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城隍爺的禮儀和禁忌
城隍爺沒有王爺及千歲那麼凶,但也是官署衙門,強調肅靜,所以祭拜時不宜喧譁。城隍廟因為差爺眾多,祂們可不是吃素的,祭拜時不以素食為主,但所謂「呷魚呷肉也要菜吤」,所以如果祭祀蔬果當然也無妨。
隨著時代進步,一些拜拜禁忌在其他正廟都可以放寬(佛寺則全無禁忌),例如女人月事、服孝期間、懷孕、坐月子、生重病等,但相傳城隍廟同時主持冥界與亡靈事宜,雖城隍爺會在不同時空處理不同事務,不致與陽界干擾,但還是有人建議以上人等因為氣場較弱,避開為宜。
此外,亦有人說城隍廟(包公廟、地藏廟)日審陽、夜審陰,夜間城隍廟雖已關門,但裡面的午夜場才正上演,最好不要探頭探腦了……,以上禁忌僅供參考。
臺灣三大城隍廟
城隍爺是生活在人民周遭的神明,但嚴肅威武中帶有親密關係,百姓對祂又畏又敬又愛,無不百般恭奉,且因為長期列為地方官祭,因此有名的城隍廟與祭典,全臺皆是。臺灣現在有三大城隍廟,皆稱為威靈公,互別苗頭!
新竹都城隍廟是清廷唯一承認的都城隍,建於清乾隆皇帝,光緒十七年晉升都城隍威靈公,總轄臺灣城隍廟,目前圍繞廟宇而建立的商圈因香客不絕而生意熱絡,是新竹的聖地,也是臺灣知名景點。新竹都城隍廟陪祀有城隍夫人、大公子及二公子,也是全臺城隍編制最齊全的城隍廟。
建於明鄭時代首都臺南府的臺灣府城隍廟,為臺灣最早的官建城隍廟,因為是首都城隍,所以稱為都城隍威靈公。臺灣府城隍廟最知名的便是日治時代掛在正門楣上方的「爾來了」匾額,是府城三大名匾之一;除了「爾來了」,廟中還有一個大算盤,用來計算人的善惡功過。這兩物都令人望而生畏,說明因果條條分明、善惡到頭終須報的道理。
臺北市省城隍廟建於民國初年,原本祭祀臺北府城隍爺,二次大戰結束後,因中華民國首都設於臺北市,所以信眾改建為臺灣省城隍廟,主祀省城隍威靈公,當時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故稱都城隍。二○○二年廟方為恢復正朔,又復名為臺北府城隍廟,但山門題字未改。省城隍廟位居全臺最大交通樞紐旁,繁榮異常,雖然受限於都市鬧區格局無法展開,但因公共交通便利、人潮熙來攘往,是百姓、通勤族、上班族、學生等方便祭拜的廟宇,因此香客絡繹不絕。除此三大威靈公,其餘稱為都城隍或威靈公的,都是民間私設,並無實據。
▌霞海城隍
除了三大城隍,其餘赫赫有名的城隍廟亦比比皆是,其中最有名的又屬霞海系統的城隍廟。「霞海城隍」在臺灣頗富盛名,祖廟是福建泉州同安下店鄉(又稱霞城)的地方神廟,康熙賜「臨海門」廟額,移民來臺後稱霞海城隍,是由地方神升格的另類城隍爺。
霞海城隍目前以臺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為首,大稻埕曾是臺北最熱鬧的市集,霞海城隍廟也因而香火鼎盛,聲名遠播,並在一八七九年開始於農曆五月十三日舉辦霞海城隍聖誕出巡,俗稱「臺北迎城隍」,是臺北地區的三大廟會活動之一,臺諺「五月十三人看人」,便是形容霞海城隍爺誕辰遶境的盛況;一九九六年,葉俊麟、遠藤實寫了〈臺北迎城隍〉傳唱至今,霞海城隍的信仰傳承不衰可想而知。
霞海城隍系統還有臺北市松山霞海城隍廟、高雄市鹽埕霞海城隍廟,皆香火鼎盛。
農曆七月城隍爺忙著冥界事務,可以去城隍廟祭拜嗎? 只有一個原則:廟門開著,就是要讓人進去;廟門關著就不要探頭探腦,不管煞不煞,總是沒有禮貌。有些廟宇農曆七月不開,如果農曆七月城隍廟有開,當然就可以進去。 |
本文摘自柿子文化《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
【更多資訊請上《柿子出版》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