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Marshall Grant:堅持不懈如何帶來成功 ?
上週一,紐約電影學院舉行ABC電視集團的電視劇《家族風雲》(Brothers and Sisters)放映並邀請來首席製片人和節目運作人(趕秀人) David Marshall Grant.該活動由製片人Tova Laiter 主持。
David除了在NBC的《一鳴驚人》(Smash)和ABC的《家族風雲》的電視首席製片和趕秀人的方面取得成就,他還是一個成功的演員和劇作家。他第一部劇本Snakebit被提名Drama Desk Award和Outer Critics Award。 他的第二部劇本,Current Events,是 2000年曼哈頓戲劇俱樂部(Manhattan Theater
Club)製作成電視。他最近的劇本 Pen 2006年 Playwirghts Horions上演。 作為一個演員,Grant 的成名作品是在百老匯舞台劇《屈獄情》(Bent)中飾演反派角色Richard Gere,還有《美國天使》( Angels in American)的角色為他贏得托尼獎提名。他的表演成績還包括影視作品《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超完美嬌妻》(The Stepford Wives), 《絕地任務》The Rock, Air American , 和《世紀的哭泣》the Band Played On, 《人民公敵》Citizen Cohn, 《三十而立》Thirthysomething, 《神奇律師》Eli Stone, and Party Down.
就是在一次劇作家會議上David開始迷戀上故事創作和從演員的角度出發可以幫助自己成為一個作家的想法。他不斷的逼迫自己寫作直到某個夏天他開始創作劇本。第一天他寫了23頁,本來以為能很快完成這個劇本,結果花了五年時間才完成,最後輾轉反側還是沒法將劇本拍攝成電視。
《屈獄情》後David的表演事業停滯不前,他才開始嚴肅對待寫作。第二部劇本叫做Snakebit。這劇本12年後才被拍攝成電影而且是在紐約一個小型電影院Grove Street Theater上映, 當時只有53個觀眾。其中一名觀眾是紐約時代報紙(The New York Times) 的Peter Marks. Marks
為這部電影給了一篇很厲害的影評,第二天很多人打電話給David。貌似大家對他有了全新的認識。
那時候David一直在觀察電視節目,但對這塊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他決定“打開另外一扇沒有被鎖上的們”成為一個編劇。雖然這對他來說是個艱巨的挑戰。五六年後,John Robin Bates給他打電話問他是否想成為《家族風雲》的編劇。
David印象深刻的建議是,“失敗是家常便飯,”進入這個圈子就得打持久戰。“你要牢牢盯住你的目標,今天不會發生,可能接下去得五年也不會發生。但這不意味著你要放棄。”
David還是早期少有的幾個飾演同性戀得勇敢演員之一,就像在《屈獄情》中飾演的角色。這也是他沒有被出公眾遺忘的原因。在《三十而立》, David 冒險飾演舉重的同性戀角色,儘管當時大家都警告他可能會毀了他的事業。
問題1:您可以給演員一些關於如何轉型到製片行業的意見嗎?
David:演員的職責是思考如何詮釋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明白在自己在故事中的定位。你是整體的一部分-這就是全部-故事。
問題2: 趕秀人是做什麼的?
David: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每週要構思一個故事並按照故事情節走下去。 駕馭人物性格-這是工作室的和演員對劇本的要求。趕秀人還需要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他要和所有和電視劇有關聯的人打交道。
David的故事對那些長期努力混跡在影視圈想著某天出人頭地的人來講很有啟發性。他的觀點就是你必須要時時刻刻不斷激發自己。“每天失敗就是為了某一天整個世界看到你,” 他最後總結說。
相關連接:
Acting Program: http://www.nyfa.edu/acting-school/
Producing Program:http://www.nyfa.edu/producing-school/
(原文來自NYFA Blog:http://www.nyfa.edu/film-school-blog/how-david-marshall-grant-persistence-led-to-his-success/)
本文出處:請按此
NYFA官方網站:http://www.nyfa.edu/
NYFA中文網站:http://www.nyfa.cn/alumni-taiwan.php
影視表演:http://www.nyfa.edu/acting-school/
電影製作:http://www.nyfa.edu/film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