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苡蘋/高雄報導】在島嶼與海洋的邊界,一位來自小琉球的藝術家,以中年之眼,描繪自然的傷痕與希望。洪明爵個展《人類世之下的多元共生》(Multidimensional Symbiosis Under the Anthropocene),將於7月15日至8月15日,在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行政大樓11樓藝術中心展出,並於7月16日上午10:30舉行開幕式。
洪明爵長期耕耘藝術教育與視覺創作,曾與藝術家李阿明展開「環島港口造訪之行」,足跡遍及南台灣沿岸,拾取水草、沙粒與廢棄物,轉化為作品的媒材與記憶線索。他以「不干預自然」的方式進行創作,讓畫布成為田野筆記,記錄土地與人、開發與修復之間的拉扯。
「中年是人生旅途的轉折點,也是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洪明爵以畫筆回應張曼娟對中年的詮釋,將個人生命歷程與自然環境緊密交織,透過對馬尾藻、珊瑚礁、潮間帶生物的細膩描繪,召喚血液中的島嶼基因,也召喚觀者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記憶。
策展人陳明惠指出,此展是一次文化、美學與環境省思的交會。「洪明爵作品中不僅有對童年海岸的回憶,也有對觀光開發衝擊的深層批判,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作為島國的文化定位與生態責任。」
展覽引述多位自然文學與環境倫理經典,包括西雅圖酋長宣言、梭羅《湖濱散記》、李奧帕德土地倫理與艾比筆下的自然書寫,試圖讓藝術走出畫廊,進入社會與生態對話場域。
如學者董維琇所說:「他不給答案,留給觀者去感受與思考。」在人類世的浪潮下,洪明爵選擇以圖像築起一座橋,通往多維共生的可能未來。(圖︰記者王苡蘋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