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竹
「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真的是如此嗎?成就與名譽被壓在上一代底下,這是為什麼大多接班者不樂意聽到自己被稱為二代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是繼承者,而是革命家。
在一般人心目中,所謂的「二代接班」,不外乎是空降承接上一代所打下的企業基礎,他們所擁有的資源與關注硬生生比尋常上班族更加吃香。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二代接班 四大困境
一代不敢完全放手
曾因公事多次與父親火爆衝突的太平洋自行車總經理林鳴皋表示,「我曾經提出七十頁的公司改革企劃,父親看不到五分鐘,就把它扔出窗外……」。
因世代背景不同,價值觀差異也不斷增大,上一代認為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新一代則認為賺錢時機要及時把握,先投資後才能賺錢,兩代間的觀念落差,儼然是二代接班的不定時炸彈。
身為NeST企業家二代研習班品牌的創辦人許文俊表示,「二代常常一畢業就在家工作,並沒有在其他公司上班實作或創業的經驗,」對比臺灣第一代企業家曾拎著皮箱行遍天下的經歷環境嚴格考驗,「缺乏實務經驗」也是造成一代不敢完全放手的最大主因。
成功被縮小 失敗則放大
選擇不直接接班家中成衣廠,另闢服飾新通路輔佐家中工廠的LOVFEE總經理廖承傑:「做得好,人家說是父親給的資源,做不好,會被說是丟家裡的臉」。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則說到,「二代任何所為,皆被一代做比較,認為受比較好的教育,從小到大有豐沛的資源,應該比一代有更好的成績,還有很多成長空間,」所以其實一代對二代的要求比一般人高,唯有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始可讓自己的能力有能見度。
家長關係難以拿捏
老臣溝通困難加劇
因父親病況而緊急準備接班,大學時間半學半接班的金鋒高磁董事長陳虹伃:「大家看我年輕,因為父親的關係而上位,因此我做的任何決定,像是地位最低的員工,需要努力的說服同事,才有人願意執行」。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提到家族企業涵蓋了情感決策的複雜性,在公私難分明的狀況下,也往往會出現稱呼、上班時間、溝通態度、角色認知等問題,這在公司的日常工作或會議上,容易造成與公司同仁不平等待遇,有失企業士氣。
一代人脈資源難轉移
林鳴皋:「許多製程上所需的零件,都需要廠商資源的協助,但是賣父親面子而幫助的廠商不一定會理我……」。
林美雪表示,「傳承過程中,知識的學習其實占比最輕,更重要的是在制度面的建立,以及人脈的轉移,」在創業階段,與產業相關的人脈皆須從頭建立,因此需要長時間奠定的基礎,往往難以短時間完成交接。
F1賽車也青睞
磁鐵公主─陳虹伃
「大一那年,父親的癌症病情急轉直下,在中部唸書的我,只能休學回北部,除了父親的病情要顧,還有父親辛苦打拚出來的磁鐵工廠。」金鋒高磁執行長的陳虹伃咬牙接下事業,卻成功帶領金鋒高磁成為各大超商禮贈品、德國F1賽車國旗磁鐵的愛用廠商,日本磁鐵書籤最大製造商……。
俐落的短髮及清秀臉龐,自然率性的燦爛笑容散發著光彩,這是陳虹伃給人的第一印象,「我終於有時間可以出來喝杯咖啡,悠閒一下了」!
很難想像,刻板印象中傳統、呆板的磁鐵工廠,是由眼前這位三十出頭歲的年輕人帶領,並且將生意做得有聲有色,甚至受到國際廠牌青睞。
挑戰接班
不畏困境
當時還是高中生的陳虹伃,得知父親癌症病情,於是在知道的那一刻,就與父母開過不少次家庭會議,心裡早已做足了準備,那時,父親的病情時好時壞,陳虹伃說:「父親一想到需要傳承的事項,就算是半夜大家已經熟睡,也會把我叫起來討論,但我沒有任何怨言,因為我要將父親辛苦打拼的事業永續經營,絕不會讓一切隨著生命一起結束」。
她提到老一輩在創業時,將生活娛樂都噓聲,百分之百的投入工作,但身為二代接班的她,面臨「要比上一輩更優秀」的壓力,「我還是覺得承接家業,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而是一種使命,」陳虹伃活潑的笑容,頓時收了起來。
「在這個位置,做事要謹慎,但神經要夠大條,」陳虹伃苦笑地說著,雖然是經營者,但想要做出改變現況的決定,還是需要看公司老臣們的臉色,被誤解是基本狀況,「除了學會專業技術,還得要懂得溝通」。
主動找問題
同儕是浮木
已經接班兩年的她,起初並沒有遇到過不去的困難,但是卻有認知「或許是我自己沒有發現問題點!」於是自動報名課程,期待學習以及反思自我行事上的缺漏。
而在課程中,讓她認識了與自己經歷相當的同儕,向學的她,也與同儕共同成立了討論小組,「每次將一項自己遇到的公司狀況提出,每個人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討論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一個SOP可以直接套用所有的產業、組織體系,」但是在思考過後,值得學習的觀念,都可以變型套入。
遠觀趨勢
果斷決定拯救營運
陳虹伃從磁粉原理到製成機器的使用一步步慢慢學起,即便與嚼著檳榔、讓人難以親近的叔字輩師傅,她也能與大夥打成一片,「因為家中還有個妹妹,我從小個性就比較獨立,比較像男生」,也因為瞭解產程關係,讓她對於磁鐵商品研發總是可以快速與師傅溝通製出。
注意到世代科技改變,越來越多商品研發可能取代磁鐵需求,「這是永遠都要思考的課題,」不讓銷售缺口追著跑,陳虹伃無時無刻為磁鐵發想新用法,「臺灣還在用傳統相框,但美國已經在流行磁鐵相框,」注意各國趨勢,讓陳虹伃逐漸抓住設計方向。
說到唯一與父親的理念摩擦,「驗廠!他總認為好東西不用證明,大家自然會知道,但是如果想要外銷,根本沒有口耳相傳這回事!」父親生前曾與陳虹伃有理念上的迥異,「上一代白手起家的打拼,真的會很保守,怕把錢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但是就看不遠」。
而驗廠這項待考慮的決定,就在陳虹伃父親去世後,開始執行,日後也確實因為有不同的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以及開發磁鐵商品不同品項讓客層多樣化,使金鋒高磁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外銷到全球四十五個國家,更補足了因世代科技改變,而被取代的商品銷售(例如:磁鐵電話簿)缺口。
「除了驗廠的想法不同之外,每當我提出的方案,他都讓我去嘗試,他說只要還付得起的學費,就讓我去摸索,」陳虹伃微笑談著與父親畢生成就最接近的接班生涯,她自信的表示在此實戰經驗下,所做的決定也證明了自己的決策選擇、父親的教導模式,未來她將繼續帶著這份成就,闖出屬於自己的磁鐵王國。
紅點與IF都愛它
自行車勇士─林鳴皋
「如果你不是我爸,我早就揍你了!」太平洋自行車硬脾氣的父子,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衝突,至今,仍是最佳的拍檔,將MIT自行車添上設計附加價值銷往國際,「我們年營收平均是五億新臺幣,」創造佳績的太平洋自行車總經理林鳴皋自信說到
林鳴皋憶起過去,「即使是二代,不用自己建樓梯,也要從平地爬起,才不會怎麼摔的都不知道」!
年幼賭一口氣
內心仍有使命
從小寒暑假都到家中公司幫忙的他,直到高中的某個暑假,因為公司事務而起衝突,年輕氣盛的他,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傷透父親的心,原本負責幫父親開車的他,隔一天早晨,狀況卻改變了。
「我父親在早餐過後,拿著車鑰匙就直接出門了,當時的我,只有自以為可以輕鬆一天的想法,」林鳴皋說到當時有點心虛卻又故作逍遙的他,忍不住打到公司詢問狀況,卻得到同事「董事長貼公告,寫你永不錄用耶!」的回覆,瞭解事態嚴重,卻沒有主動前往解決。
一出國就是八年,原本到國外想走走不同的路,再接到家中公司消息時,竟是財務不佳的狀況,林鳴皋第一時間不假思索的趕回臺灣,「老實說,回到家中公司,看到財務狀況想馬上打包回美國」,林鳴皋開玩笑的說到。那時的臺灣面臨金融危機,以及各大廠商皆外移中國大陸的市場變遷,原本十億元的營業額剩下不到一億元,公司規模從三百多名員工瞬間縮減至六十名的窘境。
接班不是問題
解決公司問題才是重點
剛回到公司,還異想天開的他,與兩個好友同事,計劃著一項拯救公司方案,就在一整個月的密會計劃下,「我們把整整七十頁的萬言書交給董事長,但是他卻花不到五分鐘的時間翻閱,就打開窗戶,把我們的心血全部往外一扔,」林鳴皋氣憤又覺得好笑的說著,當下兩個同事憤而離開公司,並且生氣地留下「用人勿疑,疑人勿用」八字反擊董事長的作為。
「他們能走,可是我不能啊!」講到當時很生氣卻不能有所反抗他,想到的方式是只有更瞭解公司,培養出無人能駁的專業才能大聲說話,林鳴皋下定決心開始到各個基層部門做起,「我自己從頭學!」不服氣的他,用行動證明回臺以及留臺的毅力。
就在經歷每個部門第一線過後,林鳴皋頓時解開所有疑惑,「原本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董事長為什麼絲毫不採用,但是當真正瞭解公司後,發現我的計劃真的是天馬行空,更打臉自己,表現出有多不瞭解公司營運面的問題」。
做出市場區隔
翻轉代工命運
林鳴皋以公司現況結合國外特色商品學習經驗,也因此找到了商機重點,憶起當初一心執意的減少成本開銷,卻發現應以提高商品與品牌價值的方式營運,「在國外念書時,我發現他們從小培養興趣而且提早走進專業的教育方式,對於未來工作的運用上,非常有幫助」。
於是從合作夥伴公司尋找各國機械設計師加入團隊中,推出高端精品折疊車與市場區隔,在此領域成功地獲得佳績,外銷日本、德國、美國等數十國家,甚至為了想增加品牌程度,積極參加展覽與報名設計獎,不僅得到歐洲展設計獎,在展場中有了能見度,慢慢地往德國IF、紅點國際設計大獎努力,「因為得獎的關係,也增加了網路銷售的機會」。
甚至將企業品牌順勢年輕化,成立太平洋自行車博物館,「博物館前就有個站牌!」林鳴皋開心地介紹,因為博物館的成立,如同把公司的故事具體化成了觀光景點之一,吸引人潮,並設立咖啡廳,讓太平洋不只是自行車傳統產業,更是凝聚自行車車友們,的交流園地。
原來這就是父親的另類教導,對於接班事項沒有任何交代,凡事都讓林鳴皋自己碰觸,找到問題點,並且放手讓他自行解決,「父親的教導方式,雖然讓人很生氣,但是其實別有用心,到了長大後,父親才跟我說,因為在當時他如果用說的,我也聽不進去,乾脆讓自己去試試看」。
經營四十三年的公司,董事林正義只用了一秒鐘交棒,說放手就放手的他,交給林鳴皋的不僅是一間公司,更是完全的信任,「靠自己摸索,才能踏實的走向未來的每一步」林鳴皋說到。
成衣廠轉身擄獲少女心
服飾戰將─廖承傑
「長大後,我寧願去便利商店工作,也絕對不要做衣服相關的事業!」是LOVFEE網路服飾品牌總經理廖承傑在高中時的想法。「我經營的男裝網拍曾經年營收排行第一名,現在LOVFEE年營收平均兩億五千萬新臺幣。」卻是他現在的成績。
「下了課,看著同學去玩,我卻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就是家裡的成衣工廠。 」每天剪線頭、摺衣服,年長一點,開始幫忙包裝、開車送貨,甚至跑遍全臺灣幫家裡工廠找訂單,且為了回家幫忙,連課後輔導都無法參加……,這是廖承傑童年的縮影。
看在廖承傑眼中,從小父母親為了成衣工廠,日以繼夜的工作,卻也只能維持簡單的溫飽,相當令人不捨,而這個感受在他長大後更加深刻,也讓小小年紀的他下定決心要改變現況。
嗅到新商機
重摔仍再戰
「當然父親還是希望有人接工廠,但我想的是,傳統產業勢必會轉型,那我就出去闖闖,或許能為家裡帶來更多的訂單,」即使想法受到父親支持,離開家中工廠,廖承傑仍是背負著家業壓力打拼。
二○○三年,在網拍還未全面普及的年代,太太鐘紫綺就開始到五分埔批貨到網路販售,沒想到銷售狀況相當不錯,因此對服飾有極高敏感度的廖承傑注意到這波網路新商機,開始將家中成衣移至網路販賣,並嚐到了不少甜頭,甚至創下網拍男裝銷售第一名的紀錄。
不過,離開父親工廠、急著拿出漂亮成績單的他,卻也因此踏錯步。「當時為了讓業績增長,開始大量採購女裝,但卻因為沒有抓到賣點,所以批發的商品大滯銷,瞬間負債新臺幣上千萬」,廖承傑說。第一次跌這麼大一跤,原本已經有了當上班族穩定工作就好的想法,但是因為弟弟廖偉翔「難道你現在就要退休了嗎?再拚一次吧!我支持你」的一句話,拉回廖承傑的信心。
產銷合一
成功力道加倍
「哥哥做事謹慎,對服飾產業專業度又很高,在這個階段就停下來,真的太可惜!」這是廖偉翔對哥哥的看法。有了弟弟幫忙籌措資金的支持下,二○一三年,廖承傑為了能自我掌控品質,開始從單一網路通路品牌做起,鐘紫綺說到,「因為過去網拍經驗,從此便瞭解年輕網購族的需求,」因此以平價時尚出發,擄獲小資女性客群。
廖承傑提到,公司成立初始雖然只有七個員工,但為了導正過去跌倒的原因,即使需要一人要當多人用,廖承傑也堅持平均三個月就前往日本與韓國,觀摩當地服飾流行趨勢,並把相關概念帶回臺灣再設計,跳出傳統「平價等於廉價、俗氣」的品質。。
除了設計外,廖承傑絲毫不敢忽略網拍所注重的會員數以及庫存控制量,他笑說,由於過去網拍所認識的人脈,部落客與人氣模特兒義不容辭來協助宣傳,口碑也慢慢散播出去。再加上從小對成衣廠服飾設計製程相當瞭解,因此公司規模雖小,但是企劃、視覺、商品設計、採購與客服五臟俱全,上線短短一個月,就開始有不少訂單,營運至今,員工已是當初十倍之多。
「我們品牌的製造商,就是父親的工廠!」沒想到,出去另闢新路的廖承傑,最後反而為父親的工廠帶來更多的訂單,「我們不用再全臺灣跑透透了,網購的興起讓傳統成衣訂單流失的父親吃足了苦頭,但是現在,卻是最重要的利器!」在自家倉庫的他,看著每個月近六萬件的出貨量,不再是小時候的惡夢,而是一件件的成就感。
「父親教導我們最重要的事,不是哪一個環節該怎麼做,而是對自己負責任、對任何人有誠信,」謹記父親的觀念,廖承傑接班的是處處可運用的成功觀念,而不只是一個商場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