總冠軍令資本見到商業價值,大量資本由此投入聯賽,做多民族情緒。
然而做多要獲利也要成積對得上,過去幾年中國無不賽前極力吹捧,每年都失望離場,去年四強三支中國隊伍卻為他人作嫁衣裳後已經敲起喪鐘,中國聯賽的流量今年斷崖下降,到今年「全華班」倒在最後一步,觀眾的情緒經歷一次又一次大起換來顆粒無收,回頭望帶給自己最多失望的選手卻成為這次「做多」中最大贏家,甚至過去三次中國隊伍的奪冠,根本全看韓援發揮,觀眾們發現投注在《英雄聯盟》上的民族情緒一場空,已經不是止損,而是被淘空,觀眾自然是「躺平」,索性離場不看。
觀眾流量是當初資本大舉進入的最大誘因,如今熱潮被幾盤冷水倒頭,流量下行成定局,客觀因素中國經濟亦下行,資金仍願意多大程度投入一個泡沫爆破的市場。市場已經傳出來年中國聯賽將會大幅向下調整薪金上限,或者BLG就是最好的風向陀,由收購戰隊至今連年燒錢換陣容,到今年的第二估且也是這套陣容實力的證明。陣容中有三人合約即將到期,他們在原東家的日子是否到頭,就意味著中國電競的好日子是否也走到頭。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夏寶龍訓港「一招鮮不能吃遍天」 卻忘了是誰把東方之珠搞霉了
微信上的中國/招待不周?俄羅斯戰鬥機成史上最貴烘乾機
微信上的中國/珠海航空展垃圾遍地 網民:飯都吃不飽,如何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