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母乳‧寶寶吃飽沒?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耕莘健康管理專校護理科臨床實習指導教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珏如
無論是出生前或出生後,媽媽最在意的就是寶寶健康,親餵母乳,對營養的提供安心了,卻無法確定寶寶究竟吃飽沒,其實,透過觀察,寶寶是否吃得足夠可以輕易發現,媽媽也能因此逐漸感到輕鬆與放心。
確認飽足‧放心親餵
哺育母乳期間,親餵的方式不僅容易給予新生兒更多安全感、有助穩定寶寶情緒,對於母乳的供應,也容易與寶寶之間輕鬆建立供需平衡的默契,然而,因為擔憂孩子可能沒吃飽,寧願辛苦擠出奶水的媽媽大有人在,事實上,親餵母乳能透過觀察寶寶的尿布量與觀察寶寶的行為來確認孩子是否吃飽。
耕莘健康管理專校護理科臨床實習指導教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珏如表示,全親餵母乳建議按寶寶需求哺餵,以母乳容易消化吸收的特性來說,哺餵新生兒的間隔不應超過3小時,尤其初期新生兒尚未習慣吸吮與被餵食的模式(在子宮中可隨時吞嚥羊水,以及靠胎盤供應養分及營養),加上此時期希望寶寶頻繁吸吮刺激母乳量,若寶寶睡眠已達3小時,應確認寶寶是否有餵食的需要,可以用打開包巾檢查尿布、擾動他的睡眠等動作進行確認,避免寶寶在睡覺過程中血糖降低。日後等到寶寶已建立餓了、被哺餵的規律及胃容量逐漸增大後,即可依其飢餓表徵及線索來哺乳。
全親餵時,可透過下列方式確認寶寶是否吃飽:
- 尿布確認法
出生6天內,每增加1天需多一片尿布量,例如:出生第1天需有1包重重的尿布、第2天2包、第3天3包,直到第6天,需有6包,之後持續維持每日6包重重的小便尿布。新生兒的1次尿量(滿月前)約50g~100g重,家長可拿一罐養樂多瓶子裝水倒在尿布上,感受其大致的重量,隨著月齡增加,每包小便的尿布重量會漸漸增加,因此親餵母乳時,只要寶寶一天有6包正常小便的尿布量,就表示有喝到足夠的奶量。
- 體重計算法
寶寶出生後,因為水分與胎便的排出,體重會持續下降,約於出生後第4~5天,體重會下降到最低點(下降的幅度不要超過出生體重的10%,若下降至出生體重的7%~10%,可以請專業人員評估哺乳狀況並給予適切的建議),一般到第7天,寶寶體重應開始增加,不應該仍在下降,足夠的奶量會讓寶寶在出生後10~14天恢復到出生體重,之後平均1個月需增加至少600g(6個月前),透過觀察寶寶體重的變化,家長可依此判斷寶寶的喝奶量是否足夠,或腸胃吸收功能是否正常。
- 生長曲線比對法
家長也可以比對孩子的生長曲線,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珏如強調,是指孩子「自己的生長曲線」,亦即孩子的生長只要持續位於同樣的百分比上即可(例如:總是位於50%的位置,就一直沿著50%的那條線生長),不要擔心孩子沒有每次進步,因為先天條件不同,只要孩子每階段都有等速成長,就無須跟別人比較或強求孩子要超越,只要數值不低於3百分位或不要掉落2條線,都算正常。
- 飽足特徵辨識
寶寶飢餓時,出於天生的反射動作,無須家長手指置於嘴邊,寶寶就會出現左右轉頭張嘴、搜尋乳頭或肢體動作變多、吸吮等反應,而吃飽時,寶寶也會出現自然地放開乳頭、手掌鬆開、全身放鬆滿足地睡著等特徵,且隨著母嬰之間的默契增加,媽媽會慢慢知道孩子真的吃飽時大約須吸吮多久時間,並能依時間、次數的突然增加或減少,輕易掌握寶寶今天的食欲與需求量。
寶寶奶量
寶寶的奶量從出生後逐漸增加,以4公斤的寶寶來說,奶量約可達一天600~700c.c.,但隨著寶寶的不同特質、身體狀況與環境影響,每個寶寶的奶量會有些許的差異,例如:比較缺乏安全感的寶寶,透過吸吮比較能平靜下來,被餵食的機會就會增加,奶量也可能比較多;有時為了達到所謂定時定量或醫療的需求,胃容量可能會被撐大。
依據嬰兒體重與所需熱量比(30c.c.約供應20卡熱量)的計算方式,在未添加副食品的情況下,每階段寶寶的奶量需求大致如下(副食品的添加會影響寶寶對奶量的需求,添加副食品後可能讓奶量需求持續持平或減少):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0期。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