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系的,你一定很愛辯!
法律人不是愛辯,只是意見很多而已好嗎!(咦,那不就是愛辯嗎?)
其實愛不愛辯,跟個人人格特質關係比較大。只是因為剛好唸法律系,容易被放大,然後被抓出來鞭而已(泣)。
當你跟法律人打交道時,如果你講的話比較曖昧不明或是想打迷糊仗,法律人就會習慣性地要求你把問題說得「更清楚、更具體」。或許這樣咄咄逼人的樣子會讓人反感,或是過於精明的樣子讓人很有壓力,但其實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分析,這是在職業養成的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特質:
(圖片來源:東森戲劇台;魔女的法庭)
圖說:當你跟法律人打交道時,如果你講的話比較曖昧不明或是想打迷糊仗,法律人就會習慣性地要求你把問題說得「更清楚、更具體」。
習慣1:碰到問題一定要想出答案
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在「解決問題」。很多人會把考試的那一套搬到現實生活來,最後一定要找出一個能說服自己也能說服別人的答案。如果答案不清不楚,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
習慣2:答案永遠不會只有一個
每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說都有其道理。我們的答案不會是絕對的,會根據立場不同而有所變動。所以,有發現嗎?
(圖片來源:東森戲劇台;魔女的法庭)
圖說:每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說都有其道理,答案會根據立場不同而有所變動。
沒有一個律師敢跟你保證訴訟結果會是怎樣。(當然,其實「律師法」也有規定啦!律師不能「包打贏」,否則是會被處罰的。不過今天就算沒有律師法規定,我相信也沒有多少律師敢保證一定會贏。)
習慣3:因為前提的假設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解答
在前提不明的情況下, 我們會習慣去假設各種不同的前提。如果是A 的話,那會有什麼結果;如果是B 的話,又會有什麼結果,兩種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習慣4:很注重「證據」
如果今天沒有充足的證據,你很難說服法律人接受你的看法。當然,如果是法律人自己沒有證據的話……
所以,我們早就潛移默化,練就了多疑、想太多、實事求是的個性,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因素,造就了法律人都很「愛辯」的刻板印象。
(圖片來源:東森戲劇台 ;魔女的法庭)
圖說:如果你沒有充足的證據,你很難說服法律人接受你的看法。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法律人怎麼這麼難搞!
但還是要強調,並不是所有的法律人都這樣,像我自己就很討厭跟人家辯。但如果硬要說的話,愛辯的刻板印象,可以從律師的養成過程中梳理出一些頭緒。
──本文摘自《我一定是頭腦有洞,才唸法律系:律師、法官的養成之路,以及法律邊緣人的入世告白》,遠流2018年12月