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希均】
|
(一)「人理性嗎?」
2002年心理學家康納曼教授獲得諾貝爾經濟獎後公開宣稱,他一生從沒有修過一門經濟系的課。那麼這位學者怎麼會被稱是「偉大的行為經濟學之父」呢?
得獎的一個大原因正是因為他沒有修過經濟學,他就從不知道讀經濟時有四個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基本假定:
(1)人的決策是理性的、(2)市場是完全競爭的、(3)資訊是充分的、(4)意外因素如戰爭、地震等是不發生的。
換言之,「人是否理性」在他的腦袋中是中性的,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也就沒有被「污染」過。
在《快思慢想》一書中,他舉出一些心理學的實驗,證明人的決策是不理性的。一旦否定了「人是理性」的假說,大家才容易重新詮釋決策、判斷、風險、幸福和財富的關係,看到現實世界中真實的運作;
人類的文明也就是在不斷推翻及修正偏見與誤解中向前行。
今天人類的惰性及習性、行為及決策的困境,很多時候仍然來自不肯隨「時代而變」,隨「環境而改」。
很多人還在相信「過時」的假設,守住「落伍」的思惟,不敢採用創新的策略,因此「與時俱進」變成了救自己、救組織、救國家的關鍵詞。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
【推薦閱讀】
- 改考素養評量,家長慌 老師冷,孩子怎麼辦?
- 1餐田野饗宴‧1日農村美學‧1年稻作分享》3段體驗,和農村一起快樂
- 陳藹玲:我反核,不是反政府,而是幫助政府
- 全球飆大學 ,台灣怎麼追
- 總編輯的話✿教育現場的傲慢與偏見
- 當前最需要四個字:與時俱進✿高希均
※本文由《遠見雜誌》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3年4月號《遠見雜誌》第3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