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好感度原來可以計算?早餐要出去買還是在家煮?1張圖+ 1個故事,用「經濟學」就可以解救繁雜的日常選擇....

戀愛好感度原來可以計算?早餐要出去買還是在家煮?1張圖+ 1個故事,用「經濟學」就可以解救繁雜的日常選擇....

上奇時代閱讀報 2015-12-04 10:59

戀愛好感度原來可以計算?早餐要出去買還是在家煮?
聰明人怎麼擬定減肥計畫?畢業後就該馬上進入職場?

自助餐怎麼選菜才划算?買東西要如何討價還價?

這一切,經濟學都有答案。

機會成本、需求曲線、邊際效用、囚徒困境……面對抽象的經濟學名詞,更需要找到輕鬆的學習方法。1張圖+1個故事,從經濟學基本概念到生活中的巧妙運用,每個人都能做出聰明選擇!

 

(圖片來源:中視

 

隨著經濟學思路的養成,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經濟學更加飽滿而生動。那些曾經靜臥在紙上的理論活躍在生活的各個細節,展現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從每天吃早餐的選擇,到對於工作、愛情、生活的思考,無一不和經濟學相關。但我發現,有許多每天在生活中跟經濟學打交道的人們卻對於經濟學望而卻步。

因此,我希望寫一本經濟學書籍來打造「輕閱讀」概念。透過系統地整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學專業理論,用生動的圖表、表格、統計圖和圖形符號來詮釋和解讀經濟學,使更多人瞭解經濟學,並學會運用經濟學的知識使生活更美好。

價格歧視:聰明的訂價策略

同一家電影院,同一個時間,同一場電影卻因人而異有著不同的票價,類似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去連鎖品牌店消費,同一件物品在城市A的價格可能比在城市B的價格要便宜一些;公車統一票價15元/人,老年人卻可以憑著敬老卡免費乘車;同樣的餐廳,團購的價格比平時單獨去消費便宜好幾十元;新款上市的服裝總是沒折扣,但一到換季就開始大減價了……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價格歧視。

接下來,就來看看企業是如何採用價格歧視的方法定價:

某連鎖化妝品牌經過調查發現A城市的經濟水準較B城市落後,而且當地有著較為強勢的地方化妝品品牌,人們對於價格比較敏感,如果缺乏價格吸引力,一般情況都不會更換現在使用的化妝品品牌;而B城市化妝品市場成熟,且該連鎖化妝品牌進入市場較早,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和較為固定的消費群體。如果A城市制定和B城市一樣的價格,那麼在A城市就很難打開市場,如果B城市制定和A城市一樣的低價,那麼現有利潤就會受到影響,而且之前建立的品牌影響力也會因為低價受到影響。因此A地售價便宜而B地售價較高的策略應運而生。

看到百貨公司滿1,000折100的活動,興沖沖地去選購衣服,卻被店員告知新品上市的衣服不在此活動內;還發現旁邊低價販售的正是今年春天原價買的衣服,一轉眼才過了半年,竟然驟減30%,心情瞬間就不美麗了!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時常發生。雖然心裡略有不平,但往往也就摸摸鼻子接受了,為什麼呢?因為新品上市除了衣服本身的價值還有一種身分的象徵和消費者的自我滿足,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不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而當你穿上新衣服被朋友們誇讚好看時,心裡更是非常開心。

訊息不對稱:廣告陷阱與求職履歷

為什麼同一批面試者,有些人應聘成功而有些卻失敗了;為什麼同一件商品,有些人賣的價高有些人賣的價低;為什麼同樣相親,有些人有眾多追求者,有些人卻頻頻碰壁?人們究竟是透過什麼來做出判斷的呢?答案就是「訊號」。

人們往往透過發送訊號來為自己爭取更多權益,訊號發出後,接收者就能夠藉由訊號收集到所需要的相關訊息。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訊號也是控制資訊不對稱的有效方式。

商家對於自己的產品是最瞭解的,優缺點都很清楚,但消費者得到的資訊卻不充分。很多時候商家會如實甚至誇大告知消費者商品的優點,而對商品缺陷卻避而不談甚至刻意掩蓋,從而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判斷。

其實買賣雙方都有權利知道產品的真實情況,但由於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存在,導致有一方實際的情況是處於資訊弱勢的一方。而這種弱勢的存在有可能造成巨大的風險。

雇員在提供簡歷和面試的時候會盡可能地提供自身以往的工作資料、專案經驗、學歷、證書等等,從而將這些「訊號」發送給招聘的公司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當然發訊號的人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主動發訊號一般情況是為了讓訊號接收者收集到對自己有利的資訊,而被動發訊號往往是在不經意間或者是迫於形勢發出的訊號。主動發出的訊號一般都會經過篩選和過濾,而且未必所有發出的訊號都真實有效,而迫於形勢發出的訊號則可能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失業也有分真假?真失業v.s.假失業

失業,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烏雲罩頂的詞,早上在暖暖的被窩裡和鬧鐘對抗的時候,想到失業的悲哀便會毅然起床;上午被主管無理訓斥陷入「再忍忍」和「憤然離去」的糾結中時,想想失業的悲哀還是選擇咬牙撐下去;晚上加班肚子唱起空城計想回家不幹時,想想失業的悲哀還是啃著麵包繼續披星戴月。貌似失業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常常聽到,也非常熟悉的詞。但究竟什麼是失業,我們真的清楚嗎?

真正的失業,其實必須符合幾個條件,來看看真失業和假失業的區別吧!

首先是達到法定年齡,這個法定年齡每個國家的標準都不同,在台灣一般是指16 歲以上的人。其次要接受現行工資,也就是說提供的薪資待遇是勞動者滿意而且願意接受的,如果因為不滿薪資提出離職的則不算。第三個條件是在努力找工作的,有些家庭條件比較好或者因為自身原因暫時不準備工作的也不能算是失業。第四個條件是擁有勞動能力,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喪失了勞動能力而無法勞動的則不具備勞動的客觀條件,還有一些是因為退休、讀書或者是在家擔任全職家管,雖然從身體條件上可能具備勞動的條件,但是現實情況卻不能參與勞動,也不算具備勞動能力的人。最後一個條件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沒有工作,不上班,賦閒在家。

既然有了這樣的標準,不妨試試對照看看我們身邊經常出現的幾種「失業」情況是不是真的失業了。

 

──文章摘錄自《經濟學Live and Learn:[圖解]29個工作、愛情、生活難題》

 

【更多資訊請上《上奇資訊官網》;《上奇時代閱讀報》粉絲團;未經授權,請誤轉載!】

熱門文章
柯震東被姐姐許瑋甯摸小手「表情藏不住」 她卻與賀軍翔舊情復燃!?
柯震東被姐姐許瑋甯摸小手「表情藏不住」 她卻與賀軍翔舊情復燃!?

LIFE生活網小編

下週雨強襲「連下一禮拜」 半個台灣紫爆!4/23雨勢最猛
下週雨強襲「連下一禮拜」 半個台灣紫爆!4/23雨勢最猛

中天新聞

50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