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國的書店,出現了一本新書,這本書在德國被禁止出版70年,如今獲得德國政府核准,重新出版,這本書就是希特勒的「我的奮鬥」(Mein Kampf)。
希特勒在1945年4/30 在地下碉堡自殺後,「我的奮鬥」被德國政府列為禁書,版權歸巴伐利亞邦,依照歐洲出版法規定,作者死亡後70年,版權即失效,因此,這本書的版權於2015年 12/31終止。 由於這本書太過敏感,是否要再出版?引起德國各界爭論,最後在慕尼黑「當代歷史研究所」力爭下,終於如願以償,新版本除了原文外,加上了3000多個註解,厚達二千頁,一本賣59歐元(62美元 ),第一刷4000本,一週內全部賣光,排隊預購訂單15000張,名列德國暢銷書排行榜。
德國歷史學者認為,重新出版最大的意義,是要去除希特勒長久的神祕感,讓青少年不再對希特勒存有好奇之心,加上註解可駁斥希特勒的謬論,先打預防針,未嘗不好。德國教師學會主席克勞斯(Josef Kraus ),主張把這本書列為教材,以便讓學生能「批判性思考極端主義」,免除受極端主義的蠱惑。
「我的奮鬥」是希特勒1924年在獄中所寫的自傳,隔年出版了第一卷,在希特勒1933年當上總理以後,「我的奮鬥」發行了1200萬本,被譯成18國文字。雖然此書在二戰後在德國被列為禁書,其他國家卻沒有禁止發行,許多出版商靠希特勒發了一筆橫財。在印度,「我的奮鬥」賣了30萬冊,印度大學的管理學院還把這本書當作課外讀物;在回教世界,阿拉伯文的「我的奮鬥」是暢銷書;Amazon的大老闆貝佐斯(Jeff Bezos)是猶太人,然而「我的奮鬥」的電子版英文譯本(eBook)2014年卻登上Amazon 「政治哲學與宣傳類」排行榜第一名。此外,「我的奮鬥」的英譯文本在網路,被下載超過十萬次,還有有聲書,收錄希特勒演說的CD版,怎麼那麼多人對「我的奮鬥」有興趣?大部份人不是因為崇拜希特勒,而是出於好奇,有的則是為了作研究。
二戰時期四大要角:羅斯福、邱吉爾、希特勒、史達林。唯一的輸家是希特勒,不過人們似乎對「壞蛋」比「好人」更有興趣,如果你使用古狗分別打上FDR、Stalin、Churchill、Hitler,出現的詞條誰最多?誰最少?答案是希特勒(94,500,000),邱吉爾(81,500,000),史達林 (35,200,000),羅斯福(23,500,000)。以下是我幫希特勒寫的「非死不可」個人檔案:
姓名: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生日:1889年4月20日
星座:牡羊座
學歷:中學沒畢業,申請「維也納美術學院」被拒
著作:我的奮鬥
經歷:街頭藝術家、陸軍中士、納粹黨黨魁、德國領袖(Führer)、演說家、獨裁者
最愛的女人:伊娃.布朗 (Eva Braun)
最常坐的車:朋馳Mercedes-Benz 770K
最常看的書:尼采的「權力意志」,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最喜歡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
最喜歡的畫家:19世紀象徵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Arnold Bocklin)
最喜歡的音樂家:華格納,貝多芬,布魯克納
最喜歡的狗:德國狼犬
最好的朋友: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
最討厭的人:史達林、猶太人、馬克思主義者
最大的夢想:統治世界
有關於希特勒的書,全世界各種版本加起來超過二千本,誠如希特勒所言「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二戰後人人都說他是惡魔,要罵某個政治人物是壞蛋,就把他比作希特勒。若論罪惡,史達林、毛澤東有過之而不及,何以沒有人把壞蛋比作史、毛兩個惡魔?
研讀歷史,不能因為納粹德國滅亡,就把希特勒說得一無是處,如果他真的一無是處,為何那麼多人在研究希特勒?那麼多人對「我的奮鬥」有興趣?中國知名異議份子劉曉波有篇文章論到德國時說,德國有尼采那樣的哲學家,也會有希特勒那種的政治人物,頗有見地。深受尼采影響的希特勒在他的自傳裡,除了反猶以外,也談了諸如國家、政黨、教育、民族與種族、公民與國民、演說的功效、宣傳與組織等問題,站在學術的角度,並非不值得探究。下列句子引述自「我的奮鬥」,讓讀者來評斷,哪句話說得有道理?哪句話有問題?
人類的平等,須使處境不同的個人,在他的範圍內,盡量表現其能力與才華。
亞利安人必須走的路途,已十分明顯,他是一個征服者,他征服了劣等民族。
產生高等人類文化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國家,而是優秀的種族。
我們讀史,並不是單單研究以往的陳跡,而是要找到一種教訓,以作為未來的警戒,民族前途的殷鑒。
溫柔的和平女神,如果沒有戰神作伴,必定寸步難行。
德國作家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曾寫了一本書「破解希特勒,Anmerkungen zu Hitler」,雖非嚴謹的歷史著作,仍有值得參考之處。哈夫納論述了希特勒當上總理以後的成就、功業、謬誤、過失與罪行,希特勒主政前六年創造了一些經濟奇蹟,後六年則是一塌糊塗,他的瘋狂性格決定了第三帝國的命運,他的人種理論更是一大謬誤,導致把德國變成一部戰爭機器,為了擴張「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間,侵略他國,進一步想征服世界,既對蘇聯開戰,也對美國宣戰,把德國帶向毀滅。儘管如此,他也指出,「我們不應該把希特勒所想過或說過的都斥為不值一辯」,因而採取客觀的批判性閱讀「我的奮鬥」,其實才是理性的態度,否則人類怎麼學到歷史教訓?
希特勒在自傳裡,極力抨擊猶太人,哈夫納認為,「希特勒不但對猶太人的認知不正確,甚至在反猶主義也出現謬誤」,他說,當時絕大多數猶太人鍾情德國,何況還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一批傑出的猶太科學家,是德國一大助力,希特勒為何化友為敵,驅逐他們,造成德國科學界大失血呢?
猶太人給世人的刻板印象是聰明、會賺錢、理財,但也因此遭忌被人指為拜金主義,本身是猶太人在倫敦落魄得靠妻子燕妮典當金飾維生,共產主義老祖宗馬克斯,還罵過自己人,「猶太人在世界上崇拜的東西是什麼?高利貸(Usury)!拜的是什麼神?財神(Money)!」不過,哈夫納指出,那是因為早期歐洲的猶太人只能從事金融業的緣故,19世紀中葉以後,猶太人從事行業已多元化,在醫藥、法律、工業、科學、戲劇、新聞等領域,都有相當耀眼的表現。
娶猶太妻子的哈夫納形容德國人與猶太人如同一對戀人,為何反目成仇?東方人實難以理解,是不是宗教信仰或民族性格造成的?歷史學家克勞斯.費雪爾(K. P. Fischer)寫的「德國反猶史」,追溯德國人反猶從1700年開始,費雪爾指出,德國人天生具有排外性格,雖然他們很歡迎外國人到德國觀光旅遊,卻不歡迎外國人來當鄰居,由於這種民族性格,加上信仰不同,使得德國人與猶太人之間早就有心結,一戰後在納粹黨鼓動下,反猶風潮,越演越烈,終釀成悲劇。
沒錯,希特勒是相當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是不是十足的惡魔?未嘗做過什麼好事?讀者或許有所不知,希特勒救了德國,也毀了德國,但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他興建的,也是第一個使火車準時的人。1933年「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稱讚,希特勒上台不久,「德國即展現新風貌,警察穿著帥氣的藍色制服,火車準時到達,交通管制良好,社會秩序井然。」;時報(Times)記者安妮.麥克科彌克(Anne McCormick)寫了一篇專訪報導,形容希特勒是「一個相當害羞、單純的人,有著孩童般的好奇心,一雙藝術家的手。」,1938年希特勒被「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
希特勒雖然惡名昭彰,發動戰爭,迫害猶太人,讓戰後的德國人感到恥辱,但不可否認的,他大概是歷史上統治者中最有藝術才華的一位。二戰後福斯汽車公司最受人喜愛的「金龜車」,這部車是希特勒送給當時德國人的禮物,雛形圖是1932年夏天希特勒在慕尼黑一家飯店的餐桌畫出來的,後來他去找保時捷汽車的創辦人費迪南.波雪(Ferdinand Porsche),並命令他設計出須能坐二個大人、三個小孩、省油、時速須達到100公里的「國民車,Volks Wagen」,每輛售價990帝國馬克,讓每個家庭都能買得起,不過這部車的缺點是沒有水箱。
此外,迪士尼卡通「白雪公主」裡的公主與七矮人,也有可能是希特勒畫的。據2008年英國「電訊報」的一篇報導,挪威一名叫哈克瓦格(William Hakvaag)的私人博物館館長,在拍賣場以三百美元,買了一些水彩畫,買回去以後,赫然發現,其中有一幅是皮諾丘(Pinocchio),還有三幅是小矮人,除皮諾丘外,其他三幅均簽名A. Hitler 40,哈克瓦格仔細比對作畫的風格,結果跟希特勒其他的水彩畫,一模一樣,「白雪公主」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德國童話故事,因此,哈克瓦格推斷那四幅是希特勒1940年畫的,確信希特勒是白雪公主、七矮人、皮諾丘的原創者。希特勒原本想當畫家,早年在維也納街頭賣水彩畫糊口,二度申請入學「維也納美術學院」,均遭到拒絕,如果當時他申請入學成功,他也不會去搞政治,歷史整個改寫。
話說回來,德國重新出版「我的奮鬥」,是明智之舉,德國人在二戰後已深切反省,何必一直活在希特勒的陰影中呢?況且德國是標榜「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在這種資訊開放的時代,再禁止該書出版,只有反效果。年輕人普遍有叛逆性,政府越禁,越有人想去看,何況年輕人普遍會使用功能強大的搜尋引擎,只要Google 一下,不到一秒,上千萬有關希特勒的詞條頓時出現在螢幕上,上 YouTube 也可以觀看希特勒慷慨激昂的演說,以及由雷妮.里芬斯達爾(Leni Riefenstahl)所拍攝製作的「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看過這部記錄片的觀眾上千萬,難道都變成希特勒信徒?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希特勒又有什麼好怕的?怕的是資訊不開放,封鎖訊息,政府刻意隱瞞事實,人們讀的歷史,政治百分之百正確,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