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中數學教師盧惠娟從事教職工作38年,15年前,因參與了自由廣場上的西藏抗暴活動,開始投入西藏自由運動,最近更再度發表相關著作,並呼籲台灣的親師生能發揮「108課綱」的共好精神,增進對跨文化的理解,幫助更多世界上的弱勢民族。
在台北市國中擔任數學老師的盧惠娟,以博士論文為題材,出版最新著作《一位體制內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跨界之旅 帶著陌生人的觀點重返西藏自由運動》。
她表示,當時寫這篇論文不是為了研究而行動,而是生命本身的行動,「跨界之旅」指的是從學校教書到投入西藏自由運動的過程,她在行動後的書寫、反思、回看、探究,讓她更加認識自己,也因此得到重生;她發現,原來生命是一趟學習之旅,遇上困境是為了將自己不足之處有機會進行補救學習,以圓滿生命。
盧惠娟提到,發表這本書主要想傳達共好的精神與理念,作為全球70幾億人口的一分子,其實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而共好隨時能從身邊做起,像是台灣很重視特殊教育,學生在和特教生同學互動時,可以學習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讓這些同學也能發揮自己的長處,等到出社會以後,每個人都有其優點和弱勢之處,在職場上就可盡力以他人的優點扶助對方的弱點,盡可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創造公平正義的環境。
盧惠娟:『(原音)從身邊做起,身邊一定會有;第二個是,你有那個機會,你先認識那個弱勢者,你用他的視角,來去看待他遭遇的困境,然後你再選擇你要不要行動,那你行動的時候,我覺得最好的行動,並不是帶著助人者的驕傲施予恩惠,而是你讓他有他的主體性顯現,讓他有機會。』
平時在學校教數學,盧惠娟笑說,沒什麼機會在課堂上分享西藏的人事物,但能在數學課教導學生求真的精神,運用邏輯、推理、分析、歸納等方法,培養多元解題的路徑,讓學生容易有開闊的視野,就不會只有單一視角,也擁有了解真相的能力。
而在數學課之外,盧惠娟反倒成為校內的「最佳講師」,她曾經協助地理老師帶領學生認識藏人的主食「糌粑」,同事也曾邀請她到畢業生的班級,在會考結束後分享西藏難民兒童的教育問題。
盧惠娟當過6年的教務主任,由於校內學生要做小論文,她曾碰到學生想探討廢死議題,於是就引領老師協助學生,拍攝流亡藏人對死刑議題的看法。盧惠娟:『(原音)你周遭的生活,你都不要太固執覺得自己是對的,你用不一樣的視角來看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看見,這個看見指的是對你自己和外在的連結。』
她談到,在台灣不一定人人都要投入西藏運動,但只要身處在自由的土地上生活,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氣,她都鼓勵發揮更多的同理心,也就是多元文化教育常講的跨文化理解,讓更多的弱勢族群有發聲和亮相的機會。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從文革到白紙 野夫新書預言中共滅亡時機
《孤島》在台發表 野夫嘆:若辦在北京所有人馬上被捕
旅法藏人抗議博物館抹除西藏 成中共文化滅絕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