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的法治功課

蔡英文政府的法治功課

民報 2016-05-22 00:00

2016年5月20日,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和平、順利地宣誓上任,開啟了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政治新頁,這不是蔡英文一個人的成就,也不是執政的民進黨一黨的勝利,而是台灣民主法治成果的燦爛綻放。
不過,誠如蔡英文總統在就職典禮上所言,台灣人民在這次選舉中選擇了新總統和新政府,所期待的,不是純然的喜新厭舊,更在於承擔責任以及解決問題。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明確指出,「強化社會安全網」與「推動司法改革」將是重新找回人民對於司法的信任,以及擴大全民參與法治運作、有效打擊犯罪的利器。
對於蔡英文總統的這番宣誓與承擔,法律人有贊成與認同,但也有善意的提醒與建言。
近幾年,幾起兒童少年遭到殘忍殺害的案件讓國人震驚與痛心,而類似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件的增多,更是引起人心惶惶。社會安全網出現了大漏洞,平靜的生活被擾亂了,悲劇也讓曾經的幸福留下了眼淚與傷痛。

「我沒有忘記小燈泡,也沒有忘記對小燈泡媽媽的承諾。」(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對此,新政府自然責無旁貸,必須立刻著手進行補破網的工作,這不是一件說幾句漂亮話就能夠解決的事,也不是坐在那裡想像就能夠實現的夢想,而是要有具體的計畫,循序漸進、對症下藥,才能為功。
此外,法治的重新校準與植根,攸關台灣民主政治常軌的建構與強化,以及施政成果的良窳,更是新政府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時有一段動人的演說指出,司法無法親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無法有效打擊犯罪,甚至,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成為當前台灣人民普遍的感受。
因此,她提出一個具體時程,強調會在今年10月間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透過人民實際的參與,讓社會力進來,一起推動司法改革」。她向人民承諾:「司法必須回應人民的需求,不再只是法律人的司法,而是全民的司法;司法改革也不只是司法人的家務事,而是全民參與的改革。」
這番語重心長的談話,直指台灣司法的處境現狀,也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向,自然值得鼓掌喝采。筆者身為法律人,也同樣對司法改革充滿殷殷期盼,希冀台灣民主先行者流血流汗奠立的法治根基,能夠回應新時代、新風土的需求,展現更新、更健全的樣貌。
但是,筆者也要提醒新政府,理性的「民意」和非理性的「民粹」之間,一個負責任、尋求大是大非歷史定位的偉大領袖,應該要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應一味附和流水民粹,讓自己陷入「父子騎驢」的逐流困局,而是要提出可長可久的改革藍本,深化台灣的民主法治根基。
具體言之,法治有幾個根本原則不能因為民粹的擾攘就輕易放棄。首先,是刑法犯罪構成要件的檢視過程中被學界普遍接受的「三階論」,不只不能棄守,反而更應透過法治教育及宣導,讓民眾擁有正確的法律觀念,以清晰而理性的態度去面對不幸的傷口,才能加速悲痛的癒合。
當一個人被看見正用刀槍或其他方法殺害另一個人時,如果第一時間就認定毫無可疑的現行犯已構成《刑法》第271條殺人罪,應予以速審速決;甚至如果殺害的是兒童,還有人主張應就地正法,始能「大快人心」。

法務部10日晚舉行記者會,對捷運殺人犯鄭捷執行槍決提出說明,
1名反廢死人士在法務部大門前舉看板表達聲援訴求。(中央社)


但是,一個嚴肅的犯罪認定過程,會進一步檢視行為人的主觀要件是故意、過失還是基於義憤?是否為正當防衛?是否依法在執行職務?有無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的情況?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有何關係?有無期待的可能性?
因為,殺人原因有一千種以上,例如:孝子為母殺惡父、黑道老大慫恿小弟殺人、遭長期家暴的婦人手刃良人終結暗夜悲嘆、誤殺、生母殺嬰、基於義憤殺人等等,不應簡單定罪,也不應只給予一種處罰。
總之,事實真相經常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身為代表國家追訴犯罪與執行刑罰的檢警與法官,更須謹慎調查、嚴格審理。這不是恐龍也不是法匠,而是經過多年的冤死案例的經驗教訓,對執法者的一種約束與責成。網軍民粹的無知喧譁,只會讓法治的進程倒退與崩解。
其次,同等重要,不能任意棄守的法治觀念,還有一項是對於殺人兇手的受辯護權。
有些人會認為,像鄭捷這樣「罪證確鑿」的冷血殺人魔,根本無須給予受辯護的權利。如果有律師膽敢為其辯護,不是見錢眼開,就是鬼迷心竅,但事實是如此嗎?
首先,如前所述,殺人的原因有一千種以上,因此,必須進入司法調查與審問程序,才能認定悲劇何來,才能循線揪出共犯,也才能給予應得的懲罰。況且,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條第一項的規定:「犯罪,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所定之訴訟程序,不得追訴、處罰。」亦即,在推行法治的台灣,我們也已將刑罰權交給國家司法單位,不允許私人像ISIS一樣,隨意在街頭砍人、燒人、吊死人。
此外,即使是「像魔鬼」一樣的殺人嫌犯,也要能獲得公平的調查與審判。所以,就要有律師這種人來為其辯護,至少,律師也要作為一個見證、一種擔保,讓所有主客觀事實都獲得最大程度的彰顯,讓人權得到最基本的保障,讓正義以勿枉勿縱的樣態充塞於天地之間。
鞏固了前述實體法與程序法不可棄守的基礎,區隔民粹與民意的差異,聆聽多元的聲音,通盤檢視法治應興應革事項,做出最周全而理性的回應,才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法治改革,才能帶給台灣人民真正安全與幸福的國度。
熱門文章
連3震!震央「恐往北跑」 氣象署:不排除5.5以上餘震
連3震!震央「恐往北跑」 氣象署:不排除5.5以上餘震

中廣新聞

爸爸遭詐3000萬房子賠掉女兒淚訴遭受網軍攻擊 警證實並公布詐騙過程
爸爸遭詐3000萬房子賠掉女兒淚訴遭受網軍攻擊 警證實並公布詐騙過程

CTWANT

影/毒販騎滑板車返家 一票台南員警狂追逮人入屋搜出「一日喪命散」
影/毒販騎滑板車返家 一票台南員警狂追逮人入屋搜出「一日喪命散」

記者爆料網

快請媽媽喝個涼!全台13家手搖飲買1送1 星巴克周末好友分享日
快請媽媽喝個涼!全台13家手搖飲買1送1 星巴克周末好友分享日

中天新聞

昔交往5個月閃婚!「最美童星」楊佩潔證實離婚 分居1年認:相愛容易相處難
昔交往5個月閃婚!「最美童星」楊佩潔證實離婚 分居1年認:相愛容易相處難

中天新聞

台南濟公活佛預言「地龍翻身」!農曆5至9月恐有強震 民俗專家:不如注重防災意識
台南濟公活佛預言「地龍翻身」!農曆5至9月恐有強震 民俗專家:不如注重防災意識

中天新聞

影/15:45地牛翻身!清水大山直擊駭人走山 土石伴煙塵滾落民眾尖叫
影/15:45地牛翻身!清水大山直擊駭人走山 土石伴煙塵滾落民眾尖叫

中天新聞

100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